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廷医疗开启IPO国产眼科OCT产业“踏浪”AI再提速?
文 | 松果财经
作者 | 好蓝不灵
“金眼科、银外科”,眼科医疗作为具有高成长性、高壁垒的双高赛道,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资本的目光。据眼未来统计,2023年,国产眼科器械行业发生了16起融资,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覆盖13家不同规模的创新企业。
而2024刚开年,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眼科OCT断层扫描仪、视力筛查仪等知识产权的公司——深圳莫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莫廷医疗”)也传来IPO的消息。证监会官网披露,莫廷医疗已启动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招商证券,派出机构为深圳证监局。
据悉,该公司所处的国内眼科OCT市场,长期由德国蔡司等外资品牌主导。但随着《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产业激励政策出台,国产厂商来到点状突破、全面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而作为全球第3家、国内第1家开展眼科OCT产业化,被誉为“中国蔡司”的莫廷医疗,毫无疑问要充当起“扛旗者”的角色。
眼科器械国产替代拐点已至,莫廷医疗如何“扛旗”?
莫廷医疗处在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需求蓝海日益汇聚。具体而言,从儿童近视到老年人眼底疾病,眼科诊疗需求覆盖全年龄段,贯穿全生命周期。随着患者基数增长,国内眼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86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479亿元。
而在眼科治疗中,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精确分析眼部形态、无创性测量眼部病灶,评估病变深度等。据悉,目前眼科OCT设备约占OCT市场体量的65%,可以说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但我国眼科OTC市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国产化替代实力还不显著。据公开数据,国内眼科OCT市场中进口设备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主要原因在于OCT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起步较早、资金投入大,产品技术领先显著。而国内相关企业过去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低端诊疗设备市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长期依赖进口,首先导致的便是国内眼科诊疗价格昂贵。据业内人士介绍,眼科OCT设备价格在30-200万元,价格差距较大。对患者而言,用国产眼科OCT设备检查一次的价格大约为200元,进口设备则大约在700元左右。其次,进口产品供给还易受全球经贸条件影响,抗风险性不足,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国内眼科医疗服务产业发展。
基于此,近年来政府颁布了“建立医疗器械用品产业标准体系”“鼓励发展高质量医疗器械”等多项指导类政策支持眼科光学仪器等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发展。
市场需求叠加政策激励下,部分国产眼科设备厂商凭借长期研发等努力,已有所突破。2022年国内公立医院眼科OCT公开招标中,国产厂商中标台数占比超过4成。莫廷医疗、图湃医疗、视微影像等多家企业的眼科OTC产品已经获批,迈入商业化阶段。
其中,莫廷医疗或许是国内眼科OTC企业突围的成功案例。据悉,其一直走在国产眼科OCT产业化的前列,如推出我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后节时域OCT、我国第一台眼前节时域OCT,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的眼科OCT医疗设备企业等。
而莫廷医疗能在眼科诊疗OTC国产替代上实现领先,一方面是源于其加强核心元器件自主研发生产,98%以上物料实现国产化,为OCT设备普及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公开数据,莫廷医疗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24%,现拥有179项授权专利,包含11项PCT专利。对比来看,德国蔡司2022全年研发费用达11.5亿欧元,研发费率为13%。虽然蔡司在研发投入绝对值上遥遥领先,但从比率来看,莫廷医疗对研发的笃定其实也不输国际老牌巨头。
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开拓市场,增强规模优势,实现了资源“滚雪球”式的增长。公开数据显示,凭借原创性的产品专利和研发成果,莫廷医疗正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已在超5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销售渠道,产品及解决方案遍布欧洲、南美洲、亚太等区域,覆盖全球超过8000家医疗机构。
进军海外,无疑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前,一份公开报告显示,2019年,主要医疗器械赛道出海发展的可及空间有望扩容3-9倍,其中,眼科赛道国外市场规模是国内的8倍左右。虽然随着近年来国内厂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加快市场扩张步伐,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海外市场的前景仍然十分可观。基于此,莫廷医疗的眼科OCT设备若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将对公司业绩提升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
综合起来,在原创研发实力和业务规模效应的支撑下,莫廷医疗已走出了一条较为顺畅的资本之路。天眼查显示,莫廷医疗曾在2021年1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科院下属的深圳市国科瑞华三期股权投资基金。而后在2022年3月,BV百度风投独家投资莫廷医疗数千万元A+轮融资。可以说,莫廷医疗此次开启IPO征程,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从行业地位还是市场规模来看,莫廷医疗与德国蔡司等国际龙头企业的差距还较为显著。长远来看,莫廷医疗想要基于国产化替代趋势中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持续提升自身的行业影响力,还需在增强产品力方面多下功夫。
与百度文心一言深度合作,AI能否助力莫廷医疗“换道超车”?
198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默顿·索洛凭借索洛模型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模型的核心论点之一便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3年,OpenAI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火遍全球,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新一轮技术进步的发展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AIGC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并已加速渗透至医疗健康、制造业、零售业、电信等行业。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能打开特定市场,最大原因是其契合了市场需求。
具体到眼科医疗方面,当前,眼科医疗资源在国内仍属于稀缺资源。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我国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病不断增加,近视人口数已超6亿,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国内眼科医生缺口巨大,全国共有4.48万名眼科医生,约平均5万人才有1.6名眼科医生。
这种情况下,若是眼科医疗设备智能化程度不足,依赖医生等高专业性的人力资源来驱动,供需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因此,以AI等新兴技术赋能,让相关设备更智能化、精细化,并推进大规模设备投放,对缓解专业医生的压力以及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无疑十分必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支持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不少企业正在将AI等智能技术融入产品中。如爱尔眼科结合AI与大数据开发的近视眼防控设备“云夹”,让视功能训练更直接、精准。鹰瞳科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欢瞳视康仪,也能通过650nm红光和眼肌训练两种方式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减缓近视度数增加。
市场不断推出的AI眼科设备,正在打开一个新兴市场,根据DataBridge市场研究公司预测,到2030年全球眼科医疗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026亿美元,眼科手术机器人和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主流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未来商业空间广阔。
AI赋能眼科诊疗供给侧带来的产业机遇,在企业们“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愈发清晰。
回归到莫廷医疗身上,其此前开发的国产OCT与AI相结合的智能眼科OCT筛查系统“OCT-AI”,已经证明其在智能化探索上已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而2023年以来AI大模型技术的爆发,也给了其进一步推进智能化的契机。
据悉,目前莫廷医疗已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有望把百度智能对话技术成果应用在眼科医疗器械领域,持续巩固并增强技术优势。
综合来看,眼科OCT设备的AI化毫无疑问是一个新产业风口。一般而言,当新兴且具备增长潜力的产业涌现时,会吸引大量参与者入局,引发价格内卷,降低整体的盈利水平。但这样的“羊群效应”却很难在高壁垒的眼科OCT设备领域出现,研发能力、资本投入、客户规模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做出市场认可的产品。
另外,AI医疗器械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要拿出足够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才能够上市销售,这同样需要一定时间。
因此,眼科OCT产业并非砸钱就能“大力出奇迹”,这意味着莫廷医疗等先行企业,未来的成长逻辑不会过分受到竞争加剧的挑战。未来,随着莫廷医疗等一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创新药械企业真正站上市场舞台中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或将迎来高质量价格实惠的国产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