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IPO,锅圈食汇价值几何?

cm1000000
cm1000000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3 浏览

征战IPO,锅圈食汇价值几何?

来源|蓝莓财经

不知什么时候,我家楼下商业街的锅圈食汇关门了。

作为火锅发烧友,自己曾经绝对是锅圈食汇的忠实粉丝,家里经常吃火锅,一度以楼下有家锅圈而感到庆幸。然而如今,锅圈在自己心中的存在感变得越来越低,这种心态大概是从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商场买食材和到店吃火锅开始吧。

近段时间,偶然听到锅圈想要谋求上市的消息,目前已经通过聆讯,即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忘掉楼下这家店很久了,也才发现这家店不知何时已经关门了。

曾经的街边小店,如今也成长到了即将IPO的时候。锅圈食汇的成功自然也太多我们值得学习和剖析的地方。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家靠加盟起家的零售供应商,锅圈食汇的价值到底有几分呢?

征战IPO,锅圈食汇价值几何?

1当宅家风遇上预制菜:双风口上飞起来的锅圈食汇

关于锅圈食汇的定义,自媒体人半佛仙人总结的很到位:“这家公司并不是个餐饮加盟公司,就是零售,卖东西的,做自己贴牌的各类火锅用品和预制菜。”

事实也的确如此,关于锅圈食汇今天看来更像是做供应链的生意。这家2015年在河南创立的品牌,主要营收方式是通过线下加盟店以及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食材。

近几年来,尤其是疫情三年的洗礼,“宅家吃饭”风日益盛行,这也推动着锅圈食汇的快速崛起。2020年至2022年,锅圈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4亿元。

除此之外,随着预制菜话题在社会范围内的兴起,这也使得锅圈食汇有了更多新故事可以讲下去。

要知道疫情期间,围绕食材的商业模式有太多太多,在笔者看来,锅圈食汇的成功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门店可以加盟,但供应链一定要自营。

包括锅圈食汇在内,围绕“菜”的零售生意本身就是一个低毛利行业,再加上那两年玩惯了低价、烧钱竞争模式的电商巨头们加入,各种社区生鲜品牌崛起。“流血”扩张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扩张快、亏损多,规模不经济特征明显,主要目的无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教育用户,二是为了规模扩张抢占市场。而锅圈食汇则通过加盟模式降低了扩张成本,自己则是全心全意的做好供应链服务,通过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实现标准化的加盟店输出,进而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锅圈合计共有755个SKU,其中有超过95%为其自有品牌。

在笔者看来,从行业最核心的本质来看,效率才是任何生意的第一要义。在某个区域做好供应链不难,但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好供应链支撑不容易,这需要自己可以充分掌握商品的“最初一公里”,而这恰恰是锅圈的优势所在。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329.2万元、-4.61亿元、2.41亿元,锅圈食汇也在去年成功实现盈利。

征战IPO,锅圈食汇价值几何?

二是单点突破,品牌大于销量

所谓的单点突破,指的就是锅圈食汇卖的东西不是“大而全”,只是单纯赢在讲好了居家吃火锅的故事,成为火锅食材的代名词。而在品牌扩张上,印象中似乎平时并没有看到太多关于锅圈食汇的广告,更多的,靠的是树立在某个街边的门店去“刷脸”。

招股书显示,锅圈目前的门店数量有9978家。在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低的三四线城市,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进入毛细血管的终端,走进很多人的身边,实现人群的广泛覆盖,给更多人留下印象,也让越来越多人养成了吃火锅上锅圈买食材的消费习惯。

可以说,锅圈食汇的成功无疑是现象级的,这个年轻的品牌展现出了自己强大的发展活力。只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现在谋求上市,资本市场真的愿意相信自己的故事吗?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满意的市值吗?

2加盟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轻模式”下渠道商掌控力有多强?

上市在即,对渠道加盟商的掌控力度,或许也是评判锅圈食汇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锅圈食汇需要快速扩张,快速抢占线下市场,太重的商业模式绝对不适合进行快速扩张,因而“走捷径”,采取加盟的方式是必然的选择,自己只做一些指导工作以及供应链输出。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锅圈食汇对加盟商的控制是有限的,从关系上,他们并不是上下级,而是合作。另一方面,同一供应链支撑,可以做到商品品类的标准化,但无法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只有自营条件下所有的环节才是自己可控的,便于管理,员工是经过企业文化熏陶出来的直系员工。加盟模式下,注定要面临着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参差不齐,良莠不齐的门店这可能对品牌形象而言会是一种伤害。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2022年及2023年前4个月,锅圈食汇关闭门店分别为28家、194家、279家、132家,分别占加盟总数的0.7%、2.8%及3%、1.34%。

