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哲学的本质
稻盛和夫在企业中推行的“稻盛哲学,其实道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些内容和词句早在少年时代就耳熟能详,但对今天的学习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第一反应往往是轻视、不以为然。
世界上的学问分两种:一种是知的学问,一种是行的学问。 所谓知的学问,就是知难行易的问题,比如小偷开保险柜的箱子,知道密码很困难,但是一旦知道了密码,开箱就很容易;所谓行的学问,就是知易行难的问题,比如稻盛和夫所讲的六项精进,道理明了易懂却非人人都能做到,大凡涉及个人修养方面,通常都属于这一类型。
正因如此,稻盛和夫才会说: “重要的不是把名言名训装裱在镜框之中高悬于家壁之上,而是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 ”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坚持在生活、工作中践行那些理念。
稻盛哲学的本质上是行的学问,他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知行合一。
稻盛和夫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实践的,而且是提高心智最根本、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 “精进”一一竭尽全力拼命工作。
而在六项精进当中,稻盛和夫又特别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放在第一条。他说: “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 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工作。 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或人生的成功。”
“不愿勤奋工作,只想轻松舒服,那么企业当然经营不好,美好的人生也无法实现。"
在他眼里,拼命工作不仅是事业成功与人生美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自然界所有生物被赋予的义务。 比如,在环境严酷的沙漠里,一年仅会下几场雨,有些植物趁着下雨的时候迅速地发芽、长叶、开花、 结果,然后枯萎,然后它们把种子留在地表,以待来年下雨时再次发芽。 尽管这些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周,但却能不断繁衍下来。
稻盛和夫不仅是这样认为的,更是这样做的。他27岁创办京瓷,虽然一开始对经营一窍不通,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公司倒闭,不能让支持他的贵人蒙受损失。
因此,他拼命地工作,常常从凌晨干到深夜 12点,甚至到次日凌晨。刚开始的时候他更是身兼销售与技术的重担,经常是白天出去跑业务,晚上回来做研发。 他不仅要求自己这样,也要求 公司的员工们如此。
由于长期加班加点员工中传出这样的声音:““照这样拼命,身体能吃得消吗?”
于是,他召集干部开会,说道:
“我虽不太懂企业经营是怎么回事,但可以把经营比作马拉松,这是长距离、长时间的竞赛。 我们是初次参赛的非专业团队,而且起步已晚,包括大企业在内的先头部队已跑完了全程的一半。 反正我们是无经验、 无技术的新手,出发又晚,倒不如一上场就全力疾驰。”
接着他又说:“大家会说,这样蛮干,身体会垮。 说得没错,要用百米赛跑的速度一口气跑完马拉松全程,当然不可能。 但新手迟发又慢跑,就更加毫无胜算,我们至少得尽力奋起直追。
很多企业之所以垮台,并不是因为外界的经济变动,即“他律性”的原因,而是因为经营者自身的素质,即“自律性”的原因。 经营者若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便会 自毁长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但是否都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呢?生命体的基本单元是 DNA,“知”和“行”就是DNA的双螺旋, 人活着就是不断地由知到行、 由行到新知、新知到新行、新行再到新知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知、行的不断转换、促进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知者多喜于学而惮于行,行者常碌于为而讷于知;惟具使命者方能知行合一”。 修习稻盛哲学不能一味忙碌而要考虑省悟和思辨, 使其充实我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知行合一"的境界。
现在很多的经营者都注重由知到行,强调执行力,但很少有人关心怎样由行到新知。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除了柳传志总结出了 “搭班子、 定战略、带队伍”的九字真言,除了张瑞敏总结了“OEC管理法”SSTSBU、人单合一模式,还有多少企业家能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总结成可复制、可拷贝的管理理论、 管理经验、 管理模式,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呢?
如果企业要枝叶长青,经营者最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由行到知”。而在这一点上,稻盛和夫是典范,他是通过光明大道到达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实践出真知,坐而论道,只会空谈误事。 对于行,稻盛和夫强调“现场有神灵”,经营者必须时而在前线与士兵生死与共,时而返回后方阵地,斟酌作战方案,如此往来于前线与后方,才是杰出的领导者。 而现在很多的经营者往往以为“功成名就"便不再冲向前线,仅依原先的固有经验做出决策,这样企业经营失利便在所难免了。
人们通过身体力行、省身思辩,自然就可以将稻盛哲学修炼成自己的“知”。 这个 “知” 不同于最早的“知”是“新知"是“提升心性转识成智” ,是个人价值的再提高。
这样知行合一的典范对于企业家、对于各行各业各级领导 对于渴望成功的有识之士、对于一切有志于追求人生真理的管理者, 都有莫大的、难以估量的参考作用和示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