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的「 G 点」怎么撩?

wpq88
wpq88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4 浏览

 创投圈的「 G 点」怎么撩?

打开这篇文章算不算我撩到你的 G 点了?

一种激进的说法是:能够影响社交网络的只有诞生于社交网络的各种情绪。

这一点已经被很多我们“瞧不上眼”的自媒体人用无数个10W+印证过了。咪蒙总结自己的起标题哲学就是:简单直白,态度鲜明,好让转发的读者站队,赞同或者反对,无需思考,一秒就能决定。所以你看朋友圈里,转发咪蒙文章的人几乎都会带上一句自己立场的转发语——咪蒙次次都能挑起大众的情绪,这就是我想说的“G 点”。

功利一点说,情绪不分好坏,只要产生了情绪,就会产生传播。想想看,你每次转发的时候是不是都至少产生了以下几种情绪之一:哈哈哈(高兴);天呐(震惊);哎(无奈/悲伤);CAO(愤怒);怎么办(焦虑/羞耻)而这些情绪就是创作者精细设计后传递给你的。

换到传播者角度来说,找到了受众的 G 点就等于手握了撬动流量的杠杆。依旧拿咪蒙举例,不仅咪蒙本身成为2016年现象级的微信公号,就连评价咪蒙都成为了一大现象——据新榜统计,在咪蒙发表《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后的第二天,有186篇文章都提到了咪蒙,这还只是在微信公号里。背后的出发点很简单:蹭一波流量。而实际上,蹭的是大众对咪蒙的一波愤怒。

创投圈的“G点”

别以为只有微信上是这样,可能是杜蕾斯历史上最高产的一任小编告诉我,杜蕾斯的微博基本绕不开“6种互动梗”——

钱梗,就是与钱有关,比如促销打折,让用户觉得占了便宜; 共鸣梗,即这事儿有共鸣,卖点可能一厢情愿,用户却自欺欺人; 尖叫梗,你的选题或文案至少有一个能让用户大吃一惊; 帮助表达梗,这条内容帮助他表达了“想表达但未能或没有能力表达”的某种情绪; 喜闻乐见梗,“台北某女大学生吃泡面时遇强烈地震,怕泡面洒出来遂和地震一起摇晃” 明白了吧? 痛痒点梗,痛点是用户想要更快的马车,痒点是我给你一辆汽车。

这几种互动梗并不相互独立,如果一条内容能够踩中其中2-3个,发出来的效果基本都不会差。而这些梗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调动情绪。

作为一个身处创投圈的市场从业者,我有幸明白了这些道理,但依旧抢不到好流量… 虽然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创投圈的基数很小,核心活跃人群不过2万人,这就直接导致创投相关的市场数据很心酸,尤其是跟快消品的典型 To C 营销数据对比,简直可以四舍五入为零。再加上创投从业者的教育水准普遍较高,有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很难被煽动。当然,没有预算也是一处硬伤,每每听到4A 的朋友炫耀比稿成功,拿下了某旅行 APP 几千万的年框或者某红酒几百万的线下活动,都吓得我赶紧开始背诵社会主义价值观并默默许愿我们基金的 portfolio 早日成为这样的金主爸爸。

好,说回 “创投圈的 G 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去撩 G 点的目的不是为了煽动情绪,比如让 xx 更焦虑或者让 xx 更开心,之前已经说过,情绪没有好坏,情绪是我们为了传递品牌信息而制造的彩色糖衣包装却没营养的药药。药药。所以,接下来的探讨都是为了把品牌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受众,即,点开它,记住它,甚至,转发它。

年初的时候,汪华判断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走向是:一,沿着供应链往上走;二,沿着小镇青年往下走;三,沿着垂直行业走。

受少帅的启发,我把创投从业者基于 online-identity 的情绪分为了:向上走的渴望、向下走的欲望和沿着人性走的共有部分。

向上渴望

向上渴望,是我们在创投从业者们的朋友圈(以下简称朋友圈)最常见的一种情绪。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工作成为更好的自己、晒逼格晒小众晒勤奋晒智商… 这些普遍比自己真实状态更美好10%—40%的呈现都是一种向上的渴望。其实每一条朋友圈背后,都是在小剂量的释放自己的野心或憧憬。如果作为传播者能够换位理解受众需要表达的什么,然后帮助他们表达出来,你的传播就不会是一个人的狂欢,即使孤单也有一群人陪你一起孤单。

理解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经纬创投的微信公号是创投圈第一大号了。这里我们暂不考虑这家TOP VC 自带的品牌光环和张颖个人的影响力,从经纬的选题来看,他们非常明白创业者在渴望什么。最近的一篇小爆文标题是:“忘掉创业,好好做生意 ︳【经纬低调分享】” 朋友圈里再次刷屏了,那么我们来倒推一下大家转发这篇文章的逻辑,找找这篇文章撩到了哪些 G 点——

