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营”与“小运营”
—1— 虽然美国商学院关于运营管理的最新书籍,已经出到了第14版,但我不想套用里面的任何流派和理论,我还是立足于亲身经历的企业实践,来谈运营管理。 不过,其中有一句话还是说得挺到位的,“运营发生在每个企业组织中,是企业组织的核心内容” 。 运营,从战略到执行,从始至终,贯穿全过程,必然涉及到战略、业务、管理这三方面,可以说是每个企业都绕不过去的内容,但是这三方面却又很容易被割裂对待,有分工、没拉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那么,美的是如何拉通这三者,从而形成高效运营的呢? (美的大运营) 如图中所示,表明了美的大运营中,战略、业务、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战略,位于最顶层,左边决定业务,右边指挥管理。 业务,在开展过程中,会碰到多种实际情况,有可能遇到困难或直接碰壁,也可能按预期发展或碰到大机会,这些都会反过来影响战略。因此,美的的战略是动态的、弹性的。 美的的管理部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向上承接战略,同时基于战略对业务进行支持和监管。 业务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美的不是相爱相杀,不是彼此对立,更不是简单的谁必须服从谁,而是在相同的战略目标下,分工之后的再合作。 业务在过程中,对市场外部和业务内部的需求,不断进行反馈,以期克服困难、抓住机会。 管理部门,在与业务部门的互动中,一方面提供支持服务,帮助业务更好地克服困难、抓住机会,另一方面基于整体战略,对业务进行监管,避免业务的偏离和怠惰,从而推动业务持续领先。 这是美的大运营中,战略、业务、管理三者的基本关系。 接下来,我们再逐一谈谈,战略、业务、管理,在美的各自是如何运作的。 —2— 战略,也许有十大流派、二十种做法,也可以使用波特五力分析、波士顿矩阵、安索夫矩阵、平衡记分卡、BLM/BEM等等,战略工具箱可以越装越多。 我之前谈到美的高效运营的4个要点,第1点就是:简单。 你会发现在美的,从来都是把高大上的东西,简化再简化,战略也不例外。 战略对于美的来说,被最大程度地简化成三个方面:方向、目标、重心。 ● 方向 2014年之前,美的坚持在白色家电领域深耕,这就是长期以来的一个战略方向。 2014年,方洪波正式提出“双智战略”:智能制造、智能家居,也是战略方向。 去年以来,数字化、科技化,也上升为美的的战略方向。 战略,先把方向的大旗举起来,让所有人看到往哪里走,这是美的在战略上,第一个解决的问题。 ● 目标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在2000年美的突破100亿的时候,提出5年内做到500亿。 2005年,美的规模达到470亿,眼看500亿垂手可得,再次提出2010年突破1000亿。 2010年,美的如期突破1000亿,何享健提出5年后,再造一个美的。 近期,美的明确提出规模5000亿、利润500亿、市值1万亿的目标。 这些都是具体的、长期的战略目标,每次这些目标的提出,美国人就知道接下来要有大任务了。 美的在战略目标的设定上,永远保持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状态。 敢设大目标、敢冲大目标,这也是美的在战略运营上的一大特色。 ● 重心 没有重心的战略,不能称其为战略。 也有更直接的说法,战略就是取舍。 美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战略重心。 在家电市场群雄逐鹿、跑马圈地的年代,美的在内部会强调,适度利润下的规模最大化。 在某个品类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如风扇、空调、电饭煲等发展较早的品类,在后来的一些年份,会将战略重心调整为,适度规模下的利润最大化。 2011年下半年开始,整个集团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追求经营质量。 这些是平衡规模和利润时,战略重心在不断的变化。 战略重心,除了体现在规模、利润这类财务结果的追求以外,也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工作侧重上。 美的之前的三大战略主轴“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就明确了产品、效率、全球化这三大战略重心。 2020年底,美的将三大战略主轴,升级为四大战略主轴“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这不是简单的三变四,而是战略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产品升级为科技、从效率升级为数智、全球化从现有的经营,升级为未来的突破,从以企业经营为主,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 美的在方向、目标、重心这三方面,都采用简单明了的战略表述,就是要让全体员工都清晰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儿,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当前的重心是什么。 战略的简单清晰,业务和管理两条线的开展,在启动之初就毫不含糊地挥动了指挥棒、敲响了定音锤。 —3— 关于业务,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业务价值链,但我更愿意将其形容成——业务价值环。 因为业务的开展并没有结束的终点,而是在循环往复地进行。 (业务价值环) 这里我不会具体的谈市场、研发、制造、采购等每一个环节,重点要说的是,美的整体业务如何形成高效运作的闭环。 组织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部门内部有什么问题都好解决,很多问题难解决,基本都是出在跨部门的节点上。 也就是说,分工之后各自负责的内容,不会出大问题,但分工之后的协同,往往会出现老大难问题。 那么,美的在这方面是如何解决的? 美的在2012年之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营,主要靠三个方面:考核推动、激励拉动、总经理负责。 ● 考核推动 在大的年度目标下,各部门之间的KPI、过程中的考核指标,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关联。 例如,研发部门,不仅考核开发进度等直接相关指标,还会考核新品的销售业绩,这样就与前端营销部门挂钩起来。 营销部门,不仅考核销售业绩和回款,还考核销售计划准确性、成品库存等指标,这样就与计划、采购、生产等后端部门关联起来。 计划部门,不是考核排产的及时或快速,而是考核订单交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样为保证出货,就以计划为龙头,拉通营销、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如果涉及新品订单,还会包括研发。 ● 激励拉动 与考核密切相关的,就是相应的激励。 美的对经营单位激励的大前提,是要完成事业部的整体经营业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谈到管理团队的激励,以及各部门的激励,这时候各部门考核指标完成的好与坏,才有意义。 说白了,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美的不存在,事业部没完成业绩,某个部门还能获得很多奖金的情况。 年初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制,就是一种总奖金包的激励机制。 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大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起承受高压力,一同享受高回报。 这就使得,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甩锅推诿,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只有大家一起实现经营结果,才能享受回报,只有都奔着最终结果的完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你给我甩个锅,或者我给你挖个坑,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相反只会损害共同的结果。 损人不利己,终究不划算。 美的的激励拉动,就是通过“利出一孔”,实现了“力出一孔”。 ● 总经理负责 即使做到了考核推动、激励拉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存在部门之间立场不同,导致难以协同的情况。 例如,销售急于出货,品控抓住一个外观瑕疵,坚决不放;或者新品双11上市进度紧张,能否跳过某个评审环节;再比如,十几条生产线等着物料上线开工,但是个别来料不合格,是挑选使用、让步接收,还是全部退回、停工待料,等等。 太多的实际情况,不是仅靠协同就能解决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最终的决策。 这时候,美的事业部总经理,就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经常站在整体经营者的高度,进行拍板,以保证经营持续,并对结果承担最终责任。 一旦总经理决策之后,各部门直接执行。 美的是分权的事业部制,事业部总经理是真正的经营者,也是拉通业务、保证高效运营的核心人物。 2012年,美的启动632项目之后,业务之间的协同运营,除了考核推动、激励拉动、总经理负责之外,又被注入了一种强有力的做法,即流程贯通。 ● 流程贯通 如果说考核推动、激励拉动、总经理负责这三种做法,偏向人的方面多一些的话,那么流程的贯通,就是从事的方面,从业务底层进行了打通。 (业务运营流程示意) 这个阶段,美的下了大功夫,用了近两年时间,对各个业务流程、管理流程,都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梳理优化,之后又用近2年时间,实现11个IT系统的全面上线。后期,美的能再次实现数字化的深入和升级,都和这个阶段的流程贯通,息息相关。 至此,美得的高效运营,步入了数字化时代。 —4— 管理,在很多公司会走两个极端,要么高高在上、脱离业务,要么可有可无、不受重视。 美的对待管理,不会走这两个极端,而是有自己的理解。 我们会看到,美的以机制、组织、变革、激励等管理方式著称,但内部不会设置繁重的管理部门。 一句话概括,美的重视管理,但不做重管理。 因为在美的,对待管理,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管理服务于经营。 