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品牌质感?长安160周年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01.百年底蕴 构筑品牌历史厚重感
现如今,提起长安,可能大多数认为它就是一个知名国产汽车品牌。实际上,这个品牌可以追溯至晚清。 根据长安160周年官方纪录片《何以长安》显示,1862年,李鸿章筹建上海洋炮局,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而这就是长安的前身。期间,为习得英法秘巧枪炮轮船,上海洋炮局的工人从一炉铁水出发,拿着锤子、锉刀开始制造开花炮弹。 在历史的车轮中,上海洋炮局更名为金陵制造局,再迁厂重庆更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最后发展成当下的长安。 到1937年,民族危亡、家国大义之际,长安先辈三个月将4300吨器材运抵重庆。在狂轰乱炸之下,长安人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弹药。到2014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产销突破 1000万辆,成为中国首家自主品牌突破千万辆的汽车企业。2021年,长安汽车品牌成为首个产销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
到如今,汽车行业进入新能源发展阶段。而长安数据显示,其2022年前11个月销售汽车209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加140.51%。 从1862年上海洋炮局发展至今,我们在长安身上俨然窥见了一部民族企业的振兴发展史。而这百年底蕴,也为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历史厚重感,准确的说就是一种品牌质感。02.六个主题 展现多维度品牌质感
作为长安汽车重磅推出的官方纪录片,《何以长安》通过6大主题篇章,6集的篇幅回溯长安160年璀璨历程。而从12月9日开始,该纪录片也在长安汽车官方视频号、官方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陆续分集上线。 而这些纪录片,从多个维度向我们展示长安的荣耀时刻。除了从上海洋炮局到抗日战争,再到如今的自主车企发展史,我们还在历史的进程中看到了诸多闪光之处。 比如第二集《长安只有前进挡》和第三集《谁能执掌 命运之轮》,讲述了长安“军转民”前后的故事。特别是以技贸合作的方式迈入汽车领域之后,长安凭借祖辈奋斗艰苦创新的精神,率先开启了自主造车。 经过技术引进、合资经营等方式,逐渐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建立了自主研发体系和实验验证体系。到1999年,长安之星在清华大学完成“挽救中国微车命运的第一撞”,成为首款通过安全碰撞测试的微车。/ 写在最后 /
很多时候,当下国内品牌传递出来的仅仅只是一个表面的名字或者一个爆款产品,但大多缺乏历史厚重感,以至于丧失了品牌质感。 而长安汽车在长安160周年之际,以“世纪长安 创领未来”为主题进行优质纪录片的内容输出,实现了一场大众化的品牌认知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从营销的角度讲,长安160周年到底做对了什么? 第一是优质内容输出。 周年庆典之际,长安精心筹备了6集纪录片,用高质量内容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使得内容更具穿透力。而在传播渠道上,选择了与当下主流相适应的视频号、B站等,推动内容的覆盖面。 第二是长期以来的品牌历史适应感。 内容最终能否打动消费者,其实要看有没有“干货”。1862年以来,每一代长安人的艰苦奋斗连起来形成了一个国家在跋涉前行的缩影。 这才是长安品牌最独一无二的质感。这需要漫漫时间长河的沉淀,以及历代长安人的共同奋斗。 其实,当下诸多老字号国货品牌,也有相应的历史故事可讲;不少新兴消费品牌,同样在品牌的历史适应性上有话可说。而如何慢慢去沉淀品牌资产塑造品牌质感,长安已然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样本。 期待更多和长安一样具有“民族企业”“自主品牌”抱负的品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