首先,“经纬低调分享”这个栏目就创造了一种渴望,因为分享人是张颖——张颖平时在看什么?张颖在思考什么?张颖喜欢玩什么?这些都是仰慕张颖、或者希望拿到经纬投资的人想要了解的。偶像的分享,甘之如饴。

G 点1:大佬观点

其次,“忘掉创业,好好做生意”这一声劝告也以过来人的身份制造了一个高度,让后辈们得以仰望。曾几何时,创业者是要跟生意人划清界限的,毕竟创业的使命是“改变世界”,只为赚钱“格局太小”。但创业维艰喊了两年了,情怀太薄不抵寒冬,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家地位厚重、调性好评的机构站出来帮你说创业首先要做好生意、赚钱一点都不 low,你还不赶紧转发列队站好嘛。

G 点2:逼格/调性

最后,文章本身的内容也很容易引发创业者的共鸣——创业苦啊!“不会有人因为你很辛苦给你钱,只会因为你能给他带来钱而给你钱。”这样的表达很真实,越真实越给你压力,你急需一个出口释放,于是,你选择了转发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G 点3:焦虑/压力

向下欲望

再来说说向下欲望。

其实这一点也是人性共通点的一部分,只不过带上了浓烈的创投圈色彩。比如八卦,行业内的小道消息能够瞬间撩起大家的关注。还记得去年圣诞节扫黄后大佬们的花式报平安吗?那一天的朋友圈完全变成了贴吧,所有人都围绕这个话题在憋段子。这是什么?这就是传播者做梦都想要的 UGC 啊!

如果你不相信八卦的力量,可以去看看这个网站:http://uppers.club/investors

除了八卦之外,一些搞笑的内容也会触发 G 点。比如以太资本上周做的创业喊麦“一人创业醉”,阅读量3W+,比他们平时的头条推送数据高出了6倍以上。不过这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了解到这首喊麦是通过跟以太朋友的聊天,而询问身边朋友是否在朋友圈看过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我的猜测是,这首喊麦虽然有趣,但是未免有些 low 不能呈现自己的好品味,所以即使大家看到觉得有趣也是分享给朋友或者微信群里,几乎不会分享到公开的朋友圈。

所以,在利用向下欲望吸引流量的时候,也要用更巧妙的方法来贴合创投圈的气质。毕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自己欲望的奴隶。

最后,说到人性部分的 G 点,我拿自己做过的两个活动做对比举例子。

去年,我策划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  re-branding campaign,基于新 slogan“时间是最好的资本”,围绕“时间”这个主题做了一系列的广告投放和线上线下市场活动。

其中有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策划——联合 portfolio 花点时间推出了一款定制主题花束,叫做“有时间”,开放两周时间订购。你可以把这看做一次广告投放的渠道创新,而且是 win-win 的那种。但我想要更多。所以策划了一个面向创业者的免费领花活动,并自我感动的立意为:创业者没时间跟家人相处,所以替他们送一束“时间的花”。虽然这个活动赢得了不少口碑,甚至后来还接到创业者家属的感谢电话,但从传播数据上来看,这个活动并没有撩到创业者们的 G 点。

相比较于这次活动的精心策划和筹备,另一个叫做“抢钱大作战”的活动则仓促很多。新世相的“丢书大作战”引起现象级讨论后,我决定蹭一波关于“书”的热点,于是紧急联系北京各大众创空间,在创业相关的书籍里藏了若干百元大钞和印有品牌信息的书签,号召大家去翻书。至于为什么要藏钱?当然是因为怕没人去找书啊!本来这个活动的初衷是号召大家读书,藏钱只是一个增强趣味性的引子,结果没想到这个活动半天时间传遍了创投圈,而我们也变成了“那家撒钱的机构”。后来我们还接到了全国范围内的邀请,希望我们把这个活动复制到各地,甚至还有人向我们申请这个活动的 IP …

送花给爱人是人心,而抢钱则是人性。

再想想看,杜蕾斯在追热点这条路上无出其右,其实很大程度的原因也是安全套这个产品本身就自带人性G 点;而这几天的文章只要出现“北京房价”四个字就会有无数人点击;又或者是雾霾严重的时候总想看看有没有好的防霾方法… 顺应人性,其实就是最好的“洞察”。

最后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简单采访了几位朋友,他们在创投圈的分工不同,但都是很典型的从业者,给我很多启发。其中一位号称是创投圈第一网红,当我试图通过询问其感兴趣的圈内活动来摸索G点的时候,tā 说:“我啥都不转(朋友圈),啥活动都懒得去,我是最具有大佬心态的非大佬人士。”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创投圈从事市场相关工作的人,需要比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更加专业。也是为什么这个公众号近期都会探讨「在创投圈怎么做市场」这件事情,如果你对我说的内容感兴趣,请在微信公号后台留言,很期待跟你一起碰撞、一起成长。

 

作者:Carrie,微信公众号:24個凱麗

本文由 @Carri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发布于 2023-01-16 21:4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wpq88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