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产品趋势:人工智能地图
在技术升级方面,谷歌地图今年可以算是打开了“上帝视角”。
“通勤”功能对于固定路线动态数据的感知,结合公交系统信息的实时计算和预测,可以实现在出门前提供很精准的所需时间、交通事故、堵车情况以及及时通报突发情况。
而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在一条线路中规划出步行、骑行、公交、飞机、火车等等多种元素,同时会实时计算出飞机、火车以及公交的当前位置和到达时间,作为依据调整步行/骑行/驾车所需的时长。
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一打开App就能获知一切出行方式和所需信息,如同打开了上帝的全视之眼。
总的来说,谷歌地图利用起来的技术无非是对海量出行数据的计算和整合。但因为自身巨大的先发优势,能用1%的算法利用起99%的数据价值。
当然了,在中国本土缺席仍然是谷歌地图的致命BUG,所以在春节这种地图产品密集竞争的时间点,我们也很难看到谷歌地图的身影。
百度地图: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的诞生
说过谷歌,当然也不得不提百度。此前我们曾经写过不少文章对比谷歌和百度在AI政策上的异同,而这种差异在地图产品上表现的也非常明显。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相比谷歌百度地图利用了更多百度底层AI技术。
例如地图语音助手功能,就很好地利用了百度的NLP技术,实现了对于长语音的理解。而在智能探路场景下的智行、行程助手、未来出行等等功能,则是利用了深度学习能力对于交通大数据、用户习惯等等数据进行学习。而在室内定位和地图数据采集上,百度地图采用的“高精打底”,相信也是利用上了一部分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技术累积。
这一点在百度今年推出的《2019年春运出行预测报告》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报告》基于百度定位大数据、高速公路大数据、人口大数据、交通行业浮动车等去隐私化交通出行源数据,通过多维度交通关键指标算法,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实现了对于“启程返程高峰”“收费站车流量排名”“热门景点排名”等等数据指标的预测,除了为用户提供便利外,也具有不少的理论参考价值。
百度地图发布2019春运护航计划中,联合权威气象机构、多地交警部门、广播电台共同发布的路面气象导航功能,更是将颗粒度缩小至高速路段的异常气象信息的提醒,对于出行安全、躲避拥堵和路况预测都有关键性的作用。
从春节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可以看出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强大的AI技术能力,已经让百度地图在功能性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从数据上来看,这种功能性的提升已经被广泛感知——截至2月4日除夕夜,百度地图智能语音用户量已经超过了2亿人;有超过20万用户利用智能语音上传路况播报;小度助手每天为超过1200万人提供出行指导……就连原本谷歌地图更强势的海外市场,今年也有35%的中国人在出境游时使用百度地图。
对于百度底层AI的应用也不仅限于百度地图的“本体”上,一些面向智能城市、智能景区的合作上,同样也借助地图这一窗口向外输送了百度AI的能力。比如在和成都交警的合作中,协助治理拥堵主要应用的就是数据差分、行为预测等等技术和算法。
数据显示,百度地图智能导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经为累积1.8亿人提供景区一站式服务,包括最佳拍照点、路线导览、语音讲解等等,与合作伙伴间的赋能空间也可见一斑。
也正因涉及的底层技术足够多,百度地图得到的技术升级更为全面。从交互到核心的导航功能,再到和景区、充电桩等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都能看到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语音识别等一系列的技术参与。这也和百度地图2018年打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概念并且并入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是相符的。
对于百度底层AI技术的全面应用,所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百度地图的反哺能力更强。例如对于车内语音交互数据的累积,就可以被百度Apollo中的车联网相关业务所应用。又比如对汽车、景区、交通市政等等合作伙伴的赋能,得到的数据反馈也可以辅助百度智能城市相关技术的研发。
地图产品包含交互、海量数据的计算与预测和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更关乎着城市与民生。地图作为三维世界的数字映射,正在源源不断地把现实世界的反馈进行数字化翻译,提供给百度作为AI技术发展的养料。在从数据到算法的AI生态循环链上,百度地图连接起了现实世界,将百度AI的生态链又扩大了一圈,也借此占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的高地。
