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论:超市里的面包为何难找

zzw167
zzw167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4 浏览

超市,作为一种外来的销售模式,正以舒适的购物环境,琳琅满目的商品,低廉的价格而赢得顾客的青睐,成为市民购物的首选之地,而且正在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席卷,从城市向周边地区渗透。逛超市,已经成为众多小资休闲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商界人士预测,不远的将来,超市和类似超市的便利店将占据国家零售业的绝对“主力”。

真正的大型超市,不同于一般的商店,它基本上已经从过去纯销售物资的百货商店演变为包括衣食住行、购物和精神娱乐在内的一切围绕人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场所,超市,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形象,一种品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围绕超市发生的光怪陆离的故事,又赋予了超市更多的内涵。

故事一

小吴夫妻都是城市的高级白领,丈夫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业务做得顺手,事业红红火火,月薪上万元。小吴在一家专门为城市中产阶级妇女服务的杂志社工作,月薪也有5 000多元。两人组合在一起,买房买车后,开始月月向银行“纳税”,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潇洒”了。

夫妻俩在单身贵族时,都是典型的“月光族”,身边都没有什么积蓄,组合成家庭后,认为家里没有一笔积蓄难以承担风险,而且要为日后要小孩做一些准备。于是夫妻达成了储蓄协议。可惜夫妻都会挣钱,也更会花钱,两人在繁华地段买了住房,周围超市林立,一有空闲,小吴就拉着丈夫,夫妻双双逛超市,看见时尚、新潮的东西,追求标新立异的夫妇总要欣赏半天,在伶牙俐齿的助销小姐的花言巧语下,往往就毫不吝啬地刷卡买下。当夫妻发现买的东西并不是紧要东西,白白打乱了自己的“储蓄计划”,于是相互反复叮嘱,不能再被人唆使而轻易掏腰包。为了说到做到,夫妻决定,以后购物,只有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写上清单,然后才去购物,不是清单“计划内”的物品坚决不买。

但每当夫妻去购买自己“最需要”的食品时,总要穿过各种服装、装饰、化妆品、家居用品等长廊。日常生活需要的食品、瓜果总放在比较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在经过琳琅满目的各类货物长廊的时候,夫妻总是不自觉地停留下来,对那些时尚物品把玩半天,不时“慷慨”地刷卡,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列入清单的必需品却成为购物高潮之后的搭头,匆匆捎上,几乎次次如此。

一年下来,夫妻工资涨了不少,但家庭里面堆积了一大堆看似时尚而一时又用不上的东西以外,存折上并没有多添一位数。夫妻很郁闷,为什么就忍不住上了超市的当呢?为什么就存不上钱呢?

故事二

2006年2月,武汉中百仓储珞狮路购物广场的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别出心裁,特地请来“猪乐队”表演歌舞让观众欣赏。“猪乐队”由9只木偶猪组成,两只唱歌,两只跳舞,两只弹电吉他,一只吹萨克斯,一只打鼓,还有一只弹电子琴。“猪乐队”着装优雅,表情各异,有穿牛仔裤的,有穿裙子的;有的戴着墨镜,有的戴着耳环。有一只皮肤深褐色的快乐猪,爆炸式长发上别着漂亮的发卡,随着音乐娴熟地扭着身体。

商家将猪乐队放在不同商品区域“巡回演出”,无论到哪,都吸引了众多的男女老少,大家看得笑逐颜开。围着“猪乐队”迟迟不肯离开超市,超市人气激增。

据悉,木偶猪个个身价不菲,差不多“一只万金”,其中,外形设计由木偶厂完成,机械设计由武汉大学相关专家负责,化妆另请专业人士,耗时3个月,才有了现在的精彩表演。

两则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却反映了超市的匠心独具,反映了一种经营策略的成功。我们说,故事一中,小吴夫妇收入不低,为什么却存不上钱,而大部分收入都送给超市了。这其中夫妻俩做惯了“月光族”固然是一个因素,超市经营所用的经营策略也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知道,超市的目标就是要让顾客尽可能地多花钱,只有钱从“上帝”口袋里转入超市的账户上,超市才有利润,才能盈利。而一般来说,顾客进入超市就存在花钱的动机,所以,我们可以说超市和进入超市的顾客存在“合作性博弈”的基础,可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超市对顾客消费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很多顾客,都是缺少物品时才会进入超市,可见顾客自身的消费却是有限和有针对性的,所以,这里就存在无限需求和计划有限消费的矛盾,按照人和集体都是理性和自私的,作为超市,它自然就想着如何让顾客在自己的“地盘”尽可能地多消费,所以它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博弈的天平向自己倾斜。

