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控刀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暨国产数控刀具行业调研)

天真的创伤
天真的创伤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88 浏览

国产数控刀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暨国产数控刀具行业调研)

刀体不直接参与加工面加工,不是耗材(除非发生撞刀等事故)欧美高端品牌主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很少单卖刀片),拥有业内极高的客户黏性和积淀优势(刀具产品品类基本超过4万种,国内领军企业接近2万种)二、整体式刀具:采用硬质合金材料(棒材),可反复研磨并且可覆盖微小加工场景(3C、PCB等);

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暨国产数控刀具行业调研

国产数控刀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暨国产数控刀具行业调研)

总体上,数控机床刀具与工业生产与工艺积累直接相关,领域可分为两大部分、三个细分:

一、硬质合金/材料刀片与刀具:

1.1硬质合金/材料刀片:

此类可替换式刀片拥有较高的绝对技术护城河(需要长期的生产与工艺积淀)与相对较低的业内壁垒(遵循规模效应下的成本微笑曲线);

刀片是一次性快速通用耗材,刀刃的寿命往往不超过数小时;即便考虑实际生产中的可转位道具上刀片转向操作,刀片的使用寿命依旧很短;

刀片业务是国产龙头企业的基本盘,领军梯队之间的市场重叠度有限,相关企业基本实现了错位发展

国产龙头企业刀片产品均价从6-7元到10元左右不等,但进口产品价格基本倍于国产(日韩2倍,欧美尖端品牌4倍)

产品盈利空间较大:传统硬质合金刀片的毛利率超过40%,新型金属陶瓷(碳氮化钛)刀片的毛利率超过60%;两者并不构成彻底替代

产品档次区别主要在于涂层技术(各家配方存在差异,但工艺均采用半导体类似的CVD和PVD)

1.2分体式刀具整体解决方案(即包含刀体):

分体式刀具的刀体不用硬质合金材料,来自材料的单位成本低;

刀体多为高度定制化产品,研发投入大、技术附加值高,但毛利率水平低于刀片,主要用于绑定客户;

刀体不直接参与加工面加工,不是耗材(除非发生撞刀等事故)

欧美高端品牌主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很少单卖刀片),拥有业内极高的客户黏性和积淀优势(刀具产品品类基本超过4万种,国内领军企业接近2万种)

二、整体式刀具:

采用硬质合金材料(棒材),可反复研磨并且可覆盖微小加工场景(3C、PCB等);国内龙头企业目前均已具有相关业务,并且都实现了上游棒材加工覆盖

产品的单件价值量高于分体式刀具,并且不占用分体式刀片产能,但对于材料技术积累要求更高,产业梯队以产品技术为主进行分层

一、行业概况简介

静态来看,国产数控机床刀片行业集中度极高,产业发展格局十分明确。业内一致表示,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刀片市场总体规模约在6亿片左右,国产刀片产品共计3亿片左右(中钨高新1.3亿片左右,欧科亿与华锐精密各约8000万片)。

动态来说,国产数控机床刀片领域增长高点已过,行业回归稳增格局。业内观点一致认为,行业2021年的高增(增速超40%)表现源自多重因素共振(中美贸易战:供应链安全问题;新冠疫情:生产停摆导致需求延后释放;管控定向放松:生产耗材需求出现);此种共振利好在当前产业实业背景下难以再现,行业实业增速预计将回归8%-10%的平均水平。

展望后续国产市场空间,近未来的国产替代需求“天花板”基本明晰。综合业内表述,前期行业高增时期的国产替代重点对象在于中端的日韩产品(多为高通用性的标准化产品),欧美高端品牌的“护城河”仍需以核心技术提升为唯一突破方向。国产数控机床刀具在高端领域仍未入门。

立足产业链视角,行业领域实现突破的希望仍在领军龙头,马太效应将不断强化凸显。在产业端,数控刀具的技术含量较高,越往成品端的产能释放越困难。但是,碳化钨粉末的成本占比很低,决定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刀具产品的批量批次规模效应。因此,包括刀片领域在内,数控机床刀具行业自身实际上具有不低的准入门槛。

在需求端,由于单独的刀片/刀具产品在制造项目中的成本占比只有1%-3%,大客户(如军工企业等)并不怎么在乎价格,更看重技术品质、服务配套与企业能力。所以,越往高端市场(以高度定制化整体方案为主)的客户黏性越大(我国军工领域80%-90%还在用进口刀具);山特维克等欧美顶级品牌在技术积累与研发设计能力方面有着极高的护城河。

就国产刀具企业而言,只有国企单位才有机会获得下游(军工客户)等单位的联合研发机会,并借此接触到全新的高端制造加工场景,开始摸索高端领域技术、积累高端场景经验。换言之,中国机床刀具产业升级突破的唯一希望只在国企龙头。

二、中钨高新:行业带头老大哥,国企优缺点齐备

公司背靠五矿集团,是国内(数控)机床刀具领域唯一的“国家队”。同时,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刀具产业链布局最为全面的企业、中国第一的机床刀具综合供应商(市占率约7%-8%,全国第二,仅次于山特维克的小10%)。

目前,中钨已经实现了对包括棒材在内的钨材下游全领域覆盖,主要业务包括:

硬质合金棒材:整体式数控机床刀具原料——株硬 + 自硬(自贡)

株洲硬质合金由苏联援建(601厂);中钨在硬质合金领域的技术积累全国领先

棒材产能在21年超过厦门钨业,成为全球第一

合金粉末:刀片与棒材原料——南硬(南昌)+ 自硬(自贡)

