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口红效应
金融危机的寒流,并不会让所有的行业都陷入低迷的境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口红效应”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所以,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家所要做的就是打造危机下的口红商品,只要人人都努力了,都在想方设法地卖出自己的那支“口红”,“口红效应”就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要想利用“口红效应”来拉动销售,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是所售商品本身除了实用价值外,要有附加意义。同样花几十元钱,比起喝咖啡和坐出租车来,还是看电影更有吸引力,可以带来两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持续满足感。危机时期令人绝望的境况,让人们黯然神伤,信心与快乐成为最稀缺的商品。而此时,文化娱乐产业将成为“口红效应”中的获益者。
其次,商品本身的价格要相对低廉。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人们的收入会较之以前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对消费品的购买力也会下降。对于大型投资或者奢侈品的购买在这一阶段不会赢得消费者青睐,反倒是一些价格低廉的商品,在此时会迎来销售的“春天”。
再次,商家要适当引导消费者,带动间接消费的欲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却成为了好莱坞腾飞的关键时期。在经济最黑暗的1929年,美国各大媒体就纷纷开辟专版,向公众推荐适合危机时期观看的疗伤影片。而且,不仅如此,好莱坞还就着这种经济不景气的现状,顺势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每张门票售价10美元,引来了众多观众的捧场。1930年的梅兰芳远渡重洋,在纽约唱响他的《汾河湾》,大萧条中的美国人一边在街上排队领救济面包,一边疯狂抢购他的戏票,5美元的票价被炒到十五六美元,创下萧条年代百老汇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