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平衡理论概述

我不是策神
我不是策神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5 浏览

 弱平衡理论概述

  1、基本概念

  受内在的或外在的、或者同时受内在与外在因素有效约束的不平衡状态,称之为弱平衡。在这里,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弱平衡”一词,但并不是相同的两个概念。弱平衡的概念区别于过于稳定的平衡,也区别于过于不稳定的不平衡,而用控制性能作为系统运动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中发生的运动,都是受多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包括内在的因素与外在的因素两大类。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构成了运动。运动的控制性决定了管理决策的目标、技术和手段。

  2、不同决策理论的对比

  传统的决策理论,多以静态的运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在以静态运动为决策对象的情况下,决策目标表现为平衡。在平衡的情况下,多种因素的合力为零。因此,静态决策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使各种因素形成影响力上的平衡。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在现实中,平衡是很难达到的。因此,人们经常面临着决策与实践之间的差别,并由此导致对决策的怀疑。但如果把决策对象变成动态的运动,则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动态的决策对象表现为决策目标上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如果把不平衡作为决策对象,决策的结果是不平衡的。

  3、效率结构

  运动是若干个不同的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一个经济系统中,生产力是各种生产要素及生产要素的组合体的合力。生产力通常可以用效率来量化,因此效率结构也是生产力结构。

  效率结构通常都是不平衡的。即使在一个运动正常的系统中,也存在着生产要素的相对过剩与相对不足的问题。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促使人们补充不足的生产要素,达到提高总体效率的目标。因此,系统的发展,不是取决于平衡,而是取决于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利用系统内在的运动力量达成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但如果不平衡失去控制,则不但达不到发展的目标,反而会形成破坏性的力量。

  4、反馈与输入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输入与反馈构成了系统的基本内容。正反馈会使运动变成无序状态,因此在一般的决策理论中,都把正反馈排除在外。而在负反馈的系统中,由于存在自我约束的机制,输出信号的振幅会越来越小,最后趋向无振荡,也就是平衡。对经济系统而言,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由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对于一个经济系统来说,正反馈形式的输出结果是使经济系统无序化(振幅不可控),比如,投资的无限制增长、通货膨胀等,而一般的负反馈也会使经济处于无增长的状态(振幅为零)。在一个负反馈的系统中,如果输入信号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以使输出的振幅保持一个恒定的值,那么这个系统就可以保持恒定的增长率,把这样的系统称之为“弱平衡系统”。经济决策就是确定输入的信号,通过输入的信号决定系统的输出。

  5、恢复平衡的弹性极限

  输入信号的确定,必须以系统的恢复平衡的弹性系数为依据。在一个正常的经济系统中,并不能预先判断它的输出形态。事实上,当输入信号过大时,由于失去内在的支持,系统常常会成为正反馈的输出形态;而在输入信号比较小时,内在发挥正常的作用,系统通常呈现负反馈的输出形态。确定输出形态的是系统恢复平衡的弹性极限。当输入信号大于弹性极限时,平衡无法自我恢复,系统变成正反馈;而当输入信号小于弹性极限时,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可以自我恢复平衡,系统为负反馈。

  弱平衡理论的决策依据是:使输入信号保持接近系统弹性极限,但不能超过弹性极限。利用效率结构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系统的弹性极限。

发布于 2023-01-07 13:5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我不是策神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