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享红包”为例,讲解如何拆解业务与设计产品
东方之前的文章比较偏理论和方法层面,这一次来一个实例讲解。
互联网公司在搭建好核心业务后,往往会为了业务的增长催生各种营销活动。而优惠券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营销方式。
优惠券的营销场景可以细分为很多个,注册送券、活动送券、下单送券、围绕核心业务送券……
优惠券被应用于多种场景的原因在于它的灵活性。灵活性体现在,只需要改变较少的配置参数,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目标,生成不同的策略。
下面我们针对“分享红包”,讲解一下该如何拆解业务与设计产品。
一、理清功能价值
前段时间听了刘润的一篇文章,里面有提到三个烂大街的词——what、how、why。
what——是要做一件什么事。
how——怎么去做这件事。
why——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这三个词也可以对应不同阶段的产品,在面对需求时的思维层次。
营销需求大部分情况下,是由运营部门的同事提出的。经验较浅的运营往往只会告诉你,我要做一个分享红包的功能。而不会告诉你怎么去做,为什么去做,ROI如何计算。
如果遇到经验也较浅的产品,可能一开始就从“what”出发着手产品设计。这个时候的思维是我要做一个分享红包的功能,然后就开始去想怎么去做。
而正确的思维模式,应该是先去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这个功能的价值是什么。然后再去思考怎么做。最后才确定应该做成什么样。
与运营进一步沟通。我们才知道,当前的用户复购率只有30%,希望通过分享红包去促进用户的复购行为,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老用户的分享带来新的流量。
运营同事提到了两个价值,一个是复购,一个是拉新。
功能设计之前,除了了解当前的复购率,还需要和运营同事沟通一下预期的ROI。功能上线后预计能够带动多少复购增长?能够带来多少新用户?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这个功能能够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对于用户而言,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课程,这就是最核心的用户价值。
二、核心业务模式
理清功能价值后,我们再来理一下核心的业务模式。
首先东方提出一个设计原则——围绕核心业务进行功能设计。
任何产品都有核心业务,我们在做功能时,先想一下是否有利于我们的核心业务提升。
对于健身O2O而言,平台最核心的业务就是购课。
业务起于购课,也归于购课。这样就形成了服务核心业务的闭环。
在完成购买行为后才可以分享,会让红包的价值感得以提升。
我们还需要着重考虑两个点。
如何激发用户分享红包?
如何刺激用户领取红包?
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要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至于红包的使用,在核心的购课流程里面已经考虑过。
三、核心数据指标
确认功能价值与核心业务模式以后,我们就需要看看,这个功能有哪些需要我们值得关注的数据指标。
分享红包的起点在于“分享”,所以分享率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一个指标,而分享之后的领取率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二个指标。红包核心目的在于能够带动购课,所以我们还要关注”使用率“。最后,我们在前面提到,分享还能带来一定的拉新,所以我们要关注一下通过该渠道带来的新用户数。
四、产品设计拆解
接下来我们根据核心业务模式,去拆解产品层面到底要做哪些事情。
我将分享红包产品设计拆解为以下几个模块。
优惠券生成/失效机制
分享机制
领取机制
使用机制
优惠券规则
当我们确认好需要设计的模块以后,就需要对进行业务进行详细的分析。
五、详细业务分析
这是我对每个模块的详细分析。
以上是最终的分析结果,但是分析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以红包的生成/失效机制为例,描述几个实际的问题。
如果用户这次购买课程使用了大额红包,极端情况下支付金额为0。这种情况是否也会生成红包呢?
如果用户购买课程后,将红包分享出去,然后将购买的课程退款了。分享出去的红包如何处理?
这两个问题担心地是,这次购课并没有真实的支付行为,却生成了优惠券。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归初衷。我们的核心目的是带动用户的复购。对于平台而言,即便用户没有实际支付金额,分享出去的订单能够带来新的购课行为其实已经达到目的了。
六、产品业务流程
业务细节确认好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进入产品层面的设计。首先是确定产品的核心业务流程。
进入到产品层面的业务设计后,我们就需要考虑用户在产品内会执行的具体操作,以及每一个交互后续会给到用户什么反馈。
七、绘制产品原型文档
最后一步才是绘制原型和撰写文档。
我们在已购买课程的页面,可以为”分享领取“添加交互动效,让用户在购买完成后注意到红包的存在。其次,通过”分享领券“告诉用户分享后可以领取到优惠券。
红包的概念已经被各大平台培养了良好的用户认知,所以这里没有对红包做过多的描述。
分享出去的红包,直接展示一张优惠券的图标,并文案提示用户可以获取优惠券,通过这两个维度引导用户进入领取页面。
在用户领取红包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登录态,没有登录的用户需要先引导登录。
用户领取完红包后,我们还需要引导用户去进行购课,完成逻辑上的闭环。其次,还需要注意设计红包不同状态的样式。
以上只是对前端的设计,后台还需要设计对应的管理模块,以配置参数和查看数据。
写在最后
我们可以看见,最后的前端页面并不是很多,重点在于对业务的梳理、分析和拆解。这也是我这篇文章重点想讲的东西。
对于一个产品和功能,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原型和文档只是将我们思考的内容以文本和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我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将写出一份”完美“的原型文档作为自己的目标。事实上,这有点本末倒置。只要想得足够深入,原型和文档也自然会更加完善。
但这是大多数产品无法避免的必经之路。画好原型除了能够打好基础功,也会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让我们的思维产生从量到质的变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东东方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