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经济的秘诀
在消费者眼中,便宜与免费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免费经济学”告诉我们,零价格是一种市场,其他价格的却是另一种,很多时候甚至是广阔市场与毫无市场的差别。“差不多免费”和“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差距,正因为如此,微小的收费也会招致失败,你永远不会发现Google出现在你的信用卡账单上。
克里斯·安德森的这一观察,与他在《长尾理论》中的思路一脉相承。他在长尾理论中提到了如何理解免费的力量,并列举了最广为人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免费增值模式,首先用免费服务吸引大批用户,然后说服其中的某些人升级为付费的“高级”用户,换来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性能。比如,Skype免费提供基本的互联网通话服务,而互联网之外的网络通话则是需要付费的,一个典型的网站通常遵循1%法则——1%的用户支撑起其他99%的人可以免费享受基本服务。
免费的秘诀并非只此一途。 Google尽管产品全部向消费者免费开放,但它却可以从广告商那里赚到数十亿美金,其他的如雅虎按页面浏览量付费的横幅广告、Amazon按交易付费的 “会员广告”……但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接着兴起的是下一波广告模式:付费的内置搜索结果以及对某些特定人群的第三方付费。所有这些策略都建立在这个原理上:通过免费赠品可形成偏好显著的受众,为影响他们,广告客户愿意付费。
安德森在《经济学家》杂志专刊《2008年的世界》中发表文章认为,2008年将是免费年,网络上的免费经济模式已经成为趋势,进而影响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重新定义了商业边界之后,免费将是更新更大的经济来源。
由此看来,天下还是有免费午餐的,只不过那一定是有别的人支付了费用。在互联网经济中,谁会是最终买单的人?目前看来,似乎消费者是胜利的一方,只是我们面对免费的诱惑,不能忘了马云的话:“免费是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