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布局电商渠道?〡数字营销产业分析专栏(十)
自2020年起,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专业委员会、虎啸奖组委会及秒针营销科学院三方合作陆续发布了《2020中国数字营销系列图谱4万字完整解读》《中国数字营销生态图2021版及解读报告》,受到行业各方的关注与热议。
为帮助广大营销从业者更清晰的了解各产业的核心能力、现状及未来趋势,我们以双周为周期,推出《数字营销产业分析》专栏,聚焦《中国数字营销生态图(2021版)》三大板块深度分析十六大赛道,为您解读各产业赛道的核心能力、现状及未来趋势,助力企业营销数字化战略布局。
疫情之下,线下零售受阻,电商担起增长重任,2021年全国网上营业130884万亿,比去年增长14.1%,各种网红品牌也借助电商单点突破,完成品牌突围。因此,2022年,各大品牌纷纷加大了电商投入。
但电商布局也面临各种考验,如渠道众多难选择,包括综合电商、生鲜电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等类型;再比如不少头部电商会面临经营问题,最近每日优鲜暴雷,阿里公布第一季度业绩,利润同比下滑30%,平台本身的经营也会影响品牌的决策。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资源和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品牌到底应该怎么布局电商平台呢?本期我们就聊聊电商行业的底层逻辑,并尝试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商平台。
流量
流量的获取,看重的是获取成本,用户的留存和规模。在不付费购买流量的情况下,消费者一般是如何在电商平台购物的呢?
一种是靠货来吸引。消费者会根据他们需要的商品类型,主动搜索所需商品,此类电商我们称之为 “货架电商”。比如,淘宝主打货品全+价格低;京东主打高质量+正品;拼多多主打低价+社交裂变;每日优鲜则是品类+时效。
另一种是通过内容来吸引,我们称之为“内容电商”,比如新兴的抖音、快手、小红书,都是通过优质的内容吸引消费者,种草后下单。
匹配
指货品和消费者需求的匹配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了算法、标签、交易场景、广告系统等。
货架电商通过消费者的主动搜索匹配需求,所以也叫搜索电商,标签和算法基于历史商品浏览和购买行为做预测。交易场景是理性的横向多维对比,消费者通常带着一定目的性。广告一般是竞价排名和关联展示。
内容电商依据消费者看过的内容打标签,维度更加丰富。交易场景是在被内容种草后产生,更容易被转化。广告形式更加软性,会以内容的形式潜移默化影响消费者。匹配看重的指标是首次转化和长期复购。
供给
考验的是渠道能力、商家数量、SKU数量和品牌数量。
阿里是目前国内供给丰富度最高的平台;京东在品类上和商家数量上都做了精简;拼多多为了吸引下沉市场初期选择了一些低价低质的商品。
内容电商考虑到其展示的方式和种草的风格,更适合冲动性消费和价格不透明的品类,目前内容电商整体的供给都在扩充中。
履约
包括支付、物流、仓储、退换货等。
阿里有支付宝,形成了很强的壁垒,菜鸟物流可以完成收发寄存的全功能;京东重点布局仓储和物流,但它也走过弯路,盲目扩张品类和SKU数量导致仓储的效率降低,后来做了大量精简。
内容电商大量依赖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和物流,没有自己的壁垒,由于种草和冲动消费比例高,同时电商体系不完善,导致退货比例高达20%-30%,直接的例证就是直播电商强调选品的重要性,但同时各种网红频频翻车。
货架电商发展逻辑:低成本供给+低履约成本
如果以淘宝作为参照体,拼多多能突围主要是因为低成本的供给,京东能突围,则是在同等质量下的低履约成本。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鲜电商与此有所区别,垂直生鲜电商因为全程冷链,导致物流和仓储成本较高,此外,生鲜的流转周期要快,导致毛利率其实很低,资金链压力很大。相比之下,垂直生鲜电商生存压力较大,综合电商卖生鲜可以分摊履约成本,更容易成功。
内容电商发展逻辑:低流量供给+低匹配成本
以抖音为例,低流量成本依靠的是优质的短视频内容和主播来吸引流量,增加用户的粘性。但抖音最突出的,是低成本匹配能力。短视频可以通过分析每一次用户的停留时长和互动判断消费者喜好,相比之下,长视频因为和消费者没有什么互动,只是单纯的播放,虽然时长很长,但无法更高效地捕获用户喜好。
抖音有三种打标签的渠道:人群标签(基础人口属性标签和兴趣标签)、短视频标签(通过完播、点赞、互动等给视频打标签,再推给更多适合的潜在用户)、直播间标签(用户直播间下单行为相关的标签),通过这三种标签体系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的判断消费者的需求
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的本质区别
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理性消费,后者为冲动消费。
货架电商商品全,同类产品可以货比三家,消费者带着目的主动搜索,需求精准匹配,但与内容电商相比,理性反而成为掣肘,目的性的搜索行为会使消费者主观排除目的外的干扰,也就是其他广告的影响,直奔主题而去。
这就好比线下购物时,通常理性消费者只占3-4成,绝大多是路过被橱窗或海报种草,或者在店里看到其他的东西产生的冲动消费。在过于直接的搜索电商里,冲动消费只能靠“猜你喜欢”满足。同时,货比三家容易使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而且在对比过程中学习更多的选品知识,造成更深的内卷。