为什么关店了?通常情况下答案无非是经营不善,发展不好。而且现有的门店中,有些门店虽不至于关门大吉,但想必不是所有加盟商都可以活的很滋润吧。

关于加盟模式,曾经有零食领域业内人士曾表示;“加盟模式的企业在谋求上市时,其加盟商也会被资本市场以及有关部门重点关注。而且单纯靠规模化开店,很难建立竞争壁垒。加盟商规模起得很快,有时候可能倒的时候也很快。”

事实也的确如此,锅圈食汇的情况与之相比或许也类似。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壁垒分为两种,一种是护城河壁垒,具备自己的稀缺性竞争优势,包括专利、网络效应、品牌等。还有一种是安全区壁垒,凭借快速规模化占据先发优势,如果没有大的创新,理论上后来者是可以通过时间去弥补这种规模化差距的。而锅圈食汇的商业模式,笔者其实更倾向于安全区壁垒,其护城河理论上似乎并不是特别深的样子。这样一来,锅圈食汇的未来想象空间又有多大?资本市场又会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选择加盟还是自营,区别在于自己商业模式的侧重点在哪里。如果对终端场景的重视程度比较高,那就自营,提高终端门店的标准化程度。如果是重视供应链,那就加盟。对于锅圈而言,他也是一种零售形态,自然是更重视供应链,选择加盟没什么问题。但其供应链与传统商超相比,似乎也没有自己的稀缺性竞争优势,再加上加盟模式先天的“阿喀琉斯之踵”,加盟商与品牌商的博弈,这对于锅圈而言可能会是一个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而在供应链方面,网上有一篇名为《锅圈食汇加盟后才发现:总部提供劣质设备,加盟商有苦难言》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谈自己作为加盟商的感受,机器质量问题、得到总部支持有限、某口碑评分低、经营压力大等等,最终只能选择闭店。而在黑猫投诉等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似乎也看到不少对于锅圈食汇的吐槽。其中不乏关于食材品质的吐槽。

征战IPO,锅圈食汇价值几何?

当然了,我们无法去深究这篇文章以及第三方投诉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到底如何,只不过想必不会空穴来风,自己也有过在锅圈不愉快的购物经历,有两次食材一进口就觉得不新鲜,但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也没去说什么。从这个维度来看,或许锅圈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对于外界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起码在供应链以及食材品质把控上可能还需要更严苛一些。

毕竟供应链这件事,即便一些深耕零售很多年的老牌巨头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是一门需要不断深究和学习的功课。

3宅家故事OUT了:IPO路口的锅圈食汇需要新故事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23年截至4月30日止的前4个月,其营收为20.78亿元,同比减少3.8%;

针对今年前4个月的营收下跌,锅圈在招股书中称,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火锅产品销售额较高,也就是说,基数高,今年很难超越。另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人们外出就餐更频繁。

从这个维度来看,锅圈食汇宅家吃火锅的故事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生动。更重要的,前面我们也有提到过,锅圈食汇的竞争壁垒属于安全区壁垒,但从商业模式上看,门槛并不高。另一方面,或许锅圈食汇凭借自己的模式创新吃到甜头了,在技术创新上似乎并不是那么的热衷。从 2020 年至 2022 年,锅圈食汇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 2.2 亿元、6.29 亿元和 6.24 亿元,而同期的研发成本仅分别为 20 万元、350 万元和 1000 万元,两者相比,反差似乎是有些大了点。

在今天这个社会,任何行业要想领先,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可以,但要想持续的领先,必须靠持续的技术投入和技术能力作为支撑才行。

除此之外,锅圈食汇似乎还想通过其他方式打造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提供饮品、即烹餐包(预制菜)、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等,但这部分收入占比看起来好像并不高,主要还得靠火锅食材。也推出了一些自营品牌,这包括方便速食品牌憨憨、卤味品牌卤拉拉等,但这部分业务似乎目前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证明才行,在大众认知中辨识度似乎并不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将上市的锅圈是否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战略了?他该拿什么故事去征服广大资本市场以求获得更高的估值?答案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无论如何,锅圈食汇都是近些年商业社会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案例,能够开启自己的IPO征程也并不容易,在此也真诚的对锅圈食汇表示祝福。

发布于 2023-11-05 16:4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cm1000000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