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面临麻烦或紧急情况时,往往也就是最需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和判断明智的时候。 如果在此种情况下,你觉得忧虑缠身,则绝对不可以决定重大事情。 这时,你应该立即中止这种状态,以相反的思维或心情来调整它,比如想象你处在心平气和、镇定自若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头脑冷静、明智地把事情办好。
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人则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随意哭笑的情绪表现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率真" 的性格, 是一种很可爱的人格特征。 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的人,别人容易了解,也不会对他持有戒心,而且,有情绪就发泄,而不积压在心里,这也有利于心理卫生,但是这种“率真"实在不适合在现实社会中发展。
如果你仔细想想,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天真烂漫。 但如果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会对这个人的人格发展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他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他还没长大。
清华情绪管理课强调,如果还年轻,这还没有多大关系,如果已经参加工作,或是已经过了30岁,那么别人会对他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他“还没长大"之外, 也会认为他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怎能做成大事?
此外,一个人容易哭,会被他人看不起,被人认为是一种"软弱"。而容易生气又会伤害别人。
宋女士是清华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她花了五年时间思考,终于决定改变工作状态,减少赶场演讲, 留些时间给自己种花, 看星星,重新安顿身与心。 她体悟到,工作中的快乐与不快乐,可能仅是5.1比4.9的微差罢了,中间有个阶梯,你可能爬到中间的梯子拥有恰好的平衡,也可能只走了一阶。即使如此, 你也在进步, 平衡尺上的浮标又往前游移了一格。
宋女士有个生命平衡法则,用来制衡工作与生活。 她将生命切成健康、时间、自由与快乐四块,视个人状况分配比重以及排序。 如果每个元素都不缺,反映到工作上的态度与情绪,不会有太强的差距,因而容易获得适当的平衡。
人并非注定要成为自己情感的奴隶或忧郁心情的牺牲品。 当我们履行自己作为人的职责,或执行人生计划时,并非要受制于自己的情感。 我们必须主宰、统治自己的世界,成为自己环境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大多数人的却是,当出现一束可以驱散我们心头阴云的心灵之光时,我们却紧闭着心灵的大门,试图通过全力围剿的方式驱除心头的阴云,而非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快乐、希望、通达的阳光照射进来,因此,造成了一错再错。
一门最精湛的艺术就是学会怎样清除思想的敌人-一破坏我们舒适、幸福和阻碍我们成功的敌人。 学会专注于真、善、美的事物,专注于和谐,专注于健康,等等。 这样,就容易形成健康的思想习惯。 当然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每个人来说, 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 它只需一点思维的技巧,这种思维的技巧能使你形成正确思考的习惯。
要驱除生命中的黑暗,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生命充满阳光; 要避免混乱,就得追求和谐; 要使头脑戒绝错误,就得使头脑充满真知;要远离邪恶,就得多多思索美好可爱的事物;要摆脱一切讨厌和不健康的东西,就必须深思一切怡人和有益健康的事情。因为截然相反的思想不可能同时占据一个人的头脑。
每当你觉得担忧、发愁或焦急时,每当你不自然地紧张或与自己过不去时,你就暂停一会儿,并告诉自己说:
“你可知道,这并非一种睿智聪明、思维敏锐之人所过的生活啊,这并非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活啊!这只不过是一个从未享受过正常生活乐趣、 从未享受过有意义生活乐趣的无知者的生存方式啊!”
高情商者不会对自己说: “在执行我的计划之前,我会等一等,看看我早晨的身体状况如何。 如果我不沮丧、忧郁,如果我不是消化不良,如果我的肝脏没有毛病,如果我的身体还过得去,不对自己说 不' ,那么,我会去办公室,按计划行事。
因此,人不应该成为自己心态的牺牲品,更不应该成为情绪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