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在中国营销案例(解读香奈儿如何抢占中国市场)

mumiao
mumiao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9 浏览

奢侈品是什么,通俗来讲就是价格贵、逼格高、有面子。除此之外构成奢侈品的因素中还得有历史的加持,不可能一个品牌站出来开出一个价格特别高的产品,然后就说自己的奢侈品了,这显然说不通。

近些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大爆发,不少奢侈品品牌都注意到中国这一块大肉。谁能抢下中国这个奢侈品大市场,谁家的年报就能好看许多。

当然这些年中国数字化环境的快速成型,也让这些奢侈品品牌有了更多营销的渠道和方式,甚至创意上也有新的突破。

 

 

中国消费市场大,各大品牌都看得到,前仆后继地加入这个战场,那么奢侈品品牌都是如何利用营销手段突围的呢?我们来看看最近的案例。

香奈儿:借势造势营销从不low,线上线下结合有奇效

去年8月份,周迅主演的电视剧《如懿传》一开播便成了爆款,瞬间火遍全网。香奈儿基于《如懿传》的热度,联合周迅及《如懿传》剧组趁机推出新品柔雾唇釉956,掀起了一阵红色潮流。

 

 

此次香奈儿结合了线上线下进行营销,不仅在线上通过预告片、微博文章、博主话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结合《如懿传》进行宣传,线下更是联合众多明星造势举办快闪店活动,创造出一个新的打卡地标。

 

 

当天,微博热搜话题“周迅本宫红”在众多娱乐资讯中脱颖而出,妥妥抢占前三。这个活动营造的三个话题的阅读总量超过了6亿,“周迅本宫红”这个自然衍生的流量话题最终也有4500万的阅读量,火爆效果不言而喻。

 

 

爱马仕:联手微信小程序,挖掘社交大空间

爱马仕去年也结合了线上线下打造了黑胶音乐快闪店,跟其他品牌不同的是,爱马仕利用了微信小程序技术开发了可以生动呈现丝巾混音定制的互动效果,这样一来消费者不仅可以线下参与活动,线上的网友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去体验。

 

 

奢侈品的目标用户特殊且稀缺,而且基本上都会在某一个圈层内,即一个人会买奢侈品,那他的朋友圈、社交圈子里也会有很多买奢侈品的;反过来这个人不买奢侈品,那他所在的圈子里也会很少有买奢侈品的。

所以爱马仕一方面利用朋友圈锁定人群投放,另一方面结合小程序进行圈层传播,引导用户定制专属的黑胶音乐转发给好友。微信平台本身自带强大社交属性的优势,正是爱马仕这次营销活动看中的重点。

 

 

GUCCI:抢占慈善高地,专注品牌形象

品牌做慈善是一件提高形象的有效方法,不过最重要的是要快,一定要做到第一个出面,那效果自然就翻番了。

今年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一场大火,把塔尖的三分之二都给烧没了,破损程度不小。这件事一下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各国网友纷纷表示这么重要的建筑物得募捐修复。

随后GUCCI老板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从阿尔特弥斯的基金拿出一亿欧元,用于巴黎圣母院的重建。

紧接着另一个法国奢侈品拍LV也出面捐赠,而且金额比GUCCI多了一倍。

GUCCI率先发声,自然要受到不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了,而LV之所以要捐赠2亿欧元,很可能是由于速度比不过,所以只能通过增加金额来加强曝光了。

GUCCI品牌形象的营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一直以来GUCCI都很注重文化艺术,经常能看到这个品牌很多跟艺术家合作的产品。所以这次针对巴黎圣母院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建筑捐赠修复,GUCCI就显得自然许多了,也不会有太多人去质疑其是在借势营销。

历史结果总是在告诉GUCCI提高品牌形象有多重要,去年GUCCI的销售额高达83亿欧元,涨了36.9%,所以还有人奇怪GUCCI为何会是第一个出面捐赠的吗。

 

 

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更方便、更迅速,对于品牌来说绝对是有数不尽的好处,奢侈品亦然。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越发成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奢侈品牌把目光瞄向中国,各出奇招的有。

发布于 2023-01-15 09:1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mumiao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