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查兰的人生经历
拉姆·查兰生长在北印度的一个乡野小镇,在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MBA之后,他留校执教数年。之后他专注于自己的咨询和企业训导工作,是闻名世界的管理顾问,虽然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是他的基地,但他在那里度过的时间非常之少,他居无定所,云游四海,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又一个富于挑战性的商业难题,他的下一个客户是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企业执行官们。
拉姆·查兰的客户是包括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在内的无数位财富百强公司的CEO,但他从来不曾在幕后插手公司内务。不同于大多数的顾问,他没有自己的网站,没有自我宣传的包装,他的业务和声望都来自口碑,了解他的同行这样评价他:"他是印度的传奇人物,做顾问就是他的一生。"查兰一边脚踏实地地为企业出谋划策,一边源源不断地出版各种形式的书籍和文章来配合他的咨询工作,他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和《财富》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他的著作行销四海,获奖无数。其中包括畅销书《执行》(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2002);《所有行业都是增长型行业》(Every Business Is a Growth Business,1999),以及《面对现实》(Confronting Reality: Master the New Model for Success,2004)等。
身世对于很多卓越的印度管理思想家来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拉姆·查兰也不例外,他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全家的生活来源于一间小小的鞋店,家庭中人人都要出力,生意才能运转,于是做鞋、卖鞋和修鞋成了生活的全部,否则,整个家庭将会面临饥馑甚至死亡。这份家庭产业不仅为拉姆·查兰提供了教育费用,也使他懂得了商业敏感的重要性,正是这份敏感消弭了成功的印度水果小贩和大公司CEO之间的区别,两者都必须掌握生意场上的普遍规律:现金流、利润、快速周转和稳健发展。
拉姆·查兰为CEO们提供的建议顺应着商业活动的起伏,行情的低谷阶段也有潜在的机会,这个时期最宜未雨绸缪,不失时机地谋求革新,促进与客户及供应商进行之间的交流,公司必须在竞争开始之前降低自己的底线。我们不难将拉姆·查兰想象成一个拳击教练,他会在中场休息时为处于劣势的拳击手鼓劲:"躲在角落里永远也赢不了,冲上去打吧!"
拉姆·查兰一边做着训导,一边仔细观察,他试图解释为什么管理会出现偏差,就像做蛋奶酥,所需的原料一应俱全,分量恰到好处,可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成型。他的结论是作为领导人,光有远见和抱负是不够的,如果在操作和贯彻中出现败笔,远见和抱负就成了海市蜃楼,而得力的执行有赖于合适的人选从事合适的工作,这些人得知道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企业的高层必须要有商业敏感,他们的失败来自于起用了不合适的人,即使这些人有很好的口碑。拉姆·查兰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进了书里,这就是与拉里·博斯蒂合写的《执行》。在书中,查兰和博斯蒂强调了企业领导人深入参与企业运营实践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位企业领导者来说,他的真正任务应该是领导人员、战略、运营这三大流程,而非仅仅制定所谓的"远景目标",然后把实现目标的任务放手交给他人。成功的公司需要具备强劲的领导力,而这种领导力的培育需要公司上下的齐心协力,公司内部应建立一条管理通道,良好的沟通必不可少,出色而高效的董事会是CEO的坚强后盾,每一位员工都不可或缺,他们既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又不能疏忽与他人的合作,既要明确公司的整体计划又要找到自己的个人定位。在美国, 《执行》的销量高达30多万册,被列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迈克尔·戴尔曾经这样说:"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CEO,或者如果你已经是一名CEO,并希望保住这份工作,我都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并将其中的原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
2003年,《执行》推出了中文版,至此,《执行》已被翻译成12种文字。查兰在《执行》中文版序言中所说,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在最近的20年时间里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几近两位数的增长,但要维持如此之高的经济增长率本身就需要人们对执行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同年年底,查兰以"执行的智慧--中国企业执行力"为主题,在他的首次中国之行之中带来了30多年来实践中提炼的精华案例和理论体系,同各位业界精英就中国企业的执行状况展开讨论。
拉姆·查兰信奉积极主动、身体力行的管理方式,他是数字时代亲历式管理的倡导者,他的管理风格来自于实践与多年的行业经历,做企业执行官们的训导不同于一般商学院的教授,他的身上少了些学院派的矜持,多了点亲和与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