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喊贵,冤枉锅圈了?

999paul
999paul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2 浏览

消费者喊贵,冤枉锅圈了?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近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正式登陆港股。

与此同时,锅圈的门店规模也引起关注。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锅圈全国门店数为9978家。

又是登陆资本市场,又是即将跨过万店门槛,对锅圈来说,目前无疑是自身发展的高光时刻。但饶有意味的是,媒体报道锅圈这两个消息时,消费者却在留言区纷纷喊“贵”,用媒体的话来说,“社交平台不少消费者吐槽锅圈的产品越卖越贵”。

消费者吐槽,确实屡见不鲜。在一篇报道下,新零售商业评论看到“感觉他家的东西很贵”“在家吃并没有省钱”“不好吃且贵”等留言。

要知道,锅圈向来强调“好吃方便还不贵”,官网阐述“企业使命”时,更是特别提到“让偏远乡村的老百姓也能吃到锅圈好吃方便还不贵的好食材”。

那么,问题来了,消费者喊“贵”,究竟有没有“冤枉”锅圈?

锅圈到底贵不贵?

剖析锅圈产品贵不贵之前,先了解下它的崛起之路。

简单来说,锅圈创始人杨明超是个连续创业者。

2013年,他创立了“小板凳”火锅品牌,最多的时候,“小板凳”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2015年,成立了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是给火锅店提供食材;2017年,在河南郑州开出第一家锅圈线下门店,第二年开出超100家门店,疫情三年趁势开启狂飙模式。

其中,2020年最为典型。

这一年,因为疫情影响,我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明显下滑。洞见研报发布的《火锅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当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速为-20%。

但这时候,锅圈加大马力,向前进击。招股书显示,2020年,锅圈净增的加盟门店数达到2855家,比2021年的2568家、2022年的2352家高出一截

通过疫情期间的狂飙,锅圈做大了门店规模,也扩大了产品规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产品涵盖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零食、一人食等八大类别,共计710个SKU。

消费者喊贵,冤枉锅圈了?

图源锅圈食汇官网

锅圈拥有门店规模、产品规模,但传导至消费者,不一定能带来“不贵”的消费体验。在“万点研究”看来,“不贵”可以有多重含义,包括比火锅店便宜或者比同行便宜等。换言之,“贵不贵”得在对比中厘清。

首先和火锅店比。

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援引锅圈官方招商手册称,锅圈县级市/地级市/省会城市门店客单价分别为70~100元/80~120元/100~150元,而窄门餐眼数据显示,锅圈人均消费能达到70元左右。火锅店方面,艾媒咨询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火锅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在50~100元之间的占比达到45.8%,所占比例最高。

数据对比表明,在锅圈采买食材并不便宜,“购买一顿火锅食材的成本赶上了到火锅店消费一次的水平”。

更何况,采买食材、在家吃火锅还有一些“隐形成本”。正如一位湖北网友所言:“在家吃并没有省钱,吃完屋里的味儿大,一堆糊了牛油的锅碗要洗,去店里又省事又有气氛,吃完嘴一擦就走了。”

接着和同行比。

“万点研究”认为,锅圈的同行应该包含其他类似火锅食材品牌、商超、生鲜电商、菜场等。

有媒体以锅圈主打的虾滑为例对比,在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锅圈120克规格包装的虾滑产品在不同的城市门店售价为20元上下,同规模的产品在京东、美团买菜、山姆会员店等渠道的单价为14~16元之间。

新浪港股也曾对比锅圈、叮咚买菜、盒马生鲜三家平台的应季蔬菜,锅圈200克平菇6.9元,叮咚买菜300克6.49元,盒马生鲜300克6.89元。“锅圈的价格不但不亲民,而且非常贵。”

从上述梳理不难看出,消费者直指锅圈产品“贵”,并非空穴来风。

非如此贵不可?

短短数年,锅圈能做到万店规模,离登陆资本市场只有一步之遥,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是疫情三年中,投资者相对较为迷茫,而锅圈突显“0元加盟”,颇具吸引力;二是聘请岳云鹏为代言人,推动锅圈加速出圈。

锅圈依靠加盟门店扩张,建立起规模优势,但不管是火锅,还是烧烤,进入门槛都较低,且市场相对分散,锅圈要落实“不贵”这个很有吸引力的卖点,规模之外,需要做得更多。

作为锅圈掌舵人,杨明超也看得很清楚。去年7月,在中国(郑州)新消费品牌产业峰会上演讲时,他直言:“怎么把产品做得既好吃又不能卖得太贵?无非就是几个关键词而已,规模能不能做出来,效率能不能提升,供应链如何保证稳定。”

比照锅圈的发展,规模做大了,彼此依存的效率和供应链则需要更长时间打磨。

和蜜雪冰城自建供应链不同,锅圈招股书显示,2021年8月之前,锅圈并没有建立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原料和产品均为外购。也就是说,在那之前的数年时间,锅圈只是一个“中间商”。

从2021年8月收购一家牛肉加工厂、一家肉丸生产厂开始,锅圈发力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收购了三家食品原料生产工厂,还参股投资了为其生产虾滑的供应商逮虾记。

消费者喊贵,冤枉锅圈了?

