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狂买黄金,又一投资风口?

乱熊
乱熊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6 浏览

国际金价连续上涨,逼近历史最高点。

2月18日COMEX黄金开盘1901.4美元/盎司,最高上探至1905.0美元/盎司。周大福、周生生等黄金品牌今日金价到达500元,较昨日上涨5元/克,或到近一年内最高价。

不到两天时间,每克金价涨了10块钱,这让爱上买黄金的年轻人们不由露出幸福的微笑,小心掂量着手中的金饰、金豆又升值不少。

近来,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一阵“买金”热潮,不少沉迷买金的90后、00后感慨,“一入黄金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年轻人为何爱上了买黄金?对于买金又有自己怎样的独特诉求和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买金究竟是极佳的投资方式,还是又一次上当的“智商税”,被收割了韭菜?北京海证与您一起探讨。


01 黄金“真香”,年轻人更看重个性化

曾几何时,黄金在年轻人眼里是“又土又俗”,是只有“中国大妈”才会热衷的东西。

然而,随着年轻人逐渐成长,加之在基金、股票市场上屡遭“收割”,很多年轻人纷纷扭头奔向了黄金的怀抱,发出“年少不知黄金好”的真香感慨。

毕竟,比起2021年跌宕起伏的基金,黄金也许更能让过去一年理财吃亏又想搞钱的年轻人们“眼前一亮”。

根据《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显示,25-35岁群体消费黄金所占到的比例约为75%。 未来,25岁以下的 Z 世代消费者将逐渐扛起金饰消费的大旗。

北京海证发现,黄金的传统保值、增值、价值投资属性仍不可替代。但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之后,对黄金的要求也从单一的性价比走向了多元化与个性化。

黄金交易包括首饰金、投资金条、纸黄金以及黄金期货等。前几年的黄金买卖,以期货交易居多。但黄金期货对年轻人来说,玩法稍显复杂。

相较于购买金条、金块的传统黄金投资形式,黄金饰品和小金豆对于经济实力尚不成熟的年轻人来说,显然是更有吸引力的存在,成为年轻人开始接触黄金投资理财的普遍首选方式。

攒金豆豆也一度成为2021年火遍全网的另类存钱方式。

在小红书搜索“金”、“金产品”、“金豆”分别有着超582万篇、超20万篇、超5万篇相关笔记。大量年轻用户晒出自己的黄金收藏,从小金豆到金链子,从小挂坠到金戒指,越来越时尚化的设计,越来越日常的搭配。

相较于父母们购买黄金看重克数不同,新一代年轻人对于金饰的追求更看重设计感、时尚感和科技感。

贵重首饰带给消费者情绪价值,自我表达越来越成为年轻一代进行金饰消费的关键。

而Z世代人群“追求个性”“重视体验”的特质,让定制化服务成了金饰品牌打动年轻人的利器,让年轻人更愿意拿出人民币,来换这份满足感。


02 精打细算,花样攒金

在不少90后看来,年轻人开始买黄金并不意味着土豪,反而正是因为“穷”,才选择买黄金。

毕竟,大部分消费都是“纯负债”行为。真正能作为资产的房子、古董名画等,让月入几千的年轻工薪族难望项背。所以,黄金就成了稍有积蓄的年轻人唯一买得起的奢侈品。

与长辈们买金一定要去金店的眼见为实相比,年轻人购买黄金的渠道更多更杂,但核心只有一个:用最少的钱薅到最多的金。

打折券、直播间优惠券、凑满减、线下商场活动,在小红书等平台,早有热心人士整理好薅金攻略。评论区更不乏询问是否有买金群的网友,希望发动群众力量买到最便宜的金。

小金豆按克买,价格不定随金价上下浮动,一般来说,不到400就能买到一颗。囊中羞涩的学生党便将每个月买几颗金豆子,视为最佳理财方式。

“攒够20颗小金豆就去打个金镯子”“一个许愿瓶装60颗,我一个月攒5颗,一年攒一瓶,有了三五年就是小富婆了”。小红书上的金豆爱好者们彼此鼓励着,从生活费中再多抠出一点去换一颗小金豆。

