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没有梦想

mineName
mineName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0 浏览

文:王智远 

我特别讨厌这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

为什么?

小时候想象力有限,责任轻,不用考虑生计问题,有想法父母帮搞定,没办法实现的,很快就忘记了。

成年后不同,梦想很复杂很烧钱,而且试错机会有限。

比如:你想创业做家伟大的公司,当中不仅要资金投入,还包括风险概率评估,假设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底,一旦失败,财务状况和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我问过身边好朋友关于「梦想」的看法,他们在描绘过程中总陷入美好环境中,有的说,我想要大房子,要豪车;全国旅行......等等,不过总结下来,都指向“应该多赚点钱”。

没错。这引发我对梦想与目标之间的重新思考。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SMART原则中提到,一个人应该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采取行动,才有机会实现梦想;但问题在于,很多人把它搞反了。

上来追求想做,忽略能做、该做三者之间的差距,很容易导致梦想与现实脱节,让事业停滞不前。

01

好吧。我承认,很多人被梦想骚扰着。什么意思呢?

梦想是社会、组织、他人对你的期待,一旦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规律,则被视为异类。此类现象在年轻人当中特别常见。

比如:

20岁时,什么时候毕业,多大应该找对象,父母什么时候应该抱上孙子,10年发展,为你规划的明明白白。

你知道吗?当下,这种由父母为子女定制生活的规划,被许多年轻人视为一种压力,感觉到被骚扰。观点虽然缺乏数据支撑,现实中却很常见。

进入工作后,还有更具体的。

去一家公司面试,HR部门会问你,未来3-5年想做到什么岗位、打算做多久,有什么升职计划?这些问题本身是一种梦想骚扰,因为暗示着,你应该有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蓝图。

实际上,很多人没有清晰规划。

拿我来说,早年步入职场懵懵懂懂,当时,唯一想法是努力工作到年底,赚点钱好好出去玩一圈趟;至于未来3-5年的职业规划,根本没有太多考虑。

此类对于即时满足的诉求很合理,不过,我们并无法按照既定意愿说出来,毕竟不符合公司期望的用人价值观。

所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被既定梦想骚扰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宏观角度看,梦想对经济发展有支撑作用。想象一下,每个人都有理想目标,为实现目标,要参加各种课程,开公司做产品、聘请员工,这一些列商业活动反而驱动社会进步。

个人角度看,梦想是社会文化压力。这种压力,来源家庭、职场、成功人士的比较效应。

按照进化论观点,物则天竞,适者生存,人们感到与周围人存在巨大差异时,会有压力感,为使得自己合群,看起来很成功,会追求那些并非真正渴望的东西。

因此,梦想像世界共创的一张大饼,每个人都在参与。

不过,在我看来,梦想本身是很私人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想做的,行动即可,跟别人频繁提起,反而会陷入伊利乌斯效应(Illusory Truth Effect)中。

事以密成道理告诉我们,应当保持信息保密性。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三国演义》的董承,因频繁地与多人讨论计划,最终导致悲剧性的后果。

02

以前,人们总说: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如今,我的看法恰巧相反。

咸鱼被渔夫捕捞上岸后,晒干失去活力,静静躺着,看似象征着一个人被动无力,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生活。

但事实上,即便缺乏适当条件的情况下,咸鱼也可以通过水化、烹饪,重新恢复原有的味道和价值。

换句话说:

如果选择像咸鱼一样躺平,干好手头小事儿,也能找到对应价值,正如雷军所言,这是「顺势而为」的哲学;盲目折腾,做与行业趋势背道而驰的事,可能遭遇更多阻力和挑战。

这么说的原因,可以从消费时代四个趋势中,看到一些列变化:

改革开放前,大多人处在贫困中,光有理想无法填饱肚子,提高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是第一阶段关键要素。

