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时代,预制菜行业能否开拓下一片“新蓝海”?

7月11日
7月11日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 浏览

“宅经济”时代,预制菜行业能否开拓下一片“新蓝海”?

来源 | 社区营销研究院

撰文丨编辑部

审校丨lidaxia

排版丨雨夜的曼切斯特

在“宅经济”时代,充分抢占消费者心智,打造、开拓下一片属于自身的“新蓝海”!

万亿级市场、众多企业跨界入局、预制菜市场竞争加剧······面对近几年持续升温、日渐红火的预制菜行业,多名业内人士就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聚焦、有人观望。

预制菜又称“半成品菜”。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具体而言,可分为即食类(免洗免切免料理免烹饪)、即热类、即烹类(免洗免切免料理)、即配类(免洗免切)四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宅经济”的崛起,因稳定的质量和口感、烹饪的相对灵活性,与此同时,降低了餐饮店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餐饮店的利润等等特点,再加上政策利好与疫情催化、经济发展催生“便捷又美味”的用户需求、B端降本增效+外卖市场爆发、供给端冷链发展+渠道端增加触达等驱动因素,预制菜风暴席卷餐饮行业。

2023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手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此外,自2022年起,地方政府纷纷下场:建立预制菜产业联盟,开发预制菜产业园,成立有地方特色的预制菜研学基地,支持预制菜政府专项债券的发放。再者,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出餐速度快的刚需、菜品的新鲜度等都使得预制菜在目前的餐饮行业一枝独秀。

“宅经济”时代,预制菜行业能否开拓下一片“新蓝海”?

据饿了么新服务研究中心与天猫生鲜预制菜行业在今年5月份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约为4200亿,过去10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其中B端占80%,C端占20%。

此外,财联社新型资本市场研究所在《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中预测,未来的三到五年,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与扩容阶段,预计到2026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700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速度将会达到20%。预制菜行业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面对种种利好,预制菜行业能否因时、因势开拓下一片“新蓝海”?

一、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起步较晚,呈现三大竞争格局

就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历程而言,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早在上个世纪40—70年代,美、日的行业年均增速就已达到35%—45%。目前,美、日的行业渗透率均超过60%,而我国仅为10%-15%。

另外,我国从1990年才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2000年后开始涌现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2014-2019年间,行业年均增速达31%。其中,在2014年,外卖爆发式增长,推动B端步入放量期;2020年,疫情催化C端消费加速,至今为止,行业年均增速为19%。

在我国预制菜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行业进入壁垒低,近十余年来,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头豹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从2011年起飞速上涨,特别是在2020-2022年这两年间,新增注册企业达 7.19 万家。其中,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增长势头最为强劲,新增企业注册数量达1.29万家。

目前,我国的预制菜行业正在迎来持续发展期,在预制菜风口下,各路玩家纷纷入局。

“宅经济”时代,预制菜行业能否开拓下一片“新蓝海”?

在价格、品牌、技术、服务四大方面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格局。同时,行业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头部玩家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竞争优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前十家企业销售规模占比为14.23%,而同期日本预制菜行业前五销售规模占比已达64.04%,美国预制菜龙头企业SYSCO市占率达16%。美、日在B端和C端的占比为6:4,我国为8:2。

此外,我国预制菜行业中规模化企业较少,平均企业规模在2000万左右,头部企业规模也仅10亿左右。

现阶段,预制菜产业发展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沿海地区与传统农业强省。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成为具有预制菜规模化产业园区的代表。其中,广东率先布局,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增速为31.3%,远超2022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1.3%的增速。据胡润研究院于今年3月份发布的首个《中国预制菜百强企业榜单》显示,预制菜百强企业中总部位于广东的最多,达到20家。

此外,广东预制菜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2年广东省出口预制菜83.4万吨,出口额310.4亿元。山东、重庆也多措并举,多级联动抢占产业新高地,打造“西部预制菜之都”。

二、趋势:数字化将助力行业进入高速增长与扩容阶段

近几年,预制菜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习惯之一,而数字化的加持能够从流量引入、场景链接、数字标准化等方面为预制菜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将助力行业提速,进入高速增长与扩容阶段。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中国预制菜市场2017年规模1434亿人民币,预计2026年将会达到 8772 亿元。2017-2021年CAGR达到25%,2021-2026年CAGR将会达到20%。市场规模呈现稳定上涨的趋势,发展空间巨大。

“宅经济”时代,预制菜行业能否开拓下一片“新蓝海”?

《2023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则指出,从全国趋势来看,C端消费持续高速增长,从节令属性到日常消费,预制菜产品销量逐年稳步增长。据阿里本地生活数据统计,2019-2022年预制菜消费趋势中,第一季度通常是消费者购买的高峰期,主要和春节有关,预制菜已具备明显的节令属性。

此外端午、中秋等节日附近也销售火爆;消费者洞察则显示,女性、年长者更偏爱预制菜。女性用户订单占比相对更多,其TGI(Target Group Index)指数高达120,呈线性结构,其中50岁以上年龄TGI指数高达182;消费品类呈现多类目齐发展趋势,全部品类预制菜订单均显著增加,其中冷冻火锅食材、方便速食增幅最为显著,在预制菜的不同类目下,肉类预制菜欢迎程度都很高。

此外,据天猫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消费趋势来看,大菜及家宴套餐礼盒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川湘风味等地方特色风味和炸物小食也深受年轻人群喜爱。热门菜式佛跳墙及小酥肉、炸鸡等炸物受热捧,20分钟就可上齐一桌年夜饭。加上现今食品工业和冷链物流运输的发展,让这些地方特色菜可以更大限度地流传,预制菜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不仅如此,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成熟,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在供应链智能化、制造工艺优化、数据驱动的创新与个性化等方面为预制菜行业带来强大的科技驱动力。预制菜企业可以据此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数字化升级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健康和个性化的预制菜产品。

三、结语

不难看出,在政策加持、餐饮结构变革、居民消费习惯变化等多重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几年间,预制菜的热度仍将持续,餐饮行业将依旧是预制菜消费的主要渠道。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背景下,预制菜的发展方向可通过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以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开拓新的产品市场等手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立于潮头,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肯定。

同时,在未来,预制菜将凭借兼顾BC端、营销的多元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市场的感知度和塑造品牌的能力,在“宅经济”时代,充分抢占消费者心智,打造、开拓下一片属于自身的“新蓝海”。

发布于 2023-07-26 20:1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7月11日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