国潮品牌营销策略(解读如何因势利导赋能中国品牌)

ailinchen
ailinchen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0 浏览

国潮品牌营销策略(解读如何因势利导赋能中国品牌)

近年来,“国潮”概念兴起,不仅众多传统中国品牌借力“推陈出新”,以“国潮”为卖点的新品牌更是不断涌现。从美食饮品到服饰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一时间似乎“一切皆可国潮”。

“国潮”给中国品牌发展和中国文化复兴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但盲目跟风、浮于表面、模仿抄袭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如何让“国潮”真正赋能中国品牌和文化,避免浮躁喧哗甚至造成资源浪费,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

众“因”助推 “国潮”澎湃

曾经,进口大牌是品质的象征,欧美日韩文化一度引领潮流;如今,“国潮”正在改变传统的刻板印象,更时尚、更前沿的中国品牌和文化焕发亮眼的光彩。

专家认为,“国潮”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民众消费观念转变、大国崛起背景下文化自信提升、制造创新能力提高等原因共同引发的。

“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实力、人均消费水平、文化自信的提升,驱动力是政府、媒体、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行动,而基础是中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多年世界工厂的身份,锻炼了中国的产业链、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术委员会主任吴洪说。

2018年被认为是“国潮元年”。当年,中国运动品牌李宁携中国元素鞋服亮相纽约时装周,故宫口红推出即被热购,北京卫视打造《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系列国潮文化节目……

随后,越来越多的国货将新技术新潮流融入品牌文化,以全新的姿态亮相,而传统文化及东方美学也借助现代工业、科技力量,与多元文化融合、推陈出新,并转化成具体的品牌和产品,在各个领域以各种形式大放异彩。

比如,百雀羚化妆品、北冰洋汽水、回力运动鞋等“老品牌”以全新的方式回归市场;在手机行业,OPPO与故宫联合推出以“宫墙红”为主色调的定制款手机;在汽车领域,比亚迪推出“秦、汉、唐、宋、元”系列汽车……

“我们是一家中国企业,所以想用中国朝代命名这些汽车。还有一个细节,比亚迪车上所有的按键都用汉字。”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

《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国潮”在过去10年关注度上涨528%,2021年国货品牌关注度达到洋货品牌的3倍。手机、服饰、汽车、美妆、食品、家电依次成为国货关注度增长最快的六大品类。

不仅国货,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国漫、国剧、传统文化IP等也实现了新生,比如,越来越多年轻人自信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李子柒在网上的走红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把考古发掘融入“拆盒”过程的“考古盲盒”、制作精美的中国各朝代服饰和影视剧、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结合的工艺品……在今年9月的第十七届文博会上,各类文创类“国潮”产品尽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认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国潮”有很重要的三个元素支撑着它,一个是民族文化,一个是国货品牌,再一个是青年力量。

“更自信的Z世代”是推动“国潮”热的重要因素。“这一代年轻人对国货的态度,已经慢慢完成从排斥到欣赏的转变。特别是‘新疆棉’事件后,一些力挺新疆棉的民族品牌虽然失去了海外订单,但得到国内消费者的广泛青睐。”361度品牌事业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说。

“乱象”多多 隐忧浮现

毋庸置疑,“国潮”正热。但目前市场上不少以“国潮”为卖点的产品,实际上在设计、质量、品牌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短板。此外,一些厂商蹭热度、赚快钱、搞抄袭,炮制出粗制滥造的“伪国潮”产品。

吴洪指出,这不仅不利于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还会带来各种问题。

给自己贴民族标签、砸钱营销、借重大灾害或特殊事件博取民众好感……这是当下不少“国潮”品牌营销采取的手段。有些品牌借热门事件,甚至一度成为人们心中的“民族品牌之光”,但是热度一过,又因为设计老气、产品质量等问题而被市场甩开。

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认为,对于品牌来说,“国潮”是催化剂,但如果你只有催化剂,没有扎实的内功,这个催化剂也发挥不了太长时间的作用。

“现在老百姓是越来越理性了,品牌靠所谓的情怀和宣传,或许可以收割一波流量,但这个事情是不可持续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给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品牌的根,不能够本末倒置。”王永说。

国潮品牌营销策略(解读如何因势利导赋能中国品牌)另外,为了紧跟“国潮”热度,不少商家只是将仙鹤鹤、祥云纹、汉字等东方文化元素,进行“生拼硬凑”和无意义堆砌,就打出“国潮”标签进行售卖,丝毫不考虑这些元素和产品文化是否契合。

“这些急于求成的‘伪国潮’,难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吴洪表示,不仅如此,这些产品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导致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等于传统图案”的刻板印象,也缺乏与前卫时尚的“潮”式呼应,淡化甚至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来寓意。

为了赚快钱,一些所谓的“国潮品牌”甚至走上歧途,有的造假,有的抄袭其他品牌的原创设计,极大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美妆行业的口红为例,在天猫搜索关键词“中国风口红”,有超过2000件相关商品;在京东上,则显示了超过1万件的产品,仅“中国风口红套装”这一栏的数量就超过5000件。

这些产品大多相似度极高,放眼望去,满是仙鹤、牡丹、凤凰等浓郁的“国潮”元素,部分产品如果不看产品商标或名称,甚至难以区分。

让“国潮”真正赋能中国品牌

专家表示,“国潮”热让人欣喜,它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能量。但一定要戒除浮躁、狭隘和唯利是图等心理,踏踏实实做产品,这样“国潮”才能迸发出持久生命力。

事实上,借助“国潮”发展的大趋势,不少品牌已经成功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实现了过去难以企及的营收。但直到今天,不少产品的品质及研发与国际一流品牌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有专家表示,任何优质品牌的塑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沉下心来,持续不断地在“国”的深层意蕴中汲取营养,在求同存异中进行“潮”的推陈创新,“国潮”才能真正发扬光大。另外,也一定要防范打着“国潮”旗号的拜金主义和浮躁症,避免陷入一切向“钱”看,为牟利不惜采取“抄袭”“炒作”等手段的怪圈。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认为,“国潮”需要进一步挖掘,而不是跟风。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中融入世界文化元素,“中华文化是包容的,充满自信的文明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社会,传统文化也要结合现代的审美需求,才会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吴洪表示,“国潮”发展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和升华,同时也需要保持开放心态,不能闭门造车。

发布于 2023-01-15 07:3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ailinchen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