第二消费时代,情况变了。

农村家庭通过耕地自给自足,城镇商业活动开始兴盛;工厂、产业链兴起,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也打通线下渠道,使得大宗商品得以流入市场,这一时期,人们梦想被赋予一种「超级特快」的速度和动力。

第三消费时代是虚构的。

产业技术带动大规模生产,机械化劳动让工人精神备受折磨,人们厌倦单调重复的工作,不少人下海创业。此时,消费不仅代表买卖商品,更多释放着个性、感性的方式。

20多岁的小伙子喜欢潮流,个性主张,消费要让人感到有地位提升,能活出中产范儿、接近上层社会。

如果说虚构消费是夸张的,那么,第四次消费时代是魔法的。前半场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标致,社会从线上到线下变得更加完成、且关联。

汽车满大街跑,手机、iPad、电脑成了电视替代品,我们通过互联网体验世界,时不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短视频。消费不是目的,物品成了工具。

慢慢的,随着VR、AI、大模型等新物种大爆炸,人们意识到物质欲的饱和,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不依赖过度生产和消费的生活状态。

例如:我会将买完菜的袋子,用做垃圾袋;不用的水杯,当做牙膏、牙刷的容器,把肥皂放在旧盘子里使用。

第四次消费时代中,家庭对孩子教育也发生了变了。

以日本为例:

三浦展提到,第二、第三消费时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大家造梦、追梦。梦想得以实现,反而关注简单、实用。

并且大家意识到,为了金钱追逐梦想,最终可能面临梦想破灭的现实,所以,更倾向于追求实际可行的目标。

反观国内发展,我有着相似感受。

一辈子从出生到离世,总在不同追求什么,你的结果放在宏观视角下,不过是随波逐流的一种表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年纪轻轻、正值年壮时,应该放弃追求梦想,彻底躺平呢?

答案是否定的。咸鱼另一层含义是:对当前积蓄、能力有一定合理评估,知道自我几斤几两。

比如:普通上班族,没有任何表演背景经验,单凭看几场偶像剧,突然追求成为演员的梦,这是一种看不清定位的表现。

其他方面同理,开始一项新目标之前,务必仔细考虑,是否有足够资源、条件来支持一个决定。

03

问题来了,如何合理追求梦想呢?我认为有三步:

古代哲学《孙子兵法》提出取势、明道、优术,李嘉诚曾说过一句话,人们有大量企图心,但缺乏实现和坚持到底的意志。

我把公式套在里面理解成:梦想是一个遥远、看不见,但又渴望达成的,所以,梦想之路=企图心+战略高度+知识模型。

换言之,看不见的愿景是一个人企图心体现,而企图心基础,是不以金钱为导向强烈做某件事的意愿,所有努力、激情、坚持都包括在里面,因此,第一步找到企图心

什么是企图心?

一个人做「某件事的渴望程度」。这里面要看两个东西:做什么事、多想做这件事;两样东西直接决定企图心大小、强弱。

目标“每天走一万步”,跟“我要改变世界”比起来,意愿企图差别很大;一个人随意想「我能学会弹吉他就好了」跟另一个人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成为一名音乐家」,强度也不一样。

不过,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叫“吸引力法则和天命”。

有些人错误将吸引力法则理解成,只要我跟谁在一起,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思想和信念足够相信一件事能成,就一定成。这有点像跟宇宙许愿,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一样。

其实,真正吸引力法则,是对实现某个目标的强烈意愿。当对某件事有强烈企图心,反而会持续努力,保持激情。

经常有人问我如何爱上写作。我的回答是,希望把文字变成一种复利,复利对我来说,是吸引力,有了它,也就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揭示了天命的概念。

主人公圣地亚哥,做了一个关于埃及金字塔下面有宝藏的梦,起初,他对梦感到怀疑,但遇到一位智者后,改变了看法。

智者告诉他:当你真心渴望某件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实现;听完智者的话,他开始相信,梦不是幻想,于是,踏上寻找之旅。

过程中经历诸多困难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天命。

后来我才深刻理解:所谓天命,是你在还年轻时,内心一直渴望的事;或随着时间流逝,各种困难让你怀疑梦想是否可行而放弃的东西。

理解后,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企图心是什么?

