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论文(企业新媒体运营:做内容,从思维方式练起)
若干年前,我喜欢写总结性文章,内容,实操性很强,而且数据很好,之前有条写找最新影视的内容。总结性的内容,数据表现为收藏量高,点赞多。但是总结性强的文章有一个缺点,短期内可以带来收获,但是不长久,因为思维的东西已经固化,内容的结构已经被创作者固定下来。
企业新媒体运营:做内容,从思维方式练起
昨天在知乎上收到网友一条评论,讲的是,我写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废话连篇。
其实一点不假。
我本来就是废话较多,写的散漫,了事。没有刻意规划,没有夸大其词,真实的记录,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需求。
就像我传输的是一个思维方式,而他追寻的是一个详细说明书。
若干年前,我喜欢写总结性文章,内容,实操性很强,而且数据很好,之前有条写找最新影视的内容。甚至被转发,有几千阅读。
那时候微信里面的文章,还是依靠点对点传播,没有现在多元化的搜一搜,看一看,视频号直播。
总结性的内容,数据表现为收藏量高,点赞多。很适合新媒体的传播,被新媒体编辑广泛使用。
但是总结性强的文章有一个缺点,短期内可以带来收获,但是不长久,因为思维的东西已经固化,内容的结构已经被创作者固定下来。
举个真实例子,我之前的运营总监,也是公司总编,让我写新媒体的科技类文章。
就告诉我一句话:要和用户读者对话。
我当时的理解就是为了让用户看得下去。
可是若干年后,我才明白,总编传输给我的是一种思维逻辑,关于用户的思维逻辑。
而这个逻辑,很难用1234来讲清,就算讲清,没有上百篇的内容做铺垫,没有创作内容的基础,很难做成。
用户的思维方式体现在,用户是谁?
写给谁看?
他能看得懂吗?
他看懂后能得到什么?
因为我们普通人已经习惯接受口水化,痛点,爽文的刺激,他们甚至不想去想,不想去行动,不想去寻找素材。
只想白拿白用,真的不现实。
从那次总编告诉我要和用户对话后,我着手做了一件事,找了一个职场类的领域去写了3个月,获得了单篇60万的阅读量。
同样的方式,公司科技类的文章,单篇达到50万阅读量。
数据背后,是因为我真正思考了,真正应用了,真正验证了,所以我懂得流量的背后是什么?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虽然我的职场账号没有持续做,因为我觉得人要专注,流量信手拈来的,不一定有价值。
获得流量获得用户容易,但是转化太难,没人会因为看了一篇文章,读了一段爽文而成功,登上人生巅峰。
背后是思维方式的更新迭代。
所以给那位网友的留言是,我分享的是自己的观点,建议,并非培训,目前达不到课程类的内容标准。
慢慢来吧,坚持输出,总会有收获。
今天文章分享的是思维方式,实践,总结类文章。
今天就这了,下次分享下关注关注的一个同行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