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失调的现象及后果

李余多多
李余多多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5 浏览

文化失调的现象及后果

  1.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失调

  伴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转型,政治环境日益宽松,我们从一个独唱的社会转化为一个复调的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文件语言、社论语言、官方语言与生活语言、百姓语言之间格格不人的现象,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学界话语、民间话语的脱节,没有真正进人私人空间,出现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失调。

  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在政治信念的建设上,延续了旧的思维方式,只强调应然的道德层面,忽视了可行的操作层面,没有及时构建一种复杂的、丰富的语言系统,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舆论宣传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脱离,出现词不达意或言不由衷的情景。二是某些政府官员说法与活法的脱节、言行不一的腐败行为给人民群众带来反感,影响着政府威信,甚至导致信心、信仰、信任危机,造成社会的失信和混乱。三是全球化、市场化等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人们思想和生活上的西方化、金钱化、无灵化等精神匾乏现象。四是一些地区在某些时候出现的思想领域的混乱,导致价值观念的扭曲。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过渡失调将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也会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2.文化建设的城乡与区域失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却相对贫乏,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相对于城市文化要素的集聚和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投人水平,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十分落后,导致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过大和不协调;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中国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各种公共文化设施与大众传播媒介也相对落后,也就是说我国文化建设存在城乡与区域失调问题。文化建设的城乡与区域失调的直接后果是我国乡村与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落后,构成了其经济贫困的“马太效应”。调查资料显示,农村贫困户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其进取精神也就越差;贫困农户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农户的收人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系。几乎在所有的贫困地区,经济贫困、文化滞后、观念保守陈旧,三者相互影响制约,互为因果条件。

  因此,从文化的视角看来,我国减少城乡差距、扶助或减缓贫困的努力,不应只是帮助贫困者暂时增加一些收人,还应包括传统经济道德的转变,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和传统人格与行为的重塑。要实现我国农村的发展、偏远地区的脱贫,就必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文化移人、文化冲击以及与之伴生的文化重构;消灭“文化”的贫困和改造贫困的“文化”需要逐渐在传统的社会与文化化过程中不断介人现代文明的影响。党的十七大强调“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川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的关心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3.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失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持续的飞速发展,文化上的迷茫却在不断加剧。相对于经济的发展繁荣来讲,文化的发展繁荣大大逊色,其结果是物质文化虽然很发达,但精神文化却处于滞后状态。这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失调导致的后果是人们的精神匾乏,尤其是青少年的失衡心理。

  一是“暴发户”效应与“官本位”传统导致社会心理失衡。部分“暴发户”并没有响应“先富带动后富”的号召,而是在倡导不良的社会风气:鱼翅席、黄金宴等大肆挥霍浪费,黄、赌、毒等目无法纪。理想主义遭到践踏,实用主义大行于世。二是文化营养失调导致青少年的错误欣赏和模仿以及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暴力文化教育充斥影视、网吧、报刊,孩子们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对暴力接受与欣赏的习惯,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只要暴力用在合适的地方,就是正确、美好、艺术的。据调查,在一些学校里,常常有个别学生为满足自己上网、玩游戏机和吃零食等欲望,强行向别的学生索要“零花钱”,如果碰到稍有不从的,就以拳脚还以“颜色”,直到被欺负者顺从为止。更不可忽视的是这一部分孩子自觉不自觉地抱成团,“他找人打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找人打他们”?这种“以暴制暴”现象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恶性循环。

  道德与精神的时代匾乏症,不是科技扩张、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精神文化发展相对不足所为,其表现就是文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调:尽管我国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文化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还较为突出。目前,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只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使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匹配,解决文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调,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日趋旺盛的需求。

  4.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的失调

  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在《社会变迁》一书中,从文化功能与文化起源相结合的角度,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然后再将非物质文化又分为宗教、观念一类的精神文化和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习惯一类的调适文化。由此看出,从层次上看文化由物质或者环境、制度或者行为、精神或者观念文化构成。在我国文化的建设中,由于制度文化与观念建设的失调,导致先进的观念文化由于缺乏制度保障,难以落实和体现。例如,近几年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为中的先进观念文化,得到了党内外、全国上下的拥护。但是,对于党中央的一系列要求和有关方针环政策,在一些地区却出现了宣传得多、落实得少,一些领导干部口头讲得多、实际践行得少的现象;不少领导干部工作中并没有把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理念真正变为自己的执政之要。主要原因就是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的失调:一方面没有用先进的理念文化指导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落后于观念文化,缺乏科学可行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执行力不够,使得出台的制度和政策得不到落实,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必须看到,制度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处于纽带作用,它是表层的物质文化与深层的精神文化的桥梁。理念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和落实,并体现于物质文化之中,关键是制度的保障和引领。制度是文化力,也是发展力。西方和我国的发展与改革实践已经证明,作为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和各种组织公共产品的良好的政策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是促进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地区之间的差距和发展快慢,诚然有客观上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制度因素的差距。

  5.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的失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中国软实力的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两百年来与西方文明的竞争中,古老的中华文明落到了下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已经达1.6万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却存在巨大的逆差,在文化输入与输出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调。据报道,目前整体上我国文化产品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大于5:1。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不好、价格不高;另一方面,世界缺乏对中国的全面了解,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将是一种威胁。进而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不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不利于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伴随我国进人21世纪头20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及加人世贸组织后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中国文化产业也步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一方面对外开放不断加快,使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文化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多方面的力量,注意利用教育国际化、旅游国际化、经济国际化、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信息技术等途径和手段大力推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发布于 2022-12-31 13:1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李余多多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什么是文化失调
文化失调的应用价值
文化失调的现象及后果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