图源锅圈食汇官网

锅圈整合供应链,目的自然是控制成本。“万点研究”分析称,由于部分商品自制,锅圈这部分商品的成本应有所降低,“但这不代表其具有成本优势”。

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这正是锅圈面对的困局之一。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子是,锅圈参股投资了逮虾记,但如前文所述,其售卖的虾滑,同规模产品仍然比京东、美团买菜、山姆会员店等渠道要贵不少。

归根结底,成本优势是一项综合能力,涉及包括原料、产品、物流、门店运营等在内的全链路。其中,物流便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环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锅圈的物流配送和中转仓储均为外包。为了加强把控,锅圈统一“运作”,据北京一家锅圈食汇门店负责人介绍称,每家门店运营费用中,固定每年支付给锅圈食品2万元物流服务费,用于食材统一运输,“只有这样,食材供应和损耗方面能够得到有效把控”。

饶是如此,食材流转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产生损耗。

在贵州加盟锅圈的郑先生对媒体称,他的门店所需要的产品“必须由锅圈食品长沙供应链统一调配”,但由于保质期较短,收到的货物多次出现临期现象,不仅不好卖,还极大影响客户消费体验。

显而易见,拥有更强更完整的供应链、更高的效率,锅圈才能真正获得成本优势。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招股书中,对于募资用途,锅圈强调将主要用于提高上游产能和效率,增强其供应链能力,投资建设食材产品预制中心、进行产品研发等。

在此之前,“非如此贵不可”恐怕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锅圈“越卖越贵”的风评也不会停歇。

深耕高质价比需求

就在锅圈通过港股聆讯前夕,作为火锅行业龙头,海底捞也有新动作。

9月26日,“嗨捞火锅”作为海底捞首个火锅子品牌,正式在北京市场“开跑”。据悉,嗨捞火锅主打多款品质牛肉,包括澳洲和牛上脑、和牛前胸、和牛卡努比等。

重点是,嗨捞火锅菜品售价比海底捞便宜不少。比如,其雪花肥牛和脆脆毛肚每份售价分别为22元和26元,而海底捞的捞派肥牛和捞派脆脆毛肚每份售价为70元和84元。

主打品质产品,价格却下来了,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推出嗨捞火锅,是“建立在对火锅细分市场的理解与洞察基础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海底捞引领,而是消费趋势催逼。正如我们所体验、感受到的,眼下餐饮消费已经进入“质价比”时代,消费者不仅追求价格上的“降级”,对品质上的“升级”也毫不含糊。

从这个角度回看锅圈,其一直强调“好吃方便还不贵”,有意无意契合了“质价比”时代的消费趋势和消费需求。

但是,知易行难,拆解“好吃方便还不贵”,我们会发现,“好吃”“方便”“不贵”这三点,要做到任何一点都非易事。

对于“方便”“不贵”,前文已有论述,单就“好吃”来说,因为锅圈不少菜品是冷冻预制的半成品,有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评价称“鸡没鸡味”“肉没肉味”。

消费者的反应表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菜品品质和新鲜度,同时,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关注,而这也是锅圈面临的一大挑战。

据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显示,围绕锅圈的投诉量有165起,投诉内容涉及食品安全、虚假宣传、门店缺斤少两等问题。比如,10月10日,有消费者投诉称,食用时发现自己购买的水晶虾滑中有死苍蝇。

消费者喊贵,冤枉锅圈了?

图源黑猫投诉

这也从侧面说明,在落实“好吃方便还不贵”、深耕高质价比需求方面,锅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明超曾表示:“重要的是当有一定规模之后,如何深度介入供应链,确保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率。”

如今,上市在即,锅圈在效率和供应链方面也将得到资本的助力,但能否全面落实“好吃方便还不贵”,后续仍有待观察。

只是,和疫情三年不同,现在消费者可以外出就餐,也有更多选择——留给锅圈的时间并不宽裕,它需要加速向前。

发布于 2023-11-05 17:0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999paul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