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协的目的
利用外协的目的一向是随着工业、社会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今后也同样会发生变化。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般所谓外协的目的可归纳如下:
1.补充技术能力的不足
生产厂缺少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或零部件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利用外协来补充。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
(1)从本厂的生产量来看,为了取得该项产品的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资金,而筹措该项资金或者有困难,或者即使能够筹到需要的资金,但根据需求预测来估计,投资的危险性也很大,或是开工率低,很不经济。
(2)该项技术对本厂来说,只不过是生产工序的一部分,并非本厂生产技术的主导工序。因而,引进和持续利用该项技术都有困难,而且很不经济。
(3)其他厂商拥有高度的技术,无论在产品质量或成本方。面,外协都比本厂自制有利。在上述情况下,利用外协是最理想的。
2.应付需求的变动
需求是经常变动的。如果在营业兴旺时有足够的人员和设备,那么在营业萧条时便会出现过多的闲散人员和设备,这样就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防止这种危险,生产厂只保持安全范围以内的人员和设备,而对于超出这种能力范围以外的部分利用外协作为补充。为了补充一时的能力不足而利用外协的情况固然是常见的,营业萧条时的不良后果全部由协作厂承担的做法虽然已经构成社会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以这种目的来利用外协的事例到处可见。
3.降低成本
因为一般协作厂多为中小企业,它们和大企业相比,工资级别较低,间接生产人员较少,所以它们的劳务费、管理费都比较低,因此,利用外协就能降低产品或零部件的成本。然而,近来中小企业的工资也有显著提高,因此,对这一利用外协的目的就有必要重新加以考虑。
4.其他
除上述各项外,出于生产厂的政策性考虑以及其他理由,利用外协的情况还可举出下列各项:
(1)减少流动资金。
(2)分散危险性作业。
(3)扶植、加强有特定联系的协作厂。
(4)确保劳动力,预防工运形势的突然变化。
(5)其他。
在上述各项利用外协的目的中,“补充技术能力”是最受重视的。这里重要的是,生产厂要进一步研究利用外协的目的,努力实现实质性的利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