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美国的吗(解读我所看到的中美互联网差异)

nomad2
nomad2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5 浏览

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互联网,一个是中国互联网,一个是美国互联网。

过年期间笔者在美国洛杉矶待了一周,一周时间让首次踏上美洲大陆的我感触颇丰,也让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整理所有思绪后,发现最大的感受在于:中美两地巨大的环境差异与历史背景,导致了两国人的价值观、生活观有巨大的不同,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中美互联网真正的差异。

本文不想引经据典,不想翻各类资料佐证,仅仅是和读者朋友们聊聊我所观察到的生活与价值差异,导致了哪些互联网建设的不同。

一、线上购物的差异

这次的行程我们租了一辆车自驾游,在从LA机场开出来的那一刻我以为开到了摩洛哥。难怪说美国是个大乡村,但是没想到LA这也太乡村了吧。一眼望去都是低矮破旧的楼房,与我想象中的国际大都市格格不入。

直到我住了几天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村实际上描述的是一种地广人稀的状态,虽然看起来大家住的都是低矮平房,每家每户带个院子,一条街过去顶多也就住三十户人家。但是在这样的村子里,每个地方开车15分钟内都能到大型的商业圈,各种娱乐活动、逛街购物和餐饮酒吧街等等都是一应俱全,跟中国的乡村有很大的不同。

饶是如此,习惯国内生活的朋友过去美国生活还是会觉得很“村”,因为去啥地方都要开车,商店晚上关门又早,半夜想吃个宵夜也不像国内一样下个楼就行。另外,城市里的市中心虽然高楼林立(其实也很少高楼)但地方不大,晚上街上全是流浪汉,没有人愿意住在市中心,这里只是他们工作或者看球赛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导致美国和中国的物流成本有很大差别。

在美国快递员开车一条街逐户送快递可能就需要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而中国的快递小哥开着辆三轮车到小区门口,再把快递放到自提柜中,一个上午能送完一个街区的快递。

这样的运输效率再加上美国昂贵的人力成本,导致美国的快递费真的很贵。反观国内的物流环境,因为城市人口相对密集,且人力成本较低,电商平台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做到“隔天送达”、“2小时送达”甚至是“江浙沪包邮”。

说完了供给侧,再看消费者。

美国地广人稀的环境导致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是定期的大采购,他们喜欢选个周末开着自己的小卡车到Costco这类的商超购买一周甚至是一个月的生活所需。按人均消费水平来算的话,这类商超的东西真是非常便宜,有点像国内的批发市场一样,不仅东西便宜而已一应俱全,相比美国的线上购物来说确实能省不少钱。

尽管线上购物非常的方便快捷,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东西就送上门了,但这种体验恰好是美国人不需要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人对于购物的理解是一种很重要的家庭活动,是每个家庭增进亲情维持家庭关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样的文化差异下,导致网购在美国远没有在中国那么普及。

但这种文化差异,在我看来并非会永久持续或者说没有机会改变的。

就拿父辈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习惯来说,我们的父母,特别是在广东的父母对于“新鲜”这两个字有着过分的执念,我妈喜欢去市场买最新鲜的鸡鸭鱼排骨。但是年轻一代的群体,特别是在城市上班的白领,在忙碌高压的生活下,很难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市场买菜,线上送菜到家是解决我们的刚需。

所以随着消费群体特点的改变,商业与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不可知的是美国的年轻群体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变化,也许也和我们一样,变得更宅,更依赖线上。到那个时候,美国线上购物体验可能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二、陌生人的社交差异

在LA度假的一周里,去了趟有名的威尼斯海滩。在海滩边上有一个运动公园,里面有各种玩滑板、涂鸦、街舞、篮球甚至是说唱的群体,旁边就是一条应运而生的购物街和酒吧街,聚集了各样的人群,是个蛮有趣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地方最大的感受是:线下活动是陌生人交友最高效的方式。

在国内,社交真是互联人经久不衰的话题。18年因多款社交产品的出现,更被大家称为“社交元年”,众多产品的涌现背后反映的是国人社交追求的强烈需求。

国内的年轻人,甚至是整个亚洲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内敛闷骚的,渴望社交却又害怕社交。

内敛是不善表达,学生时期我们忙于应试教育,出来工作后又疲于应对生活的压力。而这两个时期相识的同学和同事几乎组成了一个人全部社交。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以及内敛性格的双重引导下,线上社交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方式。我们享受在线上做任何事情,线上交友、线上聊天甚至是玩线上聚会游戏,总之就是不喜欢走到线下,懒得出门,这样的感觉相信日本、北欧的朋友也懂。

反观美国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真的跟我们截然不同。

美国是不是有所谓的“Dating文化”我不清楚,但我所看到的美国年轻群体非常热衷各类线下聚会活动。一到周末,喜欢运动群体的就组织几个人一起开车去海边徒步或露营,或者是在街头玩滑板打篮球等等,在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以及威尼斯海滩都能找到这群年轻人的身影。

不那么爱运动的群体就逛逛展览或者是晚上到酒吧街参加party,他们喜欢聚集在downtown,喜欢感受全世界相同的都市生活。这样的社交方式很高效,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自来熟”的外国人。

在路过斯台普斯外的酒吧街时发现,美国人真的很喜欢party,或者说真的很喜欢“喝一杯”。就算没有party,许多人都会到酒吧坐坐,和陌生人聊聊天,有男性也有女性。

就像美剧里演的那样,在这样的氛围下,年轻人很容易就熟络起来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社交情绪,就是喜欢说话喜欢聚会的感觉。如果你是在美国生活的留学生,相信在开学两周内就会收到这样的聚会邀请。

这样的环境差异,决定了美国的陌生人社交市场不会有中国那么大,因为美国人的线上陌生人社交需求并没有国内那么强烈。探探的鼻祖“Tinder”的母公司Match Group的市值仅有113亿美元,并且这里面还包括了美国最大的在线约会网站,从这方面来看,也能侧面印证了美国陌生人交友相对于国内的冷淡。

我个人认为在美国,像Tinder这类的陌生人交友软件的主要用户群体应该是移居至美国,刚开始新生活的“外来客”。他们用这种低成本、即使失败了也对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影响的方式,建立新的社交关系,一旦融入他们的群体以后,能接受这种美式文化的人则快速转移到线下的活动中,转移到facebook中;而那些不能接受的人,就会在线上交友软件中徘徊。

发布于 2023-01-15 08:5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nomad2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