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表现者陷阱的高表现者的陷阱类型
1.“完美”陷阱
对于那些高表现者来说,追求完美几乎是一种本能,而表现之一就是“100分成瘾”。
这种追求有助于ta们高效、快速地实现一些细小的目标。但与之相应的是,在所有的任务面前,ta们会习惯性地照单全收,认为这些事自己都必须做,而不懂得放弃和取舍。而且,这些人往往由于能力出众,而会在生活中拥有更多机会——当面临更加多样、复杂的人生选择时,一切看起来都很重要,这些人会难以分清哪件事对自己来说更重要。高表现者都会让自己盲目地保持忙碌的状态,而迟迟没有学会生活。并且会因为要在各项任务上都交出令人满意的“作业”,而不断挤压自己的时间,忽略一些似乎是“不重要”的事情。然而这些人觉得这样的忙碌是理所当然,甚至于谈论忙碌时,常常带着某种自豪,因为认为这样的状态才是成功该有的状态。但是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没有比高效地做无用功更无用的事情了。”
2.“冒充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也属于常常会困住高表现者的状态。这样的人虽然成功,但总觉得自己是一个骗子,ta们不能从内心接纳那些外界认可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缺点和消极面。Ta们会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外部的因素,比如时机、运气;而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与取得的成绩并不相符。
3.“野心陷阱”
高表现者还容易陷入的一种圈套是拥有一种盲目的野心。
这种野心不同于竞争精神,在很多时候,ta们会陷入想要“赢”的感觉,这种感觉甚至比真正的目标达成要更为重要。当ta们陷入这种被肾上腺素支配的狂热中时,会来不及思考每个行为背后的意义,而是迫不及待地要获得每一场胜利——无论是一笔交易、一场谈判还是一次争辩。
当ta们想要赢的时候,会表现得十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只要还没有获得胜利,就会想方设法坚持下去。然而,ta们总是来不及去享受、庆祝和总结自己的胜利。当达成一个小目标时,ta们会忙着进入迎接下一个挑战的状态中。
4.“比较”陷阱
高表现者会有一种习惯性的“考试心态”,即将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建立在他人的评价基础上。Ta们擅长在有他人提供“标准试题和答案”的情况下获得高分,而不是自己提出问题、找到答案。
同时,对于高表现者来说,ta们需要时刻保持“比别人更成功”的状态,或者,至少在自己的同龄人中,需要是最成功的那一小拨人之一。因此,ta们会将自己时时刻刻都放到和他人比较的维度上,这些“比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需要拥有相对更多的金钱,更好看的外表,或者更幽默的见识和谈吐。当ta们受到挫折,比如感到自己在某个方面并不如人时,就很容易产生嫉妒、焦虑、自我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