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 山水的朝拜者——岭南画家甘培旭
山水的朝拜者
——岭南画家甘培旭
文 | 广州艺博会艺委会主任 陈维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山水画中的情景交融,情和景的高度统一最为讲究。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可带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和宁静致远的心境,表现在山水画中则是我们常说的“灵性”感觉。有灵性的作品,境界必然有内在的高妙,艺术境界是评价绘画艺术的重要尺度,正如潘天寿所言:“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
艺术家甘培旭的山水画正是在笔下灌注了这样一种纯真的灵性,从而达到了“物心灵化”的性情之境,从“那山那水”转变成为“吾山吾水”。
甘培旭《山水有清音》68x68cm甘培旭《鸿雁度关山》68x68cm出生和长大于岭南的乡村,家乡秀丽而灵性的山水熏陶,使得甘培旭天生对自然有着感性的认识,对于书画艺术的兴趣加上较早的系统学习使他的艺术素养很快得到提升,花鸟鱼虫、自然野趣,无不早早就跃然于他的纸上。年岁渐长后,甘培旭更热衷于走近自然,从生活中挖掘创作源泉,以笔墨勾勒万水千山,到纷杂的大千世界,寻找心中的“仙居”所在。
甘培旭《佛莲》49x180cm唐代画家张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创作的真谛正在于此,虽然艺术本身来源于人对自然的师法,但自然之美并不能自发替代成为艺术之美,人为的加工不只是简单的摹写,更重要的是将所思所想融入其中,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意。在这个艺术创造或者加工过程中,创作者的抒情与表现无疑是重中之重,既要师自然、师传统,亦要有所思、有所想。
甘培旭《岁月静好》68x68cm甘培旭生长于禅宗六祖惠能的家乡,古新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禅风法雨滋养了他的聪慧与才情。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汲取了中国传统禅画的精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同时将自身思想、情感融入其中,以乡土风情、田园牧歌为切入点,在艺术创作中寻找自己的情怀和山水精神。
甘培旭《故宅梅香》70x50cm《山水有清音》《鸿雁度关山》《佛莲》《岁月静好》《入禅之门》等便是其中代表之作,作品选取关山鸿雁、凉亭古树、浓淡荷莲、含霜枫叶、小桥流水等寻常而富有意蕴的元素,以简远的笔墨体现了意境空灵、辽阔纯粹、悠旷和谐的自然风貌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逐渐达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甘培旭《入禅之门》180x97cm作为一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虔诚画者,甘培旭对家乡风土人情的喜爱更是显而易见,家乡的大山大水、人情风物、古村建筑早就收入画中,花开时节风情万种的梅花、荷花、芭蕉也已扎根于纸上。“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以岭南元素为题材,用柔软笔触在浓淡勾勒间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以娴熟笔墨表达对家乡岭南的风土人情、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的挚爱与守护。
甘培旭《秋清泉气香》180x49cm甘培旭《仙居何方》180x70cm甘培旭《春色满家山》180x49cm甘培旭《溪山听林语》180x49cm甘培旭的艺术创作,与其说是对自然的率性表达,不如说是寻找自然与其内在灵魂相呼应相共鸣的过程。无需回首,他早已坐在了那灯火阑珊下,悠然享受着岭南家乡真实的山情水性和自然神韵。
画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甘培旭,1973年出生,广东新兴人。幼喜丹青,笔耕不辍,2003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大肇庆分校中国画专业,师从岭南画派名家庄名渠、候以方等老师;并得到本籍书画名家劳崇聘、梁子牛、黎仁器、陈耀宏等前辈的悉心指导。自2022年起至今,在文化部门从事书法美术创作、辅导、组织等工作。
作品以山水画见长,常以岭南本土山川风貌为对象,亦喜写花鸟虫鱼,并研习书法艺术,注重于传统文化的功底和涵养,重视艺术视野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作品追求意境清新自然、宁静澄明,用心于从“那山那水”到 “吾山吾水” 的构建。同时潜心于禅文化、本土历史、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传统文化与书画艺术形式互相契合。近年来,书画作品入选各级展览并有获奖,作品被新兴、云浮、肇庆、广州、港澳及珠三角等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寺院、企业及个人收藏。个人传略、作品入编《新中国美术家大典》、《中国美术年鉴2022》等多部书画集和辞书。
现为云浮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兴美协副主席,新兴书协副主席,云浮画院画家,广东省新州六祖惠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云浮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及云浮市作家协会多栖会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