对众多顾客来说,生活消费品,特别是食品是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消费者进入超市的主要内容就是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对于超市来说,如果把顾客消费频率最高,需求量最大的物品摆在超市最前面、最抢眼、最容易找到的地方,那么大部分消费者买上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会直接离去,对那些可买可不买,甚至根本没有购买欲望的消费品可能看都没有看,更加谈不上买的可能。如果这样的话,显然对超市是不利的,因为让顾客看到、欣赏、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动机是买卖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对超市试图推销的众多商品都没有让潜在的顾客看到,超市就成为买卖消费博弈的“弱者”。因此,精明的超市总是把众多中高档商品,消费者并不急需的商品摆在显眼的地方,让顾客有更多发现、欣赏的机会。而把普通人家日日需要的食品和生活小用品放在超市里面,甚至让顾客历经艰辛,让他们在找到自己必须购买的物品之前,把超市琳琅满目的物品都“检阅”一遍。这样,超市众多的商品就得到更多的销售机会。

故事一中的小吴夫妇显然陷入超市和顾客的这场博弈陷阱。由于夫妻俩都有“月光族”的经历,都对新奇、时髦的中高档消费品有渴望拥有的欲望。因此,他们在为了购买自己的“必需品”时,就必须经过超市设立的“陷阱”,必须与各种高档时髦商品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可惜在这种欲望与诱惑的博弈中,夫妻失败了,他们的钱被掏空了。他们的钱变成了一大堆耗费大量钱财却正在迅速落伍的时髦物品,而这正是超市所希望的,所以说,他们在与超市的博弈中失败了,他们一次次挨上超市的“温柔一刀”,可这“一刀”的起因却往往是因为要买填饱肚皮的一块难以“搜寻”的面包。

至于故事二中,超市为什么要“一猪万金”来让顾客产生“快感”,让顾客在超市看免费的娱乐节目。所谓再精明,精明不过商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超市不会无缘无故让顾客在超市娱乐的,这同样是一种手段。我们知道,很多人逛超市,逛商场,本来是没有购物欲望的,但在超市待了一段时间,走走看看,总忍不住买点东西,而有人统计过,在超市待的时间越长,购买的东西也就越多,购买的欲望也就越大。商家之所以请“猪乐队”来给顾客助兴,其目的就是让顾客在超市多走走,多看看,让顾客忘记自己是来买“面包”的,让更多的商品进入顾客的“法眼”,让顾客不知不觉产生购物欲望,让顾客不知不觉掏空了自己的腰包,让超市赢得金银满钵。所以说,故事二中的“猪乐队”同样是商家的“陷阱”,同样是商家的博弈策略,只是众多的顾客自觉自愿地掉入了这个陷阱而不自察。

超市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对抗的。对于超市来说,它采取种种措施让顾客在自己的“地盘”上留下“买路钱”,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只要它出售的商品在出售那一刹那价格和价值“相符”,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实行它的策略。对于顾客来说,超市如果将自己最需要的物品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超市如果营造尽善尽美的购物环境,消费者就要警惕,这些都是超市的“温柔陷阱”,都是超市的博弈策略。

在这样的博弈中,如果消费者您有足够的钱,安心享受超市的一切,大把大把地消费,也无可厚非,毕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会花钱才会挣钱。如果你钱不够多,甚至需要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那就单刀直入,直奔主题,买上自己的必需品,然后“非急需之物勿视,非急需之物勿听,非急需之物勿闻,非急需之物勿言”,发扬雷锋似的高尚觉悟,把花钱的机会“慷慨”地让给别人吧,或许这样才能保住你那只可怜的老母鸡。当然,这是个人隐私,不要轻易外传,要不超市会关门的,那大家想合作都没戏了。

发布于 2022-07-01 09:3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zzw167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