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年产品经理,40条经验教训
随着互联网、高端制造、新消费等行业进入攻坚期,产品经理的角色愈发重要,不管软件还是硬件,产品经理的工作都涵盖了用户研究、需求迭代、产品定义等环节。
但是,总结提炼,不同行业的产品经理某些特质和能力其实是相通的。比如,产品思维,产品思维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本质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除却产品思维,产品经理在成长学习的路上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对此我们整理了数十位产品经理10年职业生涯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用户不仅是人、更是需求的集合
1.用户是因为需求而集合,做产品需要首先找到那些大的共同需求,才能通过一个产品解决通用大需求后,收集更多的用户问题,进而收获更多的用户。
2.你多这个世界有多了解,你见过多少东西,你的认知可能决定了你做用户场景的时候,你脑子里会有多少用户场景模型。
3.对产品经理来说,只有你见过足够多的产品,足够多的用户,你才更能理解你眼中的这个世界,你的认知才能足够丰富。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话:“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对产品同理。
4.只有用户想要,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才有价值,用户思维是用来保证产品或服务顺利完成的,很多人会把“用户思维”当作正确的废话,其实这是锚点,不能偏离。
5.产品思维与用户思维不同,要求更有逻辑性与结构性。用户思维只要把自己当作用户,走通流程、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但是产品思维要求产品经理在每一步操作中给出引导,逻辑性地组合产品结构。
6.业务思维是产品经理把自己当作业务负责人去考虑问题,任何方案都以业务结果来衡量,任何方案不再局限于产品方案。
7.一个产品的好坏要看对应的用户需求和场景,我们要具备“同理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以个人喜好主观的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比如在竞品分析中,适用数据和信息更客观的评价竞品。
8.不要被表面蒙骗,追问问题的本质。麦当劳有一款奶昔销量一直上不去,商家在反复修改口味后还是不行,因为他们只关注到了产品本身,忽视了用户购买奶昔的原因。
大部分人购买奶昔是通勤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所以让喝奶昔变得有趣比口味更重要。麦当劳在奶昔中加入了果粒,口感丰富的同时让喝奶昔更有趣,增加了喝奶昔的时间,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9.需求来源于用户,但不止于用户,因为有的用户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这亟需产品经理、产品运营以更大的格局来挖掘。具体懂用户的方法分为:用户定义、接近用户、理解用户、变成用户。
10.大部分产品经理太专家了,总是把事情想的很复杂,把功能做的很高级,但是这些功能可能并非用户的真实需求。你要脑袋里能放下所有的事儿,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用户来体验产品。
从直接回答问题、到先搞清楚问题
1.一看到问题,马上就想答案,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在产品打造中,面对的都是信息片面、目标不明,具有欺骗性(不可完全听信用户的话)或者解决方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去综合的衡量解决方案的利弊)。
2.我们需要结合场景,对每个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各种方案无所谓好坏,只取决于是否适合对应的场景,例如微信刚开始的聊天需求就是用户的核心需求。
3.用户价值是指用户感知到的产品的价值,一个产品的价值,不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的,而是由用户的主观效用决定的,“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4.产品定价不是简单的给产品标一个价格,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管理价值;产品定价与公司战略、企业利润、品牌定位、产品价值及市场竞争力紧密结合。
5.价值定价要求充分平衡价格和销量的关系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它的合理性在于:既能满足企业追求利润,也能满足用户得到产品价值。
6.产品是技术的场景化包装,有技术支撑策划才能百花齐放。但今年给人的感觉是新技术无法到来,场景化的包装已经穷举完毕,所以,增长停止了。
7.经验的作用的参考,不是照搬。当需要做决策的时候,经验的作用是对照对象,我们要用对照组拿出一个更好的方案,切忌直接照搬。否则经验失灵的时候,直接懵逼。
