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活动策划|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芜湖市准备这么干
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芜湖市准备这么干
大皖新闻讯安徽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借鉴其他地区做法,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省发改委的全力支持下,经多方争取,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安徽省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
芜湖未来发展目标及定位如何?《若干意见》出台后,给芜湖带来哪些机遇?下一步芜湖怎么干?3月17日上午,芜湖市围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介绍。
芜湖未来发展目标及定位在哪里?
《若干意见》包括总体要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强化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内容。提出到2027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占沿江五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进入长三角20强。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增加两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综合创新能力稳居长三角前列。
《若干意见》明确,芜湖市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发挥交通区位优越、产业特色鲜明、科创资源丰富、创业氛围浓厚等比较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攥紧“两个拳头”即“制造业”和“现代大物流”,打造“四个中心”即产业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文化旅游和消费中心、区域医疗康养中心,构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枢纽、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出加快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围绕建设“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提出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及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布局。
围绕建设“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枢纽”,提出发挥芜湖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多式联运枢纽优势,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的功能作用,依托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等开放平台,构建“枢纽+物流+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
围绕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提出构筑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打造经济增长引擎相融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率先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围绕建设“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提出统筹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建设人民城市,打造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品质空间,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若干意见》给芜湖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所谓省域副中心城市,即与省会城市联系紧密,能够承接并放大省会经济、社会、文化等“溢出效应”,在一些重要专业功能上协同配合省会城市,服务、辐射省内区域的大城市。《若干意见》的出台给芜湖发挥承接作用,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明确了芜湖发展定位,更加科学地厘清了芜湖与省内兄弟地市的关系。这对于安徽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明确芜湖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芜湖与合肥形成错位联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新格局。
给予芜湖全方位要素保障,安徽省委、省政府基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将充分考虑芜湖在区域和省域中的重要角色,赋予芜湖在更大尺度、更高层面担当引领的职能。这将更加有利于芜湖争取省级资金和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对芜湖城市层级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支持芜湖以更高标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功能品质,营造开放包容城市文化。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改善交通、教育、医疗、民生保障、城市治理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芜湖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芜湖将怎么干?
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全面抓好《若干意见》贯彻落实,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芜湖将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的斗志和决心,攥紧“两个拳头”,打造“四个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层级,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确保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第二极。
芜湖将在制造业、现代大物流两个“拳头”领域全力突破。芜湖将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这一目标,进一步提升首位产业首位度,推动汽车整车产量提升,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促进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和电线电缆等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壮大机器人、现代农机、航空航天、微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速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动车运用基地,开展普速线铁路外绕。谋划建设高速磁悬浮铁路合肥至芜湖段、芜常城际铁路、北沿江铁路、北沿江高速、泰山路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塔桥多式联运基地、江北片区铁路仓储物流中心。推进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依托皖南快递物流产业园等,积极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
优化功能,奋力打造“四个中心”。紧盯“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0亿元,高新企业数达到3000家”等目标,全面提升城市要素集聚能力。
围绕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安徽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围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做优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引导公募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专业化投资机构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围绕建设“区域文化旅游和消费中心”,推进芜湖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长江渔文化博物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实施“欢乐芜湖”品牌提升行动,策划露天音乐节、长江文化交流艺术周等国际性活动。开展“徽动消费·生活芜优”行动。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围绕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层级全面提升。聚焦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通过精准招商、精准政策供给、精准要素配置,推动更多优势产业迈进国家级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层级。
聚焦推动“交通大枢纽、信息大动脉、开放大平台”提档升级、融通赋能,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链接和中心节点。加快“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努力成为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枢纽、一级节点和中心城市,提升融通层级。
推进与高校合作,共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提高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试点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加快实施滨江地块等城市更新项目,争创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提升服务层级。
坚持把“聚人才、增人口”作为推动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推动全市人才扩量提质,强化人气集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中心。放大“紫云英计划”品牌效应,优化人才驿站功能,构建人才制度优势。努力引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层级。
紧扣“产业+科创”,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层级。
全力以赴,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推动芜宣机场空港口岸开放,争取在芜宣机场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一带一路”跨座式单轨系统国际标准联盟建设。深化长三角增材制造、G60科创走廊机器人、G60科创走廊通航产业联盟合作。
《若干意见》在“资金、改革、用地、用能”等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将给予充分要素保障。芜湖将把其中相关重点工作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加以持续推进,确保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到位、落到实处。
当前,芜湖正处在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努力成为长三角生机勃勃、活力迸发、势不可挡的重要增长极。张东表示,芜湖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