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模块,教你低成本获取高价精准用户!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并不是每一个产品都适合高调运营,声势浩大、大刀阔斧地弄各种产品研讨会,邀请界内顶尖人士,进行产品的入驻,虽然这种运营确实可以在前期达到很高的产出,指标上也会表现一片大绿,但是往往这类产品,最令人担心的一点是,雷声大,雨点小。反而大部分的产品在产品上线前期,都应该进行以下的思考。
产品上线前,常常先画上一张饼,信心满满地做了plan A、plan B…但是发现预期与现实有些差距,那就继续造势,不断地填补投入产出的空白。直到最后,发现产品已经确实很大,用户量级也很大,但是产品的属性被不停重新定义,用户太复杂,运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产品上线前
用户前期获取应精准再精准。
以小红书为代表,产品上线到目前规模,其实真正出现在大家视野当中,少之又少。但是,却可以获得很高价值的用户,并不断拥护他们,像是团队做“香港购物指南”(小红书前身)时候,赶在香港圣诞大促前上线,产品经理拿着内测版去上海出入境管理局待了一整天,专找排队办通行证去香港的女性试用,得到一致好评。他随身带了一叠小卡片发放,上面是小红书公众号的二维码。目标用户就是很明确,以女性为代表,大多数为白领学生阶层,同时热爱海外海外购物的人群。
低调简单,试运营获取上线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如果产品太快进入公众视野,其实很可能造成用户及业内的预测,若是公司规模较小,很有可能商业模式被抄袭,甚至是整个产品框架。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运营的前期尽量走得比别人远,即便功能没有开发完全,也具有先发优势。所以,前期低调简单也是作为运营需要认清地一个点。
产品测试,获取产品深层次的信息。
实际运营和原先构想其实都是有差距的,在这种差异化的信息面前,就得通过产品测试,获取更多产品的信息,再去思考运营,这也是产品上线时高价值的手段。但作为创业团队,在这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的技术壁垒,那如何去避重就轻地规避这一风险,找出自身的优势,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认清商业模式,艰难的旅程。
商业模式,难道不应该在一开始就摸清楚?其实,这种思考是有误差的,我认为若是产品没有经过市场的打磨,即便思考再完善,但是市场的善变性,会影响产品的运营,随着市场规模地不断扩大,思考也应越成熟,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用户获取流程
进入正题,作为新产品推广前理应走通的流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推广渠道的选择、落地引导页的优化和提高留存。
推广渠道的选择。
首先,第一点我们应得出现有渠道,并进行分类与选择。同时,早期推广渠道应选择离目标人群接近的,也离产品接近的。若是偏离目标人群,否则很可能造成有投入没产出,或者产出结果并不是所需要的。而若是偏离产品,即便用户获取了,这类用户也不是你的目标用户,后期的用户维护不仅繁琐而且很有可能失去价值。但还需注意的是,推广费用的控制以及针对性的宣传文案。
落地引导页的优化。
想尽一切办法加快落地引导页面的速度,做成静态或者非常小的页面,兼容性高是基础。比如说投微信朋友圈广告引导到APP,如果不是应用宝的用户,跳转流程是不顺畅的,一般的做法是设计中间页,跳到服务器上,再去选择下载操作。
提高留存率。
开始可以通过商品详情页、APP stop页面的描述和APP启动页等优化提高客观留存率,其次再是运营手段,去设计环节提高留存。
低成本获取用户方式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较低成本的获取方式,作为创业公司其实可以考虑这些方法。首先,近乎0成本的获取方式:
其次,是可能花费较少成本地获取:
用户获取的方式比较多,但是如果仅仅是依靠大面积的投放,其实最后效果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所以这里还是强调精准化地投放,选择单一、适合、擅长的渠道去精准投放,往往能更加高效。
用户留存的运营手段
用户获取结束后,对现有用户的留存成本了现有问题,用户留存的运营手段分为了四个方向进行,推荐资源、水军互动、特殊身份和情感留人。
推荐资源,用户的自传播力度。部分用户其实本身就有很大的资源,若是产品内容产品得当,完全可以得到这部分人的支持,不断促活和留存。
水军互动,保证用户不落空。水军行为主要分为发帖和发言两个部分。发贴其实是PGC内容的产出,保证用户行为始终落于产品,而发言也是刺激活跃,从而达到留存的目的。而另外两种方法相信大家也可以从字面上很轻易了解。
总结
总而言之,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方式很多,但是作为运营,我们更应该精准地去获取这部分用户,并结合产品周期,通过不同的运营手段去进行,切莫为了达成指标,去设计各种环节脱离了核心。
本文由 @四季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