相比之下,内容电商由于展现形式生动,短期内抢购没时间对比,更容易看到商品好的一面而造成冲动消费。
此外还有购物心态的差别,货架电商更像做任务,更加严肃和谨慎,内容电商则是娱乐的过程,包含了对下一个内容的期待和好奇,两种心态下的转化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的本质区别后,不难发现,不同的品类适合的电商类型不同。比如抖音更适合高复购、高毛利的产品。抖音和快手上,前几名的电商品类主要是服饰/鞋帽、美妆个护、食品生鲜、箱包服饰。
两种都适合的商品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刚需、高复购、高毛利、低客单价、专业信息支撑少、品牌差异小、决策风险低、消费者有一定主观认知的品类。比如,食品饮料、洗护、日化、美容彩妆和居家用品。
不适合做传统电商但是适合做直播的品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客单价高、决策周期长,决策风险大,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对于这种品类,直播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直播的真实感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从众心理也能促使一部分转化。适合的品类包括珠宝首饰和奢侈品。
延迟转化的种草型商品是电商的潜力品类:
这类商品的特点是个性化强、决策周期长、专业性强、品牌差异大。直播或者短视频植入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比如数码家电、母婴、汽车、酒店、医美等。
虽然我们梳理了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的区别,但在实操中,品牌会发现自己的选择面和可操作空间并大不,因为国内的电商中心化程度很高,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就占据了70%。国外,亚马逊虽然占据41%,但前十大电商平台同样占据了68%的市场份额。
同时,国外很多品牌自建的了电商和垂直的线下连锁店的线上平台,比如沃尔玛、苹果、The Home Depot(家装建材为主的仓储超市)。此外,国内外电商还有一个区别,在于国外消费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产品,但在中国,由于平台间的壁垒,搜索引擎无法获取电商上的商品信息,消费者只能进入综合电商通过搜索来定位商品,这导致品牌电商和小型电商较难发展。
另一方面,相较国外,国内电商平台的佣金相对较低,亚马逊佣金大约为26-27%(亚马逊的第三方商家货币化率,即第三方卖家服务收入/地方GMV),国内2020年,平均货币化率在3-5%左右。低廉的佣金使商家没有意愿自己费劲搭建和运营自己的电商平台。此外,国内SAAS域营销技术的完整程度不如国外,自建电商需要面临较高的运营成本。
内容电商是不是理想的私域电商/去中心化电商?
抖音本质上还是中心化的。抖音会利用初始流量池做少量测试,看热度高低,热度高再推更多的自然流量。热度的权重依次是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没有粉丝量。一般的商家内容很难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只能买流量。如果品牌认为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粉丝量,可以实现自然转化了,这也是过于乐观的期待,因为抖音的推荐机制是标签优先,对应的内容先按标签推给对应的受众,内容被自己粉丝能看到几率只有10%。
那在国内只能抱平台大腿才能生存吗?也不见得,也许中国的去中心化电商发展会更为彻底。国内有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和物流体系,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是否去中心化的核心,在于流量的分配权是否集中。
公域依靠相对透明的采买机制分配流量,私域则需要通过积累、运营才能转化。私域并不是简单的CRM,需要对会员不停挖掘。去中心化的概念下,私域的用户是种子,需要通过裂变才能获得额外的流量。在我看来,最有代表性和潜力的去中心化平台是腾讯。它既提供了基础的的生态,也提供了闭环的平台。
去中心化的典型特征
品牌商家独立自建所有站点。微信通过小程序和企业微信生态,可以让商家更加独立和个性化地运营自己的平台;
商家不需要支付平台佣金。在商家自建的小程序等平台上腾讯不收取佣金;
可以直接接触客户。腾讯基于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生态打造的体系,可以让商家很顺畅的跟客户建立起一对一双向长期联系;
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反复使用(包括流量和粉丝)。
未来展望
中心化和非中心化并存
非中心化给了商家更多自主权,但在运营能力、数据和工具使用方面,可能会出现新的竞争;
基于去中心化平台打造SAAS模式
更多的第三方开发商会给予开放的去中心化生态打造工具,而不像之前某些平台初期开放后期收紧自建;
直播等模式的红利见顶,监管变严,变现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