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收听极客视点。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L先生说”的公众号主Lachel对复盘的理解和思考。复盘的关键目的在于关注长大,也就是“我如何变得更好”,通过记录、反思、实践这简单的三步把自己的经验变成自己长大的养分。那么,有没有一些复盘的实践技巧和方法呢?Lachel 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帮助你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复盘体系。
我有一个记录“每日生活”的笔记本,主要记录每一天做了什么,以及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碎片想法,会散落在每一天的记录中,不方便查找和纵览,怎么样才能汇总起来呢?
这就需要用 INKP 体系的 Knowledge(主题),来对它们进行归纳。
举个例子:我会在笔记软件中建一个页面,叫做“智识营3.0”。今年我开了4期智识营,对于每一期学员给的反馈、助教提的建议,以及我自己平时学习、思考中得到的想法,都可以丢进“智识营3.0”里面。等到我着手去做的时候,这些点子就会成为巨大的宝库。
我在工作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做法不够好,是否可以尝试另一种做法?
这个想法会被我记录下来,但我不会这样就算了,而是安排一段时间,来尝试这个做法,看它是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这时,我会在笔记软件里另起一页,做一张“行动卡片”,来记录我尝试这个做法的行为和反馈。
“行动卡片”的本质,就是通过复盘,把一个想法转化为项目,并继续重复“记录、反思、实践”,让这个想法真正落地生根,帮助自己优化行为模式,让自己不断地“做到更好”。
我有一个简单粗暴的习惯:一件事情,如果我要做第二遍、第三遍,那我就会去思考:我能否把它做成一个模板,当后面需要时直接套用?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几乎处处都可以有模板。
举个例子,去年,商务同事经常要去谈合作,我教她:把合作模式做成图表,直接发过去,就无须反复对话确认。
把方案做成一个框架,让对方往里面填,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效率。用协作工具把工作对接流程化,这样就无须反复报告、跟进,打开软件一目了然。
好的工作,一定是这样的,通过“记录”把一整套流程、步骤明确下来,再通过“反思”把它固化成流程、模板,最后在“实践”时,直接套用模板,再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或补充即可。
然后,在应用模板的时候,再不断去优化它、完善它、迭代它。
不断把需要动脑思考的事情,转化为“自动化加工”,腾出脑力和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事情,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KPT 复盘法,与其说是一个方法,不如说是一个原则。它的用法就是,在复盘的时候,问自己三个问题:
Keep/保持:哪些行为是可以保持的?Problem/问题: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Try/尝试:我可以尝试去做些什么?你会发现,单纯把这些东西记下来,其实意义不大,你要真的落到实处才有用。
比如:
Try 的部分,就可以跟“行动卡片”结合起来,用行动卡片把“尝试”落实、具体化;Problem 的部分,就可以通过主题汇总和模板,整理成一张核对清单。下一次行动时,对着打钩,可以帮助自己减少思考成本;Keep 的部分,可以考虑归纳出方法论,无论是指导自己的实践还是传授给别人,都非常有用。诸如此类,让信息流动起来,让它们为你所用。
以上就是4个复盘的小方法,当然,每个人适合的方法不同,你可以基于上述方法迭代出自己的复盘体系。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