除此之外,相比在金店购买成品金饰,不少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古法黄金手工来料加工。很多大品牌的手工费和克金价格高,年轻人愿意买金条或者攒金豆,然后找手工师傅按照喜欢的样子,进行古法加工。此举,和买成品金饰相比要省下不少钱。

在攒金的道路上,精打细算可是被年轻人们拿捏的死死地。


03 黄金品牌为迎合年轻人下足功夫

一众黄金品牌面向年轻人的主动出击,是这场买金热潮的最大推手。

北京海证认为,年轻人愿意开始买黄金饰品的重要原因在于,黄金珠宝品牌零售商们终于认识到年轻世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与自身产品设计美学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黄金饰品开始变得年轻化。

当然,黄金品牌和其他消费品牌一样,早已看到年轻人的消费潜力,预谋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品牌与年轻人之间的链接。

近年来,诸多黄金品牌热衷于搞联名款,迪士尼、故宫博物馆等超级IP纷纷成为联名对象。活跃在荧幕上的米老鼠、小熊维尼摇身一变变成转运珠的模样,谢瑞麟与史努比合作的黄金吊坠更是一度成为爆款。

还有很多系列主打ins风格,或者直接推出“小金砖”吊坠,在背面刻上“暴富”“暴瘦”等流行语。

在工艺方面,品牌们也不断推陈出新, 5G 金、3D 金、古法黄金和珐琅金等不同工艺类型的产品不断成为消费者讨论的热点。据悉,3D硬金是用“电铸”方式制作;古法黄金指通过搂胎、锤揲、花丝、錾刻等非遗古法锤炼;珐琅金相当于给黄金上了几层颜料。

在对形象、产品、工艺这三方面进行升级之后,黄金珠宝零售商们在宣传零售渠道上面也开始向线上转型。

《后疫情时代·中国黄金珠宝零售市场洞察》显示,从黄金珠宝行业的情况看,已经有超半数的零售终端门店开通了线上经营渠道。

从微博、微信朋友圈广告,到小红书、抖音、B 站,再到电商渠道如天猫、京东,微信小程序、直播平台等等线上渠道中,黄金品牌已经不再依赖单一的线下渠道,而是通过全面铺设开的线上渠道来触及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在诸多“种草”方式中,直播也起到了极大助力作用。除了和专业机构合作,目前市面上的知名黄金商家都有自建的直播间。

在生活场景和网络信息中频频出现的金饰,自然也占据了年轻人的“饰品”心智。


04 黄金饰品≠黄金,警惕“智商税”

因为贵金属的特性,让年轻人对黄金首饰多了“保值”的预期。这份预期一定程度上有据可依:相比许多贵重商品“离店即半价”的折价,黄金首饰的确是一个“不容易掉价”的选项。

但要是真的是为了投资,金条是更直接的选择,只是硬邦邦的金条似乎难以吸引年轻人。

比起市场大盘的金价,年轻人愿意为这份情感买单的额度,才是黄金首饰的标价所在。

不过要注意的是,黄金饰品的水其实比许多年轻人想象中要深得多。比如黄金手镯的价值,很难单纯从镯子粗细来判断,古法手镯许多只是厚壁中空。

另外,许多品牌的一口价黄金首饰,相比当日金价溢价高太多;各大黄金品牌的婚嫁黄金工费也都不低。

此外,在实际购买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于金条和金饰的质量和纯度无法辨别,这也给一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有网友就曝光了自己在某电商平台上买到假冒伪劣金手镯的事情,通过后续维权和投诉,最终获得3倍售价的赔偿。

因此,热衷“攒黄金”的年轻人,最终也难免发现买黄金也免不了遭遇“智商税”。不过比起钻石来说,金饰已经算是在冲动消费之后,最能保值的“防割”消费策略了。

发布于 2022-06-20 19:5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乱熊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