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如何投资 这些潜规则你都知道吗
第一条:创业项目也讲等级
资本市场本身是多层次的,投资机构和企业处于不同的地位。大资金和小资金在智慧上并无必然区别,正如卡车司机并不一定比跑车司机更有技术。
这一区别首先是融资规模,私募时大项目金额已经相当可观, IPO时更涉及数亿元的股票承销。第二是成本,不同水平的基金运作成本相差悬殊,不够重的项目获得的投资收益根本无法覆盖大基金的成本。大的投资机构有摩根、凯雷、软银;中型的有联想投资等大陆、港台以及刚进入中国试水的海外基金;小型的基金多由海外证券机构或华裔发起,专注于这个行业。
风险投资行业虽然没有明确的分级制度,但具体到适合该分级的企业,其分级制度并不明确。
原则2:越多越贵,越多越好
风险投资家首先在国内“试水”阶段投资的项目一般只有十几万、一百万是不多见的。
伴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声名,投资中国的 VC募集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对于 VC来说,投资两百万美元的项目和投资两千万美元的项目花费的时间差不多。因此,总体上呈现出愈投愈贵的现象。但是投资机构又有一个分散风险的想法,中国 IT业计划投入1亿美元,投资50个项目,远低于集中投资5个项目。
在这个风投的选择上,摩根、英联和鼎辉三家联合投资了2600万美元投蒙牛,这就是2002年10月的例子。三大投资机构单独管理成百亿资金,其目的无非是分散风险。另一个动机是搭便车,一家机构花精力研究项目,其他机构则直接跟进。搭便车的机构不但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杠杆。
例如,在完成项目评审后投入1000万元后,其他3个机构分别跟进1000万(企业共获得4000万),对于牵头机构来说,相当于1元带动4元,杠杆率为1:4。
法则3:重视关系
商业计划书寄出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会在五分钟内被否决。投行界条条框框本来就很少,虽然有规则但投行界和不投行界往往是一念之差。
并且,在到处都有风险的情况下,向朋友介绍的企业总比向完全不了解情况的企业的企业要强。投资银行、专业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咨询公司)、金融媒体和被投资企业组成了一系列交叉“圈”。回顾一下,成功获得投资的企业90%以上都是由圈内人士推荐而获得的。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风险投资对企业家性格的高度重视。因此,从熟悉和信任的人那里获得商业界人士的信息将会受到风险投资的极大关注。
第四条:地缘关系
在北京和上海,风投机构和风投投资人最喜欢去北京。而且,像硅谷这样的海外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家一般都只投资于方圆30公里以内的公司,如果想要得到这些公司的资金,就没办法自己搬进去。
理由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风险投资本身就是要怎样去建立公司,如果风险投资家每3个月去公司拜访一次,通过电话和管理层沟通,那肯定是没有效率的。
只有与其他董事,或与公司高层有很密切的联系,一个礼拜去拜访一次,与他们讨论业务发展的情况等等,才能起作用。因此一般的风投公司都会把目光投向他办公室附近的一些公司。
第五条: VC是最昂贵的融资方式
从实质上说,融资是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关于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要知道要关心基金对自己的估价,但却不知道基金对自己也有估价。
这一价格就是期望回报:从被投资公司成功退出时得到的内部收益率,乘以实现成功退出的概率。期望收益率取决于资金拥有者的“贪心”程度,这是一种主流的量化模型,简称 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例如,某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3%,国债收益率为3%,按此计算,投资者期望的年收益率为48%!简而言之,如果3年后投资者能成功地从公司撤出(公司上市或高溢价出售),那么总回报率就会超过324%。那就是一千万,三年后拿走三千二百四十万。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企业的卓越表现,成功上市的风险投资公司获得的回报远远超过300%。
显然,风投被接纳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融资方式,资金的估价公式客观地说明了风险投资期望高回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