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Nicky
Nicky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4 浏览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背景技术:[0002]注塑模具在使用时,为了提高模具内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稳定成型速率,需要外接制冷装置,进行模具使用冷却时的循环制冷,达到注塑模具稳定使用的作用,通过外接循环制冷装置的使用,能够避免注塑模具使用时的损坏。[0003]然而现有的外接循环制冷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0004]在进行装置的外接使用时,装置的连接定位组装不便,同时不能够对模具内导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造成使用的缺陷,并且在对制冷液进行循环制冷时,制冷效果不足,易造成制冷液使用时热交换工作阻碍。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外接循环制冷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技术实现要素:[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外接循环制冷装置在进行装置的外接使用时,装置的连接定位组装不便,同时不能够对模具内导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造成使用的缺陷,并且在对制冷液进行循环制冷时,制冷效果不足,易造成制冷液使用时热交换工作阻碍的问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包括防护壳、温差发电片、固定壳和制冷组件,所述防护壳上贯穿固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并且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螺纹软管,而且螺纹软管的端部活动安装有连接头,所述防护壳内进液管的端部固定有导流管,且导流管的外侧套设有外壳,并且外壳的内壁中预留有水腔,所述导流管和外壳之间固定有温差发电片,且顶部的外壳通过第一导管与出液管相互连接,所述固定壳固定安装于防护壳的外壁上,且固定壳中固定有储液腔,并且储液腔的中部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储液腔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回流管的一端,并且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底部的外壳上,而且外壳之间通过第二导管相互连接,所述储液腔和回流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且循环管和回流管的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并且回流管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组件。[0007]优选的,所述螺纹软管与连接头构成卡合的相对旋转结构,且螺纹软管与连接头的转动连接处固定有密封轴承,并且连接头远离螺纹软管的端部设置为螺纹状结构。[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在外壳的内部呈蜿蜒状结构,且导流管与外壳之间同轴分布,并且导流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0009]优选的,所述水腔在外壳的内壁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水腔与温差发电片一一对应,并且温差发电片的两侧外壁与导流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均为贴合连接。[0010]优选的,所述储液腔与回流管和循环管构成液体旋转结构,且回流管和循环管内部贯通设置,并且循环管与储液腔贯通连接处高度位于储液腔和第二水泵的贯通连接处高度之上。[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管在相邻的外壳之间错位分布,且第二导管与外壳内部的水腔之间贯通连接。[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能够方便结构的整体连接定位和拆卸,在使用时进行模具的高效循环制冷,并且能够对模具工作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0013]1、只需要通过相对旋转安装结构的螺纹软管和连接头作用,在转动和螺纹连接作用下,方便连接头与模具之间的连接定位,同时储液腔与回流管和循环管之间组成的液体循环流通系统,能够对制冷液进行高效的循环制冷,提高制冷液循环使用时的制冷效果;[0014]2、在外壳和导流管的组装作用下,该结构在进行制冷液的循环流通时,外壳和导流管外壁的温度存在差值,在温度差的作用下,制冷液进行流通时使得温差发电片工作,将热能转换为电能,进行热能的有效回收利用。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纹软管和连接头安装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壳内部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温差发电片安装结构示意图。[0019]图中:1、防护壳;2、进液管;3、出液管;4、第一水泵;5、螺纹软管;6、连接头;7、导流管;8、外壳;9、水腔;10、温差发电片;11、第一导管;12、固定壳;13、储液腔;14、混合组件;15、第二水泵;16、回流管;17、第二导管;18、循环管;19、三通阀;20、制冷组件。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包括防护壳1、进液管2、出液管3、第一水泵4、螺纹软管5、连接头6、导流管7、外壳8、水腔9、温差发电片10、第一导管11、固定壳12、储液腔13、混合组件14、第二水泵15、回流管16、第二导管17、循环管18、三通阀19和制冷组件20,防护壳1上贯穿固定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且进液管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4,并且进液管2和出液管3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螺纹软管5,而且螺纹软管5的端部活动安装有连接头6,防护壳1内进液管2的端部固定有导流管7,且导流管7的外侧套设有外壳8,并且外壳8的内壁中预留有水腔9,导流管7和外壳8之间固定有温差发电片10,且顶部的外壳8通过第一导管11与出液管3相互连接,固定壳12固定安装于防护壳1的外壁上,且固定壳12中固定有储液腔13,并且储液腔13的中部设置有混合组件14,储液腔13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水泵15,且第二水泵15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6的一端,并且回流管16的另一端连接于底部的外壳8上,而且外壳8之间通过第二导管17相互连接,储液腔13和回流管16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18,且循环管18和回流管16的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19,并且回流管16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组件20。[0022]螺纹软管5与连接头6构成卡合的相对旋转结构,且螺纹软管5与连接头6的转动连接处固定有密封轴承,并且连接头6远离螺纹软管5的端部设置为螺纹状结构,方便该结构与模具之间的连接定位,使得该结构的组装和拆卸操作更加便捷。[0023]导流管7在防护壳1的内部呈蜿蜒状结构,且导流管7与外壳8之间同轴分布,并且导流管7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水腔9在外壳8的内壁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水腔9与温差发电片10一一对应,并且温差发电片10的两侧外壁与导流管7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之间均为贴合连接,在导流管7与外壳8进行制冷液的循环流通使用时,能够利用温差发电片10和导流管7与外壳8中具有温度差的制冷作用,利用热能进行产电。[0024]储液腔13与回流管16和循环管18构成液体旋转结构,且回流管16和循环管18内部贯通设置,并且循环管18与储液腔13贯通连接处高度位于储液腔13和第二水泵15的贯通连接处高度之上,第二导管17在相邻的外壳8之间错位分布,且第二导管17与外壳8内部的水腔9之间贯通连接,使得制冷液在循环制冷工作时,能够进行其持续的循环工作制冷,导入外壳8中的制冷液温度足够低。[00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时,首先根据图1-2所示,在进液管2和出液管3使用时,两者端部安装的螺纹软管5与连接头6之间设置为卡合及密封轴承安装的相对旋转连接,如图2所示,使得连接头6的安装定位更稳,并且通过连接头6使得进液管2和出液管3能够与模具进行快速螺纹连接拆装使用,方便该循环制冷结构的使用,利用第一水泵4能够将模具内的使用后制冷液通过进液管2和导流管7依次导入储液腔13内进行临时存放;[0026]根据图1和图3-4所示,在储液腔13内的制冷液,通过第二水泵15的抽取,将制冷液加压导入回流管16中,在回流管16上连接的制冷组件20作用下进行制冷片的制冷,如图3-4所示,为了利用制冷组件20对储液腔13内的制冷液进行循环制冷效果,通过三通阀19连通回流管16和循环管18,使得储液腔13与回流管16和循环管18构成液体循环流通效果,使得制冷液在循环流通时,提高冷却的效果,同理在三通阀19进行循环管18封闭时,冷却后的制冷液通过回流管16和第二导管17进入外壳8中的水腔9内,然后在第一导管11和出液管3作用下再次导入模具中,进行模具的制冷,如图4所示,在外壳8和导流管7分别进行不同温度的制冷液导通时,温差发电片10在两侧制冷液的温差作用下,产生电能,实现热能的有效利用。[00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布于 2023-01-07 03:53

免责声明:

本文由 Nicky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