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3年亏掉62亿
华谊的衰落验证了一件事:观众只在意好电影,不在乎出品方是谁。
《铁道英雄》作为主旋律电影,华谊期望它能重现《八佰》的辉煌,拯救自己的62亿负债。可上映18天票房勉强勉强刚过亿,排片占比仅有4%。而华谊在《铁道英雄》的总投资超过3亿,票房至少要拿到8亿左右才能回本。
除了《铁道英雄》以外,今年华谊出品的多部电影票房不佳。国庆档的动画电影《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上映23天票房仅为3540万,制作成本都收不回来。虽然华谊联合出品的《我和我的父辈》票房亮眼,但华谊的分成比例极低,仅能从十亿票房中分成150万元至190万元。
今年10月12日,华谊发布公告,公司实控人的王中磊计划6个月内减持5558万股,约是华谊总股本的2%。而在此之前,王中磊就因公司现金流不足,将所持华谊股份80%被质押,他哥哥王中军所持华谊股份的95%也被质押。
华谊连年不利,连续3年巨亏62亿,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近90%。除了质押股份以外,王氏兄弟为了还债变卖了香港一处别墅,还有毕加索和梵高的油画,但负债额依旧高达16.5亿。
而华谊的失败从某种程度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直以来,在中国娱乐圈内,有个所谓“京圈”,在80年代就已经初具规模,贯穿整个中国电影高速发展黄金时期。它是一个个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的小圈子组成的“经济共同体”。涉及到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投资、发行,关系利益错综复杂,就连国内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中影集团,它的董事长韩三平就是京圈发起人之一。
京圈之中有陈凯歌、冯小刚、姜文、葛优等等耳熟能详的代表人物。圈内的大佬爱用“自己人”、“熟面孔”,也就是所谓的御用演员。资源多、机遇多就成了京圈的代名词。娱乐圈千方百计想要跻身京圈的小演员数不胜数,就连当红的影帝影后,很多都有京圈背景。
而华谊就是这个“京圈”的先锋队,京圈的作品大多都是由华谊投资出品。这些名导名演也为华谊捞足了票房,让华谊成为娱乐圈第一公司。
华谊为了绑紧和京圈的关系,甚至高溢价收购大量挂名公司:2013年,华谊2.5亿收购了张国立名下的浙江东升,溢价率高达36倍;2015,华谊7.5亿收购了成立仅一天的东阳浩瀚,溢价超出100倍;同年又斥资10亿收购了冯小刚名下东阳美拉70%股权;除此以外,还收购Angelababy、冯绍峰、李晨的几家挂名公司,这些挂名公司总花费近40亿巨资!
高溢价收购,形成了巨额的商誉,比起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更大。而曾经让国内明星挤破头的京圈,也是风光不再。爆款电影越来越少,老套的故事变成了烂梗,再也不能抓住年轻观众的心。
王中磊曾说:“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曾作为京圈代表、和华谊一哥的冯小刚,也是今非昔比,经历一连串的负面事件,再也撑不起“冯氏贺岁片”的名头。连续两部影视作品《只有芸知道》和《北辙南辕》,票房低、收视率差,最终惨淡收场。甚至因为部分情节过于浮夸炫富,引来差评如潮。
极为讽刺的是,这一对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因为冯小刚的票房失利,华谊就以对赌协议为由,索要高达1.68亿的账款。
反观华谊的竞争对手:博纳影业势头迅猛、北京文化异军突起、光线传媒不甘示弱,这三家公司接连押中《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魔童降世》《你好李焕英》等多部40亿票房以上电影,净盈利额屡创新高。而这些电影,背后都没有京圈的身影。
比起对手的辉煌战绩,华谊就逊色的多,甚至国内票房累计前十的电影中,没有一部是华谊制作出品。
华谊依靠京圈完成原始积累,在国内影视行业萌芽之际,垄断半个娱乐圈;又在一众老炮儿哑火,爆款内容缺失下,陷入休克。真可谓是成也京圈,败也京圈。
在观众口味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曾经的电影风格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倘若王中军、王中磊还不做出改变,推陈出新,那华纳恐怕就要不姓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