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大量的学习方法书籍中,总结出的3个高效学习的底层法则
今天腾出时间,向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要分享的有3点,我把它们称为3个底层法则,
法则1:合意困难。
法则2: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法则3:学习=输入+输出+行动+反馈。
我一一道来。
法则1:合意困难
合意困难,即合乎心意的困难、适度的困难,由心理学家比约克夫妇提出。一般指在学习中设置一些的“有益”困难,增加合理的难度,能让学习效果更准确、更持久。
这条法则,是底层的底层,它几乎可以解释我们在学习上遇到的所有问题。
比如,为什么看短视频,过程中很放松,但一旦停下来,反而会觉得很累、很空虚?
再如,为什么看一本书,一定要做笔记、一定要写读后感?
再再如,死记硬背为什么会无效?为什么输出是比纯输入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背后,都可以用这个法则来解释。
这个法则给我们的指导价值是,你一定要让你的学习过程有点难度、有点吃力。
你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知道了合意困难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仅到这,我敢保证,要不了1个小时(甚至可能几分钟后),这个法则就会在你的大脑中烟消云散,再和你无关。而你可能丢掉的,是一个系统性的解。
但如果你能继续这么追问:
比约克夫妇是谁?他们是如何发现大脑这个原理的?这个原理有哪些具体应用?我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
这些问题,能够迫使你不满足手头已有的内容,它们会驱动你步入深水区,一步步让你与知识的产生联系,这样的过程,才是符合合意困难的。
合意困难应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测验、间隔重复、多样化练习、刻意练习、教授他人等等。
法则2: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这个法则,是我从《认知觉醒》这本书里看到的,第一次看到就觉得说的太好了,佩服作者的洞察。
首先,这个法则,仍然是符合法则1的。
其次,这个法则,给了我们一个漏斗,他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在哪个环节需要提升。
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非常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连这个表层的行为都没有),阅读或者说学习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其实这就是一个“切己”的过程。
书上总结的,都是他人的思想、经验或做法,作者的责任,是将他的逻辑说清楚,至于对你有没有用、你如何用,那是你的问题。
就像你读了一本关于冥想的书、懂得了冥想的一百个好处和一百种方法,但从来不练习,远不如你只懂得一种好处和方法但能每天持续冥想10分钟。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法则3:学习=输入+输出+行动+反馈
法则3是法则2的具体落地实践,能够让你更加直观地看到,在学习上具体该做些什么、
【输入】
先确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认知心理学、沟通、问题解决等),再找到这个目标领域内比较靠谱的“老师”。这个“老师”指的不仅仅是人,也是经典作品。
记住,一定要找到高质量的信息源,否则可能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输出】
这就又涉及到法则1了,输出往往比输入困难。
最“简单”的一种输出,就是用自己话复述你看到的内容,如果你每次学习完,都能做到这一点,你已经超越了90%的人了。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有关研究曾经表明,听讲、阅读和观看都属于被动学习,这样的知识保存率不到5%。而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属于主动学习,知识的保存率可以达到70%。其中教授他人的学习形式,可以让知识保存率达到90%以上。
较之于单方面的输入,输出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学到后一定要及时的吸收和输出。
【行动】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以此来解决自己目前遇到的的问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是为了改变。
要实现这个步骤,就需要刻意设计你的知识使用场景,换言之,你需要做一个有心人,主动发现甚至创造场景。
比如,你学习了金字塔思维,那么就立即到你的工作中去找寻这样的场景,比如修改你的工作报告、在与领导汇报工作时刻意结论先行……
【反馈】
人是反馈性动物。
在体育界世界排名第一的个人项目运动员还有教练,按理说,教练的技能不可能比运动员本身更厉害。那为什么还需要教练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是应该经常跟队员私下谈心,能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吗?是能随时发表激情演说动员队员的战斗热情吗?
都不对。
教练第一作用是,在训练中以旁观者身份提供及时反馈,不是激励、不是打鸡血,而是告诉你动作的对错。
约翰伍登( John Wooden)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UCLA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NCAA冠军。
为了获得 Wooden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表明。
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6.9%是表扬,6.6%是不满,而有75%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这位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每次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
因为认知原因,当我们自己身处某个环节,很容易自己看不出自己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反馈才能修正我们的行动,才能让我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输入和输出是否正确。
很多人学习到了,开始尝试运用它,但是尝试之后没有看到效果,于是就放弃了,认为它没用。其实有可能不是它没用,而是行动了不会马上有效果。
学习=输入+输出+行动+反馈,一个都不能少。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方向不对,努力全费。
这句话套用在学习上则是,方法不对,努力全费。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靠勤奋远远不够,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往往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当你感觉已经进入自动化的状态时,说明你需要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一个个目标的攻克,正是不断扩展舒适圈边界的过程。
祝,成为一名学习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