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巴南这项调解机制在全国推广
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有什么新招?9月30日,重庆市政协同心聚力巴渝行“喜迎二十大·共画同心圆”采访团走进巴南区,看当地在全国首创“一书一令”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说到这个协调机制,不得不提到社区民警秦争。她在巴南花溪派出所首创成立了专业调解工作室——争争工作室。同事评价这事,常说一句话:有了一个秦争,大家不用再争。当天的采访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今年上半年,两居民购买了同一小区的联排别墅,花园紧挨在一起。大半年来,两人为花园分界线的事情,多次发生纠纷。无奈之下,两人走进调解室寻求调解。调解好花园界线后,一方同意赔偿因阻挠装修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但是,他有个担心:赔完后对方又不认花园界线咋办?在秦争的10年工作中,类似“事后不认账”的尴尬并不少见。很多调解工作虽能让双方达成共识,但常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反悔、拒不履行的情况。现在不怕有人事后反悔拒不履行,因为秦争早在几年前就找到一条“锦囊妙计”——请司法介入。在巴南区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秦争积极与巴南区人民法院沟通协调,提出了“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来服务社会治安,由派出所负责前端调解,巴南区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等相关内容,出具民事裁定书提供法律保障。2022年5月,“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正式试运行。按照这个调解机制,两个邻居的矛盾能有效化解。调解结束后,秦争制作调解协议书。待两人达成协议后,秦争立即与巴南区人民法院对接协调,通过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下属的“易解平台”上传调解协议及相关证据,并等待法官在线审核证据及协议合法性。不一会儿,“易解平台”就传回了巴南区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打印后,秦争当场送到当事双方手里。就这样,原本需要30天才能完成的司法确认流程,仅半小时就完成了。高效的调解避免了纠纷升级,实现了“矛盾不上交”。这一全国首创的调解机制,有效整合了司法资源,减少了司法程序,高效便捷,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花溪派出所也因此荣获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誉称号。目前,该机制已在巴南区28个派出所全面铺开。其中的“一书一令”,就是指申请司法确认书、申领人身安全保护令两项重要的基层司法实践。在“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下,当地调解协议的履行率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巴南区协助申请司法确认4900余份、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8%,履行率达到了100%,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3.7%,民转刑案件零发生。同时,巴南反家暴人身安全保护令也成效显著,共计保护了约900余名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约400多个家庭直接受益。在签发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未再出现家庭暴力恶性事件。此外,巴南区政协也在该机制的探索中起到助推作用。不仅如此,近年来巴南区政协还注重通过发挥协商民主作用,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据统计,巴南区政协今年共开展58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协商课题,其中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的课题12项,从不同角度助推协商成果的有效转化。尤其是发挥16个“渝事好商量”平台作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与社会治理有机有效融合,助力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改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通讯员 王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