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10亿吨的“海上金矿”,我国为何没有加大力度捕捞 ... ...
寒冷的南极并非是生命的禁地,这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憨态可掬的企鹅,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海豹和海鸟们也在这里觅食,储存能量。而南极生机勃勃的背后,离不开一种小动物的生存:南极磷虾。
磷虾,虽然名字带有“虾”,长相也非常像虾,但它们并非虾,而是一种甲壳类生物,全球一共有80多种磷虾,一般我们所说的磷虾,是指南极大磷虾。
磷虾生态链
南极大磷虾是磷虾中个头较大的品种,即便如此,它们的体型也不过只有42mm-65mm,在海洋中非常不起眼。
磷虾之所以引发全世界人们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根据目前最保守的预估,南极磷虾的产量为:6.5亿-10亿吨,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物种之一。尤其是磷虾喜欢群居的天性,又让它们成为海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科学家曾经观察到水面下绵延450平方公里的磷虾群,在磷虾群非常聚集,同时又靠近海面时,即便是在太空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数量多又喜欢群居的磷虾,成为了南极生态链的关键物种,可以说整个南极的生态链都离不开南极磷虾,帝企鹅甚至为了它,甚至选择了在最寒冷的冬季产卵孵化。
帝企鹅会选择在南极冬天到来之前产卵,而冬季的南极温度可以低至零下60℃以下,生存环境非常艰难,雄性企鹅需要冒着严寒孵化幼崽。而如果选择在夏季孵化幼崽,帝企鹅就会轻松很多。
之所以帝企鹅选择在冬季孵化幼崽,是因为等到幼崽孵化并长大时,此时刚好赶上了南极的夏季,迎来磷虾大爆发,海洋中丰富的磷虾资源会为刚学会独立生存的帝企鹅提供充足的食物,存活率大大提高。反之在夏季孵化的帝企鹅,等到帝企鹅具有生存能力时,南极也会迎来冬季,磷虾数量大大减少,根本无法支撑幼崽的存活。
(粉红色是企鹅的粪便,这些粉红色来源也是磷虾)
除了企鹅之外,生活在南极的鲸鱼,尤其是须鲸更是要依赖磷虾为生,这是因为须鲸没有成形的牙齿,不具备咀嚼能力,无法吞噬体型较大的生物,只能依靠小鱼小虾生存。而磷虾不仅数量多,而且又喜欢群居生存,非常适合须鲸捕食,所以生活在南极的蓝鲸和座头鲸们,都会将磷虾当作主食。
在南极的生态链中,各种海洋生物们不是吃磷虾,就是捕食吃磷虾的,比如:企鹅吃磷虾,海豹吃企鹅。而这也就意味着南极磷虾数量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当地生态链的健康运转。
固碳小能手
磷虾不光是“舍己为人”,为南极生态链提供饲料,而且还是固碳小能手。
在海洋中,浮游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南极磷虾会通过摄食浮游植物获取能量,用于生长。南极磷虾在生长过程中,部分有机碳会随着粪便、虾壳和尸体等沉入到海底,被海底储存起来,不再释放到大气层中,这就是“固碳”。
单只磷虾虽然个头较小,但是数量繁多的磷虾每天会产生大量粪便,虽然99%的粪便会被深海动物吃掉,但是仍旧有1%的粪便会被封存在海底之中,据专家估计,仅仅在南大洋边缘的海域,磷虾粪便每年就可以从大气中固碳3900万吨,这些碳可以在海底固存几百年,减缓全球变暖的发生。
磷虾的开发
磷虾数量如此丰富,并且又喜欢成群行动,因此人类也盯上了它。据估算,南极磷虾总量在6.5亿吨-10亿吨,每年可捕捞量为6000万-1亿吨,相当于全球一年海洋捕捞的总产量。
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国家就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捕捞,最早年产量可达48万吨。
现如今,挪威、日本、美国,韩国以及中国等20多个国家也加入了南极磷虾捕捞队伍。不过南极磷虾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的种群数量不仅受到人类捕捞量的制约,还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
研究发现,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西南极海域的磷虾丰度显著降低,而这也是商业捕捞的主要区域。西南及海域是企鹅和鲸鱼传统的繁殖区域,当这里的磷虾数量减少后,也会引起这些生物群的连锁反应,它们已经开始离开自己的传统繁殖地,迁徙到更南的地方繁衍,尽管如此,一些种类的企鹅数量仍旧在减少,其中阿德利企鹅已经减少了60%。
10亿吨的磷虾确实是一种诱惑,但是在诱惑面前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也是我们当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面对磷虾,这是因为它是当地生态链的关键物种,一旦处理不好磷虾捕捞量,南极生态也会岌岌可危。
为了规范管理南极海域渔业,保证当地生态系统正常运行,1982年时南极洲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CCAMLR)成立了。
全球各国捕捞磷虾是有捕捞限额的,限额标准是该保护委员会设定的,我国严格根据CCAMLR制定的养护措施,参与磷虾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科研评估,捕捞量也是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这也是为什么南极磷虾虽多,但我国并未加大力度捕捞的原因。(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