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BSC)中的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
好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含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的指标组合。这两种指标又分别被称为“绩效驱动指标”和“结果考核指标”。不过,有时很难对这两种绩效指标进行严格的区分。
一般情况下,结果考核指标只能够反映一个过程的最终结果,而且最终结果往往才是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东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反映公司未来绩效的考核指标毫无兴趣。但是,公司却需要监控自己的运转情况,如流程效率、客户市场的变化和员工的感受等,并对绩效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
企业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多种角度所获得的信息,能够加深管理者对企业近况的认识,并促使其做出适当的反应。例如,“合作者满意度”、“次品率”、“市场供应及时率”等绩效考核指标并不只是单纯地反映员工努力的效果和成绩,还可以反映员工努力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对这些绩效考核指标的定期报告和讨论,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公司所发生的多种情况;一旦这些绩效驱动指标出现异常,管理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迅速采取行动。
尽管很少有企业把绩效考核指标明确地划分为这两种类型,但从1999年10月开始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理光公司(总部在日本东京,成立于1936年,是一家制造和销售摄像仪器、数码相机类产品的公司)则对绩效考核的指标进行了这种分类(见表1-1)。
表1-1 滞后指标与领先指标示例
之所以要采用领先(驱动)指标和滞后(结果)指标这种分类形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风险和责任。为了鼓励员工根据绩效指标尽快采取行动,企业甚至要求员工对驱动绩效指标负责。不过,如果员工实现了驱动绩效指标的要求,但由于中间的联系过程没有控制好致使最终的结果考核指标没有实现,企业还需要通过灵活的薪酬方案对实现驱动绩效指标的员工进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