8.挣B端的钱与C端的钱是完全相反的两套逻辑。B端的需求是明确的,提供精准的价值即可,讲究干货、有用、隐秘、小圈子、红利等等。但C端需要先将需求放大,讲究精准、分层、回捞、定向等。
9.找到用户的共鸣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经常的做法是埋点,从现有的数据挖掘潜在的可能性。或者绘制用户旅程图寻找提升点,对于颠覆性的创新点,一部分是其他行业的经验嫁接,或者是与用户访谈无意中发现的。
10.不要因为业务相同,就感觉处处是竞品。很多产品经理因为做产品主人翁的意识,在看到其他相同功能的产品会把其归为竞品,这是给自己埋坑的一种行为。
10%渗透率前切入、抓住风口
1.比起勤奋聪明,更关键的是,人一定要顺势而为。这句话很适合产品经理们,经济周期会有波动,但我们只要抓住经济领域的固定周期,就能得到趋势的力量。
2.1999年,电脑的渗透率只有10%,最早部分人进入富裕起来;接着是电商渗透率10%的时候,阿里收购了雅虎;再然后是智能手机的周期,被小米抓住了;现在是新能源电动车的周期。
3.为什么强调10%渗透率这个时点,因为一个真正大的发展周期,10%渗透率是最好的切入点。一方面达到50%的渗透率,原有品牌和用户积累会形成壁垒,阻挡后来者,另一方面,创新的成本太高。
4.增长能掩盖大部分问题,人的缺点、团队的缺点、业务的缺点等等。但当增长停滞的时候,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此时职场就会很难受。所以,我们需要有在最高点的视点和能力。
5.寻找利基市场,赚有钱人的钱。方法:第一分析政策红利,判断哪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用全球化的视野,对比和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第三谨慎评估风口,绕过巨头盘踞的红海。
6.当和别人争论方案的时候,思考为何争论比证明自己是对的更重要。因为大部分的差异来源于价值观。比如你觉得体验更重要,但别人觉得商业化更重要。这个时候,站在产品目标的前提下先达成价值观的一致,差异自然消除了。
7.产品经理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在自嗨。数据提升了、留存上去了、日活增加了,看起来很不错。但其实是创新者的窘境,忽略了趋势的变化。比如,新能源对油车的压力,该抬头看看行业了。
8.最低价是吸引用户的手段,但不应该滥用。商业的核心是便宜、物美价廉,低价是人为制造的补贴洼地,滥用补贴,日后必受其害,比如某些新消费品牌。
9.跨境电商的平台合规性越来越高,市场在筛选、洗牌一部分本质上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卖家。而在大洗牌后,能存活下来的玩家都离不开一个特点:精细化运营。
10.独立站是讲好品牌故事的重要载体,当品牌建设坚实后,再去做推广时,成本就会变得很低,随着你品牌做的越久,你需要花费的钱就越少。
像打磨产品一样,打磨自己
1.培养商业洞察力,对商业的敏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后期不断训练,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业分析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涉及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
2.不把痛点挂在嘴边,而是把价值放在首位。知道正在做的是什么生意,有什么意义,为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提出好的战略是一种基本能力。
3.面对需求,永远不说不。这是一个艰难的事实,在一个不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中,你会发现自己更像一把工具,做新功能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业务部门的Leader拍了拍脑袋觉得别人有我们没有。
4.产品经理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第一不要怕试错,很多产品在公司的考核下很容易求稳,但这是于公司于个人都不利的事情;第二不要怕担责,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承担责任,要有大的格局观。
5.任何费时费力的工作,都有方法去优化。当你机械重复的时候,先想想是不是该磨刀了。当第一次砍柴没有把刀磨好时,第二次就要有这个意识。
6.产品经理丰富产品观的方法,第一去大产品团队里面学习,第二多看用户bad case,第三多读书勤思考,第四多实践,在实践里提升认知。
7.理性思辨很重要,没有进行理性思辨的结果就是,业务和用户一起为你的错误认知买单,合理的指标都是相互约束的。
8.逻辑世界客观、理性,但有时候感性的力量会超越理性的算法,有些事情因为你的热爱,在未来的某天,这件事情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9.当我们目标明确、有节奏的时候,就不会关注周边的人和事,会尤其专注。比如你在打王者荣耀,别人叫你的时候,永远觉得烦,因为你全身心投入在里面了。
10.书是经验的载体,是当事人心得复盘,是一次我们与亲身经历者的对话,需要关注重点仔细倾听。站在这个角度,播客也是。
参考资料:根据网络公开资源整理,侵删。
本文来自“谷仓新国货研究院”(ID:gucangchanpin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