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策略相关问题解答 品牌不是核心竞争力

tangdou313
tangdou313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89 浏览

品牌是时间的产物

为什么你所信任的大品牌,几乎都有漫长的历史?比如说可口可乐、麦当劳、宝洁、联合利华。

前面说过,品牌关乎于用户心智中的占位,其实是一种信任背书与文化符号,但信任和符号的搭建并不容易,因此品牌的塑造需要花时间。

存在与时间,是品牌塑造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不要以为可口可乐现在看上去品牌很高大上,几十年前它也曾是个挺low的品牌,那时候它的广告也是叫卖式的,跟脑白金差不多的。但时间的积累,让可口可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生长出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拿一个初创品牌和老字号品牌去比拼品牌力,本来就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情,比如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名创优品和无印良品……这种品牌力的比较没有太多意义,还不如去看一些财务数据。

那么有没有短时间内成为大品牌的可能呢?

也有,但是前提是你要找到一个红利风口(比如很多互联网品牌),找到一个市场很大、但用户心智上仍然属于空白的领域,或者直接开创一个全新的大消费品类。总而言之,你要极具远见洞察,或者能够搭上时代的顺风车才行。

品牌没那么重要

以前我做乙方的时候,也会时常吐槽甲方没品位,不懂品牌云云,后来去甲方之后,面对过一些商业决策后,突然释怀了。因此我一直把早年间乙方工作的日子当做自己最中二的时期。

商业的事,归商业;情怀的事,归情怀。

商业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并追求利润,而不是打造什么伟大品牌,打造品牌只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因此品牌没那么重要,我们不要本末倒置。

企业想要打造品牌,无非是他们觉得打造品牌对自身的利益更大而已,旁人进行鄙视链的道德审判其实毫无必要,但这种“被鄙视”的压力,也是他们需要承受的成本之一。

即使是企业做公益,也有很强的公关/政府关系目的,最终依旧是为了商业利益,否则他们根本无需让你知道。

产品可以不要品牌

以前品牌可以不管产品,现在产品可以不管品牌,当然这都是极端情况。

早期传播渠道垄断,品牌有知名度就等于有了信任背书,在央视投了广告,就代表受权威媒体、受广大人民认可了,因此几乎卖什么都行,那个时候品牌多元化扩张也相对容易。

但现在,产品体验与品牌口碑强相关,极端情况下产品甚至可以不做品牌,因为产品无处不品牌。口碑的重要性凸显,背后是媒体环境的变化,普通用户拥有了更多表达权利及影响力。

今天,产品脱离品牌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互联网产品中,可以把产品的每次迭代、运营动作都认为是顺带的品牌推广,品牌可以通过产品本身来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在互联网产品中,产品、运营、市场岗位职责已经相互融合了。

根据我跟一些朋友聊天发现,优质的互联网产品在日常中并不太需要品宣,增长才是其关键(当然品宣可能会有助于增长),而不少互联网产品的品宣,目的并不是to C,而是to VC和其他需要。

品牌不是核心竞争力

不要忽视品牌,但也不要迷信品牌。

从更宏观的角度上看,品牌在一些行业变动、红利机遇面前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品牌价值只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手握现金流比品牌价值重要多了。

不要把品牌神化了,如果品牌那么有用,诺基亚就不会死的那么快了。不要说只懂抓红利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为不抓住红利你可能会被很快颠覆掉,而品牌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先上车后补票”的,野路子干掉正规军一点不稀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没那么大关系,企业的护城河是某种竞争壁垒,而不单是品牌二字。

当然,品牌是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的,别人信任你的品牌、认你的品牌,你在许多层面上的沟通成本、说服成本会降低很多。但品牌依旧是结果,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

品牌将会逐渐失灵

最后说一个挺远但是挺残酷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让品牌价值凸显,用户会更愿意为高溢价付费,但事实上未必如此。

不少研究报告都指出,用户的消费心态开始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品牌,同等价格下,用户对质量的追求远高于品牌,品牌溢价效应其实在降低。这在一二线白领及服装品类中表现最明显。

日本早有第四消费时代的说法,国内消费层次众多,但随着新生活理念的逐渐流行,品牌或许会逐渐失灵。

品牌是否失灵,关乎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文化,这是个复杂而宏大的探讨,但至少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些“去品牌化”的理念正在今天逐步流行。

发布于 2022-07-09 18:4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tangdou313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