被职场打磨过的人,突然没了企图心,怎么办?想不到没关系,可以通过第二步(战略高度)来培养企图心。

04

战略高度对应生态位,是自己对一件事能够看多深远。

什么是生态位呢?

概念并不复杂,按照生物学角度大白话说: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都有角色定位,对应价值,彼此存在相互关系。

不同生态对应很多细分。例如:商业领域,可以细分到产业、行业、公司、角色、工种等;个人层面,可以分为家庭、社交圈两块。

在我眼中,四种生态直接影响人生选择:

出生的生态位,该部分取决于父母、家庭背景,很大程度决定早期生活质量,环境条件,你无法改变。

上学后的生态改变在专业选择上,它影响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不过,学校有一个隐秘属性,即老师们传道解惑,指导建议对价值观影响深远。

第三个生态位,出现在毕业找工作的前两年中。

它决定未来5-7年,35岁之前的职业走向;该阶段里,你会在一个行业,一个职业扎根,我认为建立人脉资源、对职场的理解,以及对行业的洞察力都是影响职业天花板的关键。

第四个生态位从公司跳出来,选择创业时。要决定进入哪个赛道、是否能够拿到投资等种种选择,再次影响第五次生态位,我虽然看不到太远,不过清晰认知到,每一次选择,都会是一种命运的转变。

还有两种比较有意思的情况,存在思维、性格上。

中学有个朋友成绩不咋地。到了高中,突然变得超勤奋,一直到硕士毕业,成绩都还不错,大家认为毕业会找个好工作。

没错,毕业即享受北京落户待遇。可是,由于性格原因,跟领导、同事相处不来,结果在一家制造业公司没多久就被辞了,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好的机会。

还有另一类人,学历不高,学历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强,深受领导喜欢,混的却风生水起。

所以,生态位像一个高处俯瞰视角。

俗话说“看三年干一年”,人生某个阶段,能做的尽可能多地观察、学习,为即将迈入的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虽然无法完全预见三年后具体情况,你至少会“余光”感知,知道未来大致方向在哪里。

那么,对未来有了余光,第三步,该怎么实现呢?

根据我的经验:一个人想要改变,很大程度取决于内心渴望目标、与现实之间差距有多大。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差距感很重要,这里有两种方法:

1)不断刺激

内部刺激,比较难。依靠天命驱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外部刺激简单,一个男生不注重身材,突然有一天他的世界闯入一个女生,外部因素可能会促使他关注外表健康。

还有一种方法,跟比自己优秀的人比。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换言之,高要求才能达到平均水平。‍

2)分步行动

望梅止渴典故,你应该听过。曹操带兵行军,惨遭失败后,士兵们非常口渴,他告诉大家,前面有片梅子林,梅子酸甜可口能解渴,士兵们听后,心理瞬间觉得找到了水源。

水是企图心,梅子林是明确的企图心,当你把三年余光拆分成一年、半年、3个月时,信心感会倍增。

朗达·拜恩(Rhonda Byrne)说过:宇宙喜欢快速行动,不要拖延、不要迟疑,当有机会、有冲动、有内在灵感推动的时候,行动吧。这是你的任务,这也是你必须要做的全部。

道理都知道,真正把它用好的不多。这里的行动,到底指什么呢?三个步骤:一,健全你的知识体系,二,刻意联系你所学的知识,三,把它用到市场上验证。

对了,深耕细作、与众不同、错位竞争,也是生态位中建立壁垒的常用手法;当然要记住,最致命的是,不要轻易换赛道,除非行业即将消失,你必须得把底层能力迁移过去。

总结而言

梦想,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过不好当下,想太多也没什么意义;让你不断产生好奇,且愿意跃跃欲试的,才是热情所在。

发布于 2024-02-24 01:5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mineName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