具备纳米级超细颗粒能力,技术跻身全球领先行列(厦门钨业也已突破)

产能全球第二;国内自用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用于出口

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大飞机蒙皮表面喷涂等方面,称为中钨独到的表面工程业务,以出口为主;国内业务领域包括军机起落架与大火箭喷管

数控机床刀具:各类整体式与分体式数控机床刀具——株洲钻石 + 深圳金洲

金洲:国内微细加工用钻刀龙头;主要用于PCB加工,

21年营收约13亿元,微钻产品毛利率35-40%;

株钻:国内第一的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综合供应商;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下游客户包括中航工业、中航发旗下各大主机厂;

21年营收接近20亿元,其中数控刀片贡献超过50%,刀具整体方案产品贡献约2亿元,全产品平均毛利率约36%(刀片平均毛利率超过45%)

国产数控刀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暨国产数控刀具行业调研)

自硬:中国第二家硬质合金企业,集团刀具产品两大拳头品牌之一,主打偏定制化整体方案市场;

21年营收约7000-8000万元

其他材料/产品:用于半导体与光伏等领域——中钨稀有新材等

光伏钨基金刚线:经济性最好的产品规格为38-40;由于产品实际是在相悖指标中寻求平衡,所以扩产的技术壁垒远超资本市场想象;

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上略逊于厦门钨业,22年计划的100亿米产能目标也是后续阶段性目标;中钨当前良品率较低,因此没有放量(厦钨当前良率约50%-60%)

半导体用钨钼丝:公司强项业务,由中钨稀有新材负责

照明用钨丝:为军用刚需保留业务能力

公司成功切入高端军用装备制造领域(跻身成飞先进战斗机一级配套商名单;),相关业务为国内同行中首例,标志着公司成功“摸到了高端数控机床刀具(整体配套方案)业务门槛”。

公司认为,对于行业而言,23年预期经济复苏存在,但1-2月份(刀具淡季)的复苏感觉并不强烈;4月后的复苏表现将是行业年内增长情况的重要指引。所以,现在还看不出来业绩快增基础;公司预计的全年业绩增速10-15%,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三、欧科亿:国产机床刀片民营龙头,快速成长后消化筑基

公司是国产数控机床刀具龙二,产品聚焦硬质合金刀具赛道,业务结构较为清晰:

硬质合金刀片:国内车铣钻市场容量约100亿元,公司22年数控刀片产业韩小规模达到1亿元左右,全年产能快速增长(规划目标刀片1.2亿片,目前已经实现年产8000万片),后续提升劲头依旧充足(还会继续稳步释放产能);公司认为,国产刀片仍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产,下游空间主要在于存量的进口替代,以及机床数控率提升带来的增强金属陶瓷刀片:国内行业中正在铺开的新产品方向,公司采用碳氮化钛材料,产品具有更高的硬度;预计23年进入前期业绩释放阶段整体式刀具:在同样的加工领域中针对不同的加工情况,与刀片同样重要;22年虽然购置了新设备并且有部分提前投产,但是该项业务没有上产能;公司预计,后续的新建产能将在23年完全投产,整体刀具业务有望快速拓展,产品毛利率继续保持在40%左右硬质合金制品(锯齿):公司早期核心产品,用于复合材料加工,产品业务在技术与规模上国内领先,目前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22年营收超过2亿元,但在基础规模上偏低。

着眼公司下游需求领域,需求复苏有望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疫情影响消退,区域性政策限制解除,国内生产制造恢复正在支撑机床刀片等耗材的年内增量预期(包括下游制造厂的补库存需求);公司今年的开工率相比22年同期提升了20%-30%,预计下游耗材市场的景气表现会在2-3月订单中体现。此外,公司提到,在22年底至23年初期间,下游机床等领域的客户都存在新增投资,下游方向上很可能存在扩产的增量需求。

近两年公司下游需求结构:

汽车(约30%)>工程机械(近20%)>航空航天(约20%)>模具/3C电子/其他行业占比10%以下

公司后续的发展重点在于棒材业务与相关的整体式刀具;短期内不会再有新的大规模新增产能等投资。

四、华锐精密:聚焦产业潜力市场,志在技术突破升级

公司产品主要以针对精密领域(1mm以下)的小刀片为主,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3C领域,客户主要是上市公司;与深圳金洲(中钨)在业务上没有重合。现阶段国内3C刀具领域已国产替代为主,下游经销商库存在1-1.5个月,超过公司自身库存(不到1个月);

公司预计,除传统刀片业务以外,23年总体产出170万支整体刀具,刀体产出15万间(数量上,刀体:刀片=1:200以上);预计铣刀价格28元以上,刀体单价480元,钻刀价格18元左右。

相比欧科亿,公司的优势集中在单项产品方面;其中,华锐的模具铣刀毛利率超过50%,钢件车刀也有竞争优势。

结论

国内机床刀具行业高增浪潮已经过去,实业回归10%左右的稳步增长,领军龙头企业增速有望略超产业整体;

我国机床刀具领域龙头明确;中钨高新是中国数控机床刀具/加工方面冲击欧美高端壁垒的最大希望,欧科亿、华锐精密等民营龙头正在成熟领域快速跟进、扩大对日韩中端品牌的替代规模;民企的短期业绩增速可能超过国企。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宋诚(登记编号:A0740621120004)

国产数控刀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暨国产数控刀具行业调研)

发布于 2023-04-07 16:4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天真的创伤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