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内容运营(解读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
最近在知乎看内容运营能力相关的回答时,发现不少答主列出内容运营起码要掌握十几种能力,比如选题、用户画像、商业化、流量运营、推荐策略等。
让人误以为,只要学了,就可以成为中级或高级内容运营了,于是去报课买书,学了一大堆概念,除了让自己的大脑感觉收获很多,似乎再没有其他的作用了,现实中找不到任何的应用场景。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在那个职位上,就应该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内容运营也是,你得了解自己是在什么阶段、要做什么事情、目标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
总体而言,做内容运营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也可以对应运营人能力提升的三个阶段:1、初级内容运营:做好一个点;2、中级内容运营:做好一条线;3、高级内容运营:做好一个面。
一、初级内容运营
做好一个点,指的是做好内容流程「定位-生产-筛选-加工-分发」的某个点。而在大多数公司的初级内容运营里,最常做的是内容生产或内容分发。
1、内容分发
内容分发是把文章或视频放在什么位置,让用户能够看到,比如公众号、APP Push。我做社区运营时,第一个任务是每天在推荐页第一屏固定 5 篇文章,以提高推荐页第一屏的文章点击率。当时社区的推荐页,类似 B 站推荐页,采用双列瀑布流,会展示文章的标题跟封面。
一个好的运营,是有一套科学的做事方法,这个方法是复盘,即事先做计划、事中按计划执行、事后拿到结果去迭代。看对应的数据,就是验证运营结果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我会事先猜测某篇文章会不会火,写下猜测理由,然后去执行,最后收集相应的点击数据。
数据是细化到每一篇文章的点击率是多少,每天或每周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用户的内容喜好。比如,看哪些内容点击率是最高的,分析它为什么高,原因是内容类型,还是内容标题的某个关键字?例如「学生党」字眼的标题点击率高,那么下次再用「学生党」字眼的标题去测试,三次过后,点击率还是高的话(≥ 5% 视为高),则视为有效的关键字。
不久后,我会形成极强的网感,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我大概能知道用户喜不喜欢这篇文章,以及放到某个位置后,大概能获得多少的点击量。
多次总结之后,就会形成运营规范。这个规范是可执行的具体事项,如下图所示,其他同事看了之后,也可以组合出一条热门的文章标题。
2、内容生产
内容生产是写文章或拍短视频,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找人写,核心是形成稳定的供给,比如每周四都能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
要形成稳定的供给,就要搞清楚写什么,怎么写。前者是选题,比如精力管理、私域运营;后者是技巧,包括爆款标题、文案写作、配图配色等技巧。
不知道写什么时,不妨去借鉴类似的自媒体账号,如下图所示,把它们的文章或视频收集起来,并且记录数据,然后优先挑出点赞率高的爆款选题去写。在内容创作方面,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并且火过的选题还容易再火一
此外,如果你持续输出某种类型的文章,比如 3C 数码行业的测评,那么可以列出标题、配图、正文的标准,找 KOL 或兼职代写,减轻自己的负
二、中级内容运营
只盯着内容生产或内容分发,是很难混出头的,你得做好一条线。这条线,指的不仅是「定位-生产-筛选-加工-分发」的整个内容流程,更多是你得为内容设计出商业化链路,帮公司赚到钱。
对于公司而言,做内容是为了增长和流量,做增长和流量是为了商业化,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好比公司让你做短视频账号,不管输出了多少条内容,吸引了多少粉丝,最终都靠广告或直播卖货进行变现。
但对于用户而言,用户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他信任你,相信你的产品能解决他的某个问题。但要获得用户的信任不是一蹴而成,特别是高客单价的产品,这就需要反复与用户接触,不断加深他对你的印象,从而让他相信你,为你的产品付费。因此,有些内容是为了吸粉,有些内容是为了留存,还有些内容是为了做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