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真正撑起书店产业的,上海卖台版书的书店
(编者按) 2023台北书展于2月上旬在台北世贸中心举行。 台北书展自1987年以来已举办30多年,是台湾书业的盛会,也是世代的记忆。 近年来,书展的图书促销成为同行的话题,作者以某台湾书店店长的观点访问书展,探讨了这个问题。
书店人眼中的书展
虽然来过很多次台北书展,但从小时候、学生时代到就业后,每到新年将至,书展总是令人担忧。 当然不是每年都能去,但是没有去的几年,台北书展也总是在心里。 “啊,今年没能去书展。 ’书展像节日一样,是一年中时间的记忆点。
小时候参观展览会很新鲜,其实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很高兴。 学生的时候看有没有喜欢的主题和喜欢的书。 我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买了一整套《魔戒》。 在现在的书店工作后,是学习,是盛会的参加。 书展之所以变得没意思,更有趣的是( ——〝“),我的工作就是在每年的新书市场中选择我认为符合质量内涵、影响力和书店风格的新书。(幸运的是,商店选书的品位与个人的兴趣和品味相符。) 但是,其实更有趣的部分也是这样产生的。 因为你工作的日常的、每天交往的出版社在书展上成为了主角。 特别是,我还记得工作后第一次参观书展时的兴奋感。 虽然这几年都没见过,但是感觉看到了一直存在的世界。
联经出版社。
另一个爱好来自意外的惊讶和自责。 每年出版的书这么多,难免有疏漏。 当你意识到某本好书完全泄露给你时,你首先会惊讶于与好书的相遇,然后为自己的疏忽而自责。 另外,由于实体店铺空间有限,很多好书必须取舍。 在一些好书里你选择了另一本好书,一些好书没有机会好好看看他们。 本展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可以看到自己错了多少,或者说节省了多少进入退货的劳力。
俯瞰台北书展的角落。
但是,书店员对书展的感情是特殊的。 都是爱书的,很多书和生产它的出版社就这样凑到你眼前,不禁狂喜。 我们经常谈论“市场怎么样了”。 市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走在书展的各个摊位之间,你会生动地感受到走在“市场”的中间。 书籍的大部分供给者都在你身边。
但是市场也很残酷,书展的购买折扣率非常低,是平时书店绝对买不到的价格。 这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是好事,对出版社来说也可能是好事,但对开书店的人来说却未必如此。 特别是当书展提供的购书折扣低于你的购买价格时,看了难免痛心; 心疼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和你一起开书店的人。
台湾一般的实体书店折扣,通常()非旺季的新书)多打9折,但像台北本街这样密集的战区可能打8.5折。 新书的价格很有弹性,几乎所有地区都能买到79折,甚至75折。 7.5折是活动的季节,即使有非季节的新书也是最低价,7折的话店里可能几乎赚不到钱。 但这些折扣常见于实力雄厚的连锁型书店。 如果是小巧漂亮的独立书店,也有可能完全不打折。 但是,他们在利润方面也不一定很多。 但是,这些折扣的概要不包括在二手书店、回头书的新书店的销售,而是仅限于新书。
年轻时的台北书展有折扣,但并不是太低。 流血的低价往往是最后一天。 把书带回去不仅要花钱,而且很累,所以干脆卖掉。 这几年的走势是“每天都是最后一天”,原本最后一天的最低价成了书展的日常价格。
书展打折卖书,到底是不是件好事?