高德地图:出行行业的数据抓手
另一边在国内和百度地图分庭抗礼的高德地图,今年在自身技术上没有太大进展,而是更多攻克出行行业端口。
就拿高德地图今年推出的《2019年春节出游预测报告》来说,除去往年都有的拥堵预测、景点预测之外,其实并没有太多新意。相比谷歌和百度在地图产品本身上下功夫,今年高德的注意力则更多集中在城市与车上。借助阿里云在ET城市大脑上的布局,高德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方案已经在50余个城市落地。A+BOX汽车盒子产品的推出,也让高德越过了车机概念,集成软件能力于硬件之中,以外设的方式和汽车厂商建立联系。
可换个角度来看,高德地图的生态相融道路也很难走的一帆风顺。毕竟智能城市如今正当红,其中涉及到地图的部分也竞争巨大。就像上文提到的百度地图与成都交警的合作,在发布城市交通预测、智能信号灯、智能诱导屏等分散的小领域上,双方也都分布有各自的布局。结合上未来腾讯云、华为云加入竞争,高德地图其实被裹挟进了一条高收益也是高难度的路。
而百度、阿里、华为、腾讯这些大厂在智能城市上的赛点,本质上还是技术能力。从高德地图今年一年的表现来看,似乎没能好好利用起阿里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未来高德能否向行业伙伴开放更多能力还未可知。
恐怕在明年高德需要在技术能力上好好补补课,才能在行业伙伴上面对来自地图产品的竞争。相信高德地图对于自己的定位,也不是仅仅作为阿里的“数据抓手”之一。
主流之外:外围玩家们的微小进步
除去这几位面目更加清晰的主流玩家,还有更多外围选手,也在2018年做出了不少动作。
比如四面楚歌的苹果地图,已经从今年开始人肉采集数据,要在未来的无人车上应用自己的高精地图。如今在iOS12上,人们已经可以在加州一些地区应用上更智能高效的导航规划。
还有专注于出行服务的滴滴地图,结合网约车业务的供需预测、运力调度等能力,正在逐渐对外开放,将这些独有的业务能力赋能给更多合作伙伴。
还有一些地图行业的创业者,正在向一些行业提供更分众的地图服务。美国有一家名为OneSoil的创业公司,正在通过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农作物数据进行训练,结合LBS信息制造出适用于农业从业的“农田地图”。
2018年的地图产业仿佛出现了一个“技术漩涡”,旋涡核心的巨轮们用自己的力量搅动海水,而旋涡外围的船只也随之晃动。总地来说,大家都获得了一些微小的进步。
那么,未来这一年呢?
经纬纵横的2019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当前的已知条件对2019年地图产业的发展进行一些“不负责任”的小预测。
第一,智能城市与地图产品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2018年智能城市四处开花的景象,在2019年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结合上明年无人公交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交通体系的变化会成为城市市政的主要命题。这时地图产品之于数据感知、市政体系之于公交数据,彼此之间的合作空间巨大。
相信上述提到的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布局2019年与智能城市了。
第二,交互与感知会是计算之后的下一个主题
2018年地图产品的技术进展,大多还集中在路径规划、动态规划等的计算方面。但百度地图的语音交互、谷歌地图的图像识别已经展示出,地图产品技能树有很多分叉。
2019年随着手机终端能力的进展,个人用户端会拥有更强的传感器和终端计算能力。也就是说在不依赖云端数据返还和保护隐私的情况下,终端用户可以更多的收集数据并进行本地决策。
明年地图产品会更多的学习用户习惯,并且出现语音、图像等更多的交互方式。
第三,地图API会结合AI能力更多的开放给开发者
地图API的开放趋势在十年前就已经形成,坦白来说在O2O萎靡、社交艰难的现状下,对地图API有需求的产品也不再有很大的增长。不过当地图产品本身的AI技术逐渐拉开距离时,地图API所能提供的能力也从无差别变成了天差地别。
就拿外卖产品来说,AI技术强大的地图API可以提供更精准的路径规划,但普通的地图API可能就要依赖外卖小哥自己的认路能力了。
就拿百度地图开放平台为例,目前数据显示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达1000亿次,覆盖硬件设备月活11亿,占有75%开发者市场份额,有近155万地图开发者选择使用百度地图API。
可以看出在AI加持之下,开放平台之间已经在逐渐拉开差距。明年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伴随着不同的AI能力,地图API会产生一系列换代更新,对于合作伙伴的争夺,可能会成为明年地图产品竞争的主旋律。
经纬纵横,是为索引。
在过去一年中,技术升级使得地图产业从平面到三维,打造出了一整个维度的想象空间。在2019年地图产业的发展上,我们也只能从经线与纬线中捕捉到一两个小小的坐标,寻找向外延伸的可能。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技术的发展永不回溯,仅仅一个坐标,也能推动整个三维空间的前行。
本文由 @脑极体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