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博弈的典型例子
假如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假定三个决斗的枪手,每人一把枪,枪里只有一发子弹,并假定他们的命中率为100%,而且每人的目标都是尽量使最少人活着并且自己也活着。最优结果是,其他两个枪手被打死,而自己活着;次优结果是,有一个枪手活着,自己也活着;第三优的结果是,三人同归于尽;最差结果是,自己被打死而其他枪手有一个或者两个活着。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仲裁人说开始时,枪手开枪还是不开枪?
“理性的”枪手是随机选取另两个枪手中的一个开枪,而不是不开枪。因为,自己是否活下来并不取决于自己是否开枪,但自己如果不开枪的话,其他人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开枪在此时是“最优的”策略。
但如果更改游戏规则,让其中的一人先开枪,他可以瞄向他想射击的任何目标,他会如何选择呢?
此时,“选择向空中放枪”则是他的“最优的”策略。因为,如果他选择一个人作为靶子,并开枪杀死了对方(假设命中率是100%),那么剩下的人将毫不犹豫地把他作为靶子。结果,他将死掉,另外两个人中的一个人将还活着。但如果他选择放了空枪,其他两个枪手因他自动解除了武装,不再构成威胁,而会将枪瞄向对方。结果是后两个枪手发生自相残杀。
在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关系就是“枪手博弈”的典型例子。
“赤壁之战”中,曹操实力最强,孙权次之,刘备最弱。孙、刘都无法单独对抗曹操。为了抵挡最强大的曹操,孙刘必须联合起来。孙权拥有六个郡的地盘和数万军队;而刘备没有地盘,只有不足两万人马。用上一节中的例子来对比,孙权是乙,刘备是丙。
通过博弈论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孙权是这个“暂时联盟”中较肯卖力的一方,所以孙权不但“火烧赤壁”打败曹操,更在此后长期承担了对抗曹操的主要任务。而刘备虽在赤壁之战中也出了力,但此后几年未与曹操打过大仗,倒是趁此机会扫荡地方势力,扩充地盘,直至占据两川,将曹操赶出汉中,又派关羽北伐,水淹七军,不但取代了孙权的地位,甚至有可能击败曹操,成为新的老大。孙权地位跌落到第三,他的策略也随之改变。
于是孙权趁关羽北伐后方空虚之机,与曹操合谋,夺取了荆州,杀死关羽。结果是同盟破裂,刘备兴兵报仇,又被孙权打败。蜀汉从此衰落,东吴也面临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如果分析一下孙权的心理,我们可能对他的背信弃义有更多同情。赤壁之战尽管符合他的利益,但到底是他出力挽救刘备,此后他不但把荆州长期借给刘备,还把妹妹嫁给了他。他尽了同盟的义务,曾与曹操大战数次,不仅损兵折将(他的大将董袭、陈武等都在战斗中阵亡),而且他自己也险些在战争中送命。从收益上说,他与刘备是“牛打江山马坐殿”,感到不平衡是正常的。
可是从对策论来看,孙权却犯了一个大错误。由于嫉妒,他过早和刘备翻脸,致使两败俱伤。虽然曹操的继任者曹丕没能抓住机会攻击孙权,一举消灭这两个敌手,但蜀和吴此后已经没有可能打败魏国了。
那么,孙权的最优策略是什么?他应该接受已经落到第三的事实,让刘备去和曹操恶斗,自己借机扩充势力,养精蓄锐,随机应变。无论结局如何,自己都能从中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