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藿香正气口服液都要涨价了?
“开车也能喝”、“要正气,选太极”。
和哈药一样,靠着广告轰炸的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与其背后的太极集团也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医药品牌,而如今,在中药一片“涨声”中,藿香正气口服液也要涨价了。
12月21日,太极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因主要原料、辅材、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缓解成本上升压力,太极集团近期已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上调幅度为12%。
藿香正气口服液的知名度无需多言,无论是解暑还是“难喝”,靠着广告轰炸,这款产品也陪无数国人走过了许多个夏天。
今年以来,涨价的中药并非只有藿香正气口服液这一款,今年12月1日,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从780元一盒涨到860元一盒,较2012年的350元,终端累计提价145%。今年6月,片仔癀线上售价一度由590元/粒涨至1500元/粒。
不过,相比较这些急救、滋补药品的涨价,被称为是“家中常备”OTC产品的藿香正气口服液涨价,将会令更多人受到影响。
对于中药涨价的原因中,药企都提到了“原材料”涨价这一点。据央视财经今年11月报道,中药原材料黄芪价格从150至160元每公斤上涨至170至180元每公斤;茯苓乱块从15元每公斤上涨至17元至18元每公斤;薏仁从12元至13元每公斤上涨至20元每公斤;天然牛黄则从2016年的9至10万元每公斤上涨至50万元每公斤。
另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统计,今年来,1445个品规中,升价品规343个,占总量23%,中药材的综合指数整体成上行趋势。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监控的1587个中药品种来看,11月份,萹蓄的价格月上涨幅度达到191.67%,壁虎、芥子、西红花等多品种的上涨幅度超过50%。
不过在藿香正气口服液涨价背后,太极集团长期存在的业绩压力或许也是一大因素。
在2020年之前的十年里,太极集团扣非净利润仅有2017年一年为正,其他年份均为负数,在2015年最高亏损了5.36亿元,2019年则亏损1.5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太极集团营业收入为86.45亿元同比减少3.85%,归属净利润1625万元同比减少86.87%,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情况的扣非后净利润为负5521.3万元,同比减少169.63%。
而藿香正气口服液是太极集团的拳头产品之一,太极集团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1-9月,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5.70亿元,同比增长10.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1425.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4亿元,增长269.82%。
其中,消化系统药品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9.66%,为太极集团全部收入板块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并且财报显示,该板块营业额增长系本报告期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增长所致。贡献第二大的当属急支糖浆,其所在板块的呼吸系统药品营收增长32.77%。
但藿香正气口服液和急支糖浆并不足以为太极集团带来14倍的利润增长,如此增长速度主要是缘于此前利润基数太低。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太极集团实现归股净利润1.24亿元,2020年同期,归股净利润为1625万元,较前年下降86.87%。
另外,太极集团非经常性损益多数来源于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和政府补助等。2021年1-9月,太极集团归股净利润2.48亿元,扣除非后净利润为0.94亿元,近半数利润并非来自主营业务。
2020年年报显示,太极集团于报告期内完成成都新衡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的处置工作,获得资金8.38亿元;2015年,太极集团借重组西南药业,获得投资收益7.6亿;2016年重组旗下桐君阁,并卖掉重庆大易房地产公司的股权,获得投资收益13.24亿;2018年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1.2亿。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太极集团的负债率居高不下,连续十余年保持在75%上下,最近五年保持在77%左右。2010年以来,除2017年盈利6000多万,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30亿,年均亏3亿。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负债率达77.41%,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高达84.76%。
此外,太极集团的研发投入少、营销占比高也一直为行业所诟病。
财报显示,2021年前9个月,太极集团投入的研发费用为5698万元,较去年同期本就不高的6083万元相比仍在减少。另一方面,其销售费用为30.71亿元,较去年同期本就高昂的25.58亿元又增加了5.13亿元。
今年10月27日,太极集团还完成了一次大股东股权调整,从国企变成了央企。股权变更后,涪陵区国资委持股15.9164%,涪陵国投持股17.4170%,中国中药持股66.6666%。太极有限依然是太极集团的控股股东,但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