至于打折会伤害书店业,其实是个老问题,之前《澎拜新闻反书党》一栏探讨法兰克福书展经验的文章也简单提到了1000元书展门票的价值。 这一现象的原理是,读者出于经济理性倾向于购买低价,引力最大的当然是出版社(但现实中出版社很难在非书展期间做到这一点)。 如果读者只从出版社买书,书店没有收益,书店就不复存在,最后会伤害上游的出版社。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折扣战。 打折价战的原因很复杂,远远超出了书展的范畴。 其中既有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有台湾近10年来沸腾的“图书统一定价制”,两者都有坚定的立论和支持者。
书展廉价折扣。
但很明显,书展也是折扣战的一部分。 所以我想讨论的是,以书展折扣卖书可以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简单,但隐藏着复杂的上下文和想法。 大概,我觉得很难从一个人那里得到全面的答案,所以我请教了几个可能有代表性的人的意见。
特别幸运的是,我有幸向曾任台北书展基金会理事长、现为联经出版社发行人的林载爵老师请教。 林老师的观点很有趣。 他的经验既涵盖书展,也涵盖出版社。
林老师认为书展的最大意义在于交流二字。 也就是说,要在短时间内让出版者、作者、读者三方开展密切的交流与对话。 例如,这次展览在短短的六天内就有300多名国内外作家齐聚台北,近千个阅读主题的活动在这里举行,但他没想到展览以外的地方会聚集这么多能量。 关于卖书展书的问题,他认为卖台北书展书不存在伤害出版业的问题。 因为台北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的定位不同,台北书展有自己的定位。 当然读者也想买书。
近年来,本展有很多奖项和活动。
而且我有幸咨询了来自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国际业务发展执行长Katharina Ewald。 她说,对法兰克福书展来说,主要是为各出版社提供交流和版权交易的机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为读者、作者和出版社提供沟通渠道。 “但特别的是,我们不在书展上卖书。 除非是最后一天下午。 我们不想通过在书展上卖书来冲击德国的书商。”她还幽默地表示,自己买书喜欢去当地书店,店员和顾客之间有很多交流,觉得这对书店很重要。 但Katharina强调,德国和日本采用“图书同一定价制”( Fixed Book Price,FBP )。 也就是说,市场上同一本书的价格都是统一在一定范围内的,比如最多只能打九折,不打折,这就保障了书店和电子商务竞争的可能性,德国书店业的荣景被认为与这一制度有关。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书店在书展上是什么意思?
在国际出版论坛上向他们请教之后,我觉得有必要站在书店的立场上看书展,而不是出版社,也不是书展主办方。 书店在书展上起着什么作用呢
台北书展中有个关于书店特别有趣的摊位。 台湾除了几家大型书店外,是最重要的小型书店精神联盟组织taiwanassociationforindependentbookshopculture,最近每年都参展。 于是我又向协会的前辈询问了他的意见,解决了疑问。 这位前辈经营书店几十年,在独立书店界也是备受尊敬的人物。 他一开始在我的问题中夹杂着幽默笑了起来。 “当然,我希望你不要来书展,去各书店买书。 ”但他稍微停顿了一下那主要是几年前的意见,他觉得这几年,其实出版社来书展卖书的时候,书店的味道越来越浓厚,像书店一样注重室内装饰,不仅仅是卖书。 来书店摆书有正面的意义。 每年有4万多种出版物。 读者知道怎么读什么。 所以书店最重要的工作是筛选读者认为我们最有价值的书,省大家的力气,提醒书店选书的重要性。
毕竟,无论是书店还是出版社,书展都在应对着与这个时代相同的挑战。 书和信息太多,很多东西都以虚拟浅薄的形式存在,而书展正好提供了一个自己可以面对的平台,让读者感受和意识到书的存在。
室内装饰非常美丽的刻字书店。
主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折扣战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书展卖书的命题呢?
书业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新一代读者难以寻找,而不是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 这也在这次台北书展的出版力论坛讨论中得到了验证。 不可否认,通过提供较低的订阅,可以将人潮吸引到订阅中。 读者来到书库,作家、读者、出版社三向互动,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通过讲座、论坛、文化沙龙,形成热烈积极向上的氛围。 正如林载爵老师所说,没有哪一个场面能像书展那样让这么多人团结在一起。
法兰克福书展的地位和功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轻易复制的。 如前所述,如果台北书展突然宣布不卖书的话,会留下多少参加者是值得怀疑的。 而且,这样的书展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 本展像一般的制度一样,是具有温度的有机体,经过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功能和文化。 并不是说这是最完美、最不可改善的,比如台北书展的折价率可能还太低,展位租金可能太高,朝着更多版权交易方向发展的每个市场先天条件不同,要想从扎根当地的条件发展Katharina提到的德国有“图书同一价格制”,但我们没有。 如果没有平时的图书同价制度(这一制度仍然是允许一定折扣的一种波动),售书意义不大,但可能面临与实体店相同的困境。 大人们来访后在网上买书。 如果是这样的话,最终扣除补助金后,可能连出版社的劳动力成本都无法平衡,但书展会日益缩小,最终无法继续下去。
读书共和国人文沙龙
读者和作者的签名会。
分享作者的故事。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书展的书展可能会导致广大读者与作家、出版社的交流、对话,产生良性循环,但丰富的活动和文化共享才是产生循环的关键,仅有超低折扣还不够,卖书还不够另外,如果折扣过低,从长远来看也会对本职工作造成伤害。 但如果能把折扣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能达到吸引人、不伤害人的平衡,配合沙龙、讲座等活动,书展卖书在挑战本职工作的今天,可能会成为一件正面的好事。 对于正在衰落的台湾书业来说,虽然有点辛酸,但也带来了希望。
2023台北书展主题广场。
作者陈皓玮是台湾T’S书店的店长,联系方式: holiday186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