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多平台的下架、封号,跨境卖家的出路在哪里?(倒闭的跨境电商事实)
自4月亚马逊“封店潮”以来中国跨境卖家们最近几个月的日子特别难过,因被封号而顷刻间倒闭的大卖家比比皆是。循环债务向工厂和元器件厂商等上游制造业的延伸弄得整个行业鸡犬不宁,人人自危。
钱和货都捏在亚马逊的手里,也让越来越多的卖家深感“绝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多渠道模式发展成为了跨境卖家的共识。一大批跨境电商卖家正在涌向Shopify、沃尔玛、eBay等平台,想尽量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然而其他平台就会很“友好”了吗?不尽然吧!
近日,网传不论是体量和知名度小许多的VOVA还是能和亚马逊掰手腕的沃尔玛,对于涉嫌违规的平台账号同样祭出了大规模封号的杀手锏。
之前eBay三审也是愈演愈烈;Etsy店铺基本上是开不下来,一开就封,隔夜就封;Shopee平台活动保证金,开店人脸视频验证;Wish平台开店审核也越来越严格。
就连第三方平台Shopify,在被蜂拥而至的中国卖家短时间拱到1800多亿美元市值后有了体量也开始玩起了“体面”倒闭的跨境电商,对于涉嫌违规的平台账号同样祭出了大规模封号的杀手锏。
跨境电商本质上是一场供需贸易的交易,电商创业者们在国内制造产业链与海外市场需求之间扮演着“蚂蚁搬家”的角色,他们游走在海外中心化电商平台的各种规则之间,努力寻求着规模效应。
寄生于电商平台的大卖家多半是薅平台羊毛的高手倒闭的跨境电商,游走在平台规则的灰色地带,也是平台规则不断完善细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当大卖家们把部分品项的运营做到了极致,并不断寻求更大的规模效应,其积累的运营能力已经能影响到平台细分流量的走向时,他们与平台的共生关系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体量庞大的大卖家一旦某些运营环节的尺度过大突破了平台规则的底线,所引发的用户口碑下滑和负面效应往往较大。
面对这种形式,跨境电商应该何去何从?
合规经营
各国的法律、文化不同,卖家必须放弃复制淘宝、照搬国内电商影响的套路。经历了平台的快速发展,卖家必须杜绝刷单、抄袭等违规行为,不要在各国法律和道德边界疯狂试探。
转型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负责人Cindy Tai表示,“必须把出口跨境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慢慢转向精耕细作的阶段。”以往铺货型的道路已然走不通,卖家必须趁早从“量”到“质”的一个转变,可以认真了解下安克创新等注重品牌打造的经营模式。
渠道多元化
中国卖家必须适度开展多平台经营,加速电商平台和独立站齐头并进。
从亚马逊封号,到环球易购崩塌,国内的跨境电商行业已从粗放时代进入到精耕细作的时代。无论是刷评,还是侵权原创,都是一种不合规经营的行为。
从这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并不能一劳永逸,让更多中国原创商品出海,让更多海外卖家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评价环境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