所以美的一贯实施简单的管理,一旦发现组织冗余、管理复杂,就发动变革,削减组织和人员。 做轻管理,追求简单有效,美的的管理方式,颇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说到具体管理职能的话,在美的任高管多年的罗华刚老师,也是我在美的期间的老同事,他曾总结过美的管理的三大抓手:财务、营运、人力,总结得很到位,我非常认同。 美的从集团到事业部,都会有这三大管理职能设置,虽然在事业部层面,经常把“营运”与“人力”合并成一个部门,但工作中还是相对独立、各有侧重。 这三大管理职能,实际上就是从人、财、事三方面,承接企业战略,并对业务进行支持和监管。 (美的管理三大抓手) ● 财务 美的财务,首先通过全面预算,将经营企划用财务语言,进行量化分解;然后,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会全面参与各项业务,不断进行分析和提出预警。 所以,美的财务是经营财务,是管理会计,是与业务深度绑定的、业财融合的管理部门。 我在《美的最“强势”部门:财务》一文中,总结过美的财务的4大作用,和发挥作用的5个条件,有需要深入了解的,可以去看那篇文章,我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不过有一点需要格外说的是,前面我们提到,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会彼此关联,实际上,职能管理部门,也会与经营指标直接挂钩。 例如,美的财务的考核指标中,会包含利润指标,而且考核权重还不低。 按理说,利润指标应该由各利润中心来承担,财务明显不是利润中心,为什么也要考核利润呢?很多客户都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的回答是,老板都希望财务能深入业务,能做到真正的业财融合,但这只是一种管理愿望,最多算是管理要求,真要做到是需要管理设计的,而考核指标上的挂钩关联,就是一种管理设计。 在美的,财务承担了利润指标后,就不会只关心自己的账做的准不准,而会想方设法深入业务,会非常重视成本的变化、高毛利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平均单价的走势,就会与销售、制造等业务部门联动起来。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顾名思义是侧重于人员方面的管理工作,但这个顾名思义是有问题的,我在一些公司也看到,他们的HR部门,很多时候是忙于做员工的绩效考核等工作,这有点本末倒置。 人力资源部门,出发点实际也是承接战略,接下来的顺序应该是先组织、后团队、再个人,而不是一说人力资源,就从员工管理开始。 做过人力资源的都知道HR有6大模块,其中第一大模块就是人力资源规划,而这个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先从组织设置的角度出发,来承接公司战略。 还是以绩效考核为例,美的人力资源,在这方面的重心,一直以来都是组织绩效大于员工绩效,而总经理是最能代表经营组织的,那么对总经理的绩效考核就是重中之重,所以美的的年度目标责任制,主要就是考核总经理的,其次才是管理团队,然后再是员工的绩效打分,而所有人的绩效,最终都要和组织绩效挂钩。 美的人力资源,还需要承担类似人均销售、人均效率、人工成本等指标,这样HR部门就不能只是简单控制编制、招招人、搞搞培训,也需要深入业务,提前做好组织设置、人员规划、激励政策等,以支持业务达成目标。 ● 营运 营运部门,是一个很有美的特色的职能管理部门。 在很多公司,相关职能的有战略部、企划部、管理部、经管部等等不同叫法,美的也用过这些名字,不过演变到后来,固定成了营运部门。 每次谈到美的的营运部门,客户都会问我,“美的营运部门,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也是接下来重点要讲的“小运营”。 —5— 我们先来看,为什么会有营运部门。 我原来经常和部门的人讲,营运部门,不是第一个出现的部门,但也许是最后消失的部门之一。 因为诸如营销、研发、生产等部门,是基于分工而成立的,而营运部门是基于协同而成立的,也就是说,营运部门是为了解决:组织分工之后的再协同而诞生的。 即使有些公司规模较小,没有成立营运部门,但是营运的职能一定是存在的,只不过是被某些岗位承担了,比如说企划经理、总经办主任,甚至是总经理。 当然,如果是被总经理承担了,那总经理一定是疲于奔命、忙于救火,因为太多日常管理事务,会时不时冒出来。 我们前面说的总经理负责,来拉通业务部门,但不能事无巨细,都由总经理出面。 说起来容易,但是上面这种情况,我还真是在很多公司经常看到。 美的营运部门,相当于总经理的“大内总管”,但这个“大内总管”不是处理行政后勤事务,而是处理战略目标下的经营管理事项。 为了说明美的营运部门到底做什么,我们再深入一步,来看看营运部门的“12337”,即1个宗旨、2个动作、3个角色、3类工作、7项职责。 ● 1个宗旨 如果说业务创造利润,那么营运创造价值。 营运创造的这个价值,就是推动业务更好地创造利润,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打个比方,营运就像排球队里的自由人,哪里有问题就扑向哪里,之后还要像教练一样,想办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保证球队获胜,是当期目标;保证球队不断获胜,是长期目标。 基于战略实现的组织价值最大化,就是营运的宗旨。 营运,没有戴总经理的帽子,但却站在总经理的鞋里。 ● 2个动作 纠偏、加速,是营运最主要的两个基本动作。 营运的工作,一切以战略目标为基准,对种种偏离战略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同时,对于没有跑偏,但却落后于目标进度的行为,强力推动,加速前进。 ● 3个角色 营运,是“大内总管”,是“排球队的自由人”,这都是比喻的说法。 可以再明确为三个角色担当:战略目标的推动者、重大问题的吹哨人、运营效率的加速剂。 这三个角色也是基于两大基本动作的,一看就懂,我就不解释了。 ● 3类工作 营运的工作,按重要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保健类、改善类、突破类。 保健类,如工作计划的跟进、重大会议的组织等,做好了是应该的,没做好会影响同僚或公司。 改善类,如流程效率的提升、制度的完善等,做不好也能保持原样,做好了才有感觉。 突破类,是最难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我在辅导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时,发现营运部门仅仅是按照老板的要求,去推动工作,这当然没有错,但却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营运部门的作用。 营运部门,要想做出突破类的工作,就得往前再迈一步,主动站在老板角度来思考,就是前面说的,把自己放进总经理的鞋里。 我原来负责营运部门的时候,会强制自己跳下去和营运经理一起,专门寻找组织内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例如变革后的影响和遗留问题、新基地运作状况评估、产销协同的效率波动分析等等。 这类问题,有的是总经理非常关心的,有的是当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但却对组织影响较大的。 那时候,营运每个月都会聚焦一个主题,形成一篇《营运内参》,给到总经理和高管团队,在管委会会议上进行讨论和决策。 ● 7项职责 我梳理了一下,美的营运部门的职责,主要包含以下七项: 1) 公司战略规划与经营企划的组织编制 2) 一级KPI指标考核管理 3) 分权体系建立与更新 4) 流程效率提升与合理化整改 5) 制度完善与执行情况检核 6) 重点工作计划管理 7) 重大专项工作调研与推动 这里面一看就懂的,我就不说了。 针对我在咨询过程中,不少企业的营运部门,在面对流程、制度这两方面,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我举两个案例,说明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 流程效率方面,有些企业的营运部门,常常说公司IT系统落后,数字化水平低,所以流程效率很难提高。 十几年前在美的,当时办公系统只是简单的OA而已,那时候我曾在事业部,推出2小时流程效率考核,中高层包括一些基层员工都不太理解,觉得这要求太苛刻了。 我在会议上说,我们先提出一个高目标,前期以通报为主,看看哪些人做得到,哪些人做不到,做不到是因为人的问题,还是流程本身的问题,对症下药去整改,最后再进行考核。 就这样硬推下去了,过程中,碰到很多人以种种特殊情况作为理由的,如说OA的界面问题、网络问题、出差在飞机上等等。即使这样,还是坚持做下去了。 仅仅六个月之后,不管是业务流程,还是工作审批流程,大家都明显感觉到,比原来大幅改善。 说明这项工作,只是平时没有重视,没认真去做而已。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我专门提到流程效率的这项工作,我说开展之初就能预感到,会被很多人诟病,但我们推动这项工作,不是为了让别人说我们好,而是为了让整个组织变好。 再举一个制度完善方面的案例。 那也是很多年以前,在美的的时候,有一次我看到财务发了一份处罚通报,是在月底物资盘点中,处罚了几个车间基层的班组长。 处罚的原因,是因为这几个班组长,将一些有用的、完好的配件物料,扔到了垃圾堆。 从公司角度出发,把有用的物料扔掉,是损害公司财产,当然要接受处罚。 作为营运部门,我当时多想了一层,为什么班组长明明知道这些物料有用,还要把它们扔掉?又不是偷出去卖了,还能赚点钱。 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做这种明知故犯的事情,为什么? 经过与这些班组长的谈话,我们发现原来公司财务盘点制度里,有一项规定,车间物料盘点差异率超过1%,要对出现差异的该线体的班组长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为差异金额的50%。 这些班组长被罚过几次以后知道,不管是多了,还是少了,只要有1%的差异就面临处罚。 如果是少了,他们还可以和采购员沟通,让供应商赶紧送些物料。 但是如果多了,发现退回去很困难,藏也没地方藏,几个人一商量,干脆不如扔到垃圾堆算了,估计财务不会去翻垃圾堆,这样来避免盘点差异带来的处罚。 这就是制度上的缺陷,带来的结果。 我们就和财务沟通,修改制度,对于盘点的正差异,只分析不处罚。 制度完善之后,班组长不仅不再扔有用的物料,而且非常配合财务的差异分析工作。 所以作为营运部门来说,有责任去让每一项制度,更符合实际情况,让公司价值最大化。 最后的话: 美的“大运营”,拉通了战略、业务、管理,三大飞轮。 战略,简化清晰为:方向、目标、重心。 业务,通过考核推动、激励拉动、总经理负责、流程贯通,实现高效闭环。 管理,做轻而不轻视,重视而不做重,三大抓手为:财务、人力、营运。 (美的大运营,拉通3大飞轮) 美的“小运营”,营运部门,由协同而生,因价值而存,为战略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