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及共享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释无边
释无边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70 浏览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及共享燃气灶。背景技术:[0002]燃气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相比电磁炉,适用锅具更灵活,烹饪效果更好更适合我国的烹饪习惯,因此更受人们喜爱。此外,燃气灶的火力调节几乎是无级调节,使用更加灵活。目前,家庭中基本都采用燃气灶的形式,款式多种多样。[0003]燃气灶虽然十分好用,但是通常还是只能局限于个人家庭内进行使用,其结构本身较为复杂,控制程序多,因此迟迟没有进入共享领域。技术实现要素:[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及共享燃气灶。[0005]第一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包括灶体内的点火装置,设置在燃气管道中的主燃气电磁阀,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继电器;控制器分别与继电器、主燃气电磁阀连接;点火装置通过继电器与电源连接;[0006]控制器用于检测用户账户,若用户账户还有余额则控制继电器闭合以及控制主燃气电磁阀开启。[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和服务器,微控制器分别与继电器、主燃气电磁阀连接,微控制器与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0008]服务器用于检测用户账户,若用户账户还有余额则向微控制器发送确认信息;[0009]微控制器用于根据确认信息控制继电器闭合以及控制主燃气电磁阀开启。[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采集共享燃气灶的编号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还用于根据编号信息向共享燃气灶发送确认信息。[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微控制器通过电源适配器与电源连接。[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源和继电器之间的手动开关。[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也通过继电器与电源连接。[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人体感应装置和设置在燃气管道中并与主燃气电磁阀串联的次燃气电磁阀;在燃气管道内,燃气依次流经主燃气电磁阀和次燃气电磁阀;人体感应装置和次燃气电磁阀连接;[0015]人体感应装置用于检测灶体附近的人体,若没有检测到人体则控制次燃气电磁阀关闭。[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感应装置。[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收发器和处理芯片。[0018]第二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共享燃气灶,包括上述的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0019]通过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及共享燃气灶,通过控制器来根据用户账户是否有余额来控制燃气管道和点火装置的通断,有效的对燃气灶进行使用管理,实现了一种共享燃气灶的目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燃气灶场合的灵活性,尤其是公寓内,还能够节省某些偶尔做饭人群的花费。附图说明[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1]其中:[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3]上述附图中:1、点火装置;2、电源;3、控制器;31、微控制器;32、服务器;4、继电器;5、主燃气电磁阀;6、电源适配器;7、手动开关;8、风机;9、人体感应装置;10、次燃气电磁阀;11、燃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26]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包括灶体内的点火装置1,设置在燃气管道11中的主燃气电磁阀5,还包括电源2、控制器3、继电器4;控制器分别与继电器4、主燃气电磁阀5连接;点火装置1通过继电器4与电源2连接;[0027]控制器3用于检测用户账户,若用户账户还有余额则控制继电器4闭合以及控制主燃气电磁阀5开启。[0028]其中,在实际工作时,当控制器3检测到当前账户还有余额时,就控制继电器4闭合以及控制主燃气电磁阀5开启,此时点火装置1与电源2之间接通,点火装置1能够正常工作,通往灶体的燃气管道11畅通,燃气能够到达灶体,使得燃气灶能够开始运作。[0029]其中,电源是指220v的民用交流电。余额则可以包括金钱,也可以是可用时间、可用次数等。[0030]通过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及共享燃气灶,通过控制器3来根据用户账户是否有余额来控制燃气管道11和点火装置1的通断,有效的对燃气灶进行使用管理,实现了一种共享燃气灶的目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燃气灶场合的灵活性,尤其是公寓内,还能够节省某些偶尔做饭的人群花费。[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数量不多,且共享燃气灶设置的区域单一时,比如只在某个楼层中设置几个燃气灶来方便该楼层的使用,不完全对外开发,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控制器可以是一台计算机装置,通过一台计算机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该计算机装置具有存储器,存储有每个用户的账户信息,包括名称、余额、时间等。该计算机装置能够查询用户的余额情况,进而来控制继电器和主燃气电磁阀。[0032]再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3包括微控制器31和服务器32,微控制器31分别与继电器4、主燃气电磁阀5连接,微控制器31与服务器32无线通信连接;[0033]服务器32用于检测用户账户,若用户账户还有余额则向微控制器31发送确认信息;[0034]微控制器31用于根据确认信息控制继电器4闭合以及控制主燃气电磁阀5开启。[0035]其中,在该实施例中,是考虑用户数量庞大,需要建立服务器32来集中处理,使其能够提供管理效率。具体的,通过服务器32来存储庞大的用户数据,燃气灶附近设置的微控制器31则只用来根据确认信息来控制继电器4闭合以及控制主燃气电磁阀5开启,不需要具备强大的存储能力,对于微控制器31的芯片也不需要高性能,满足需求即可。[0036]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采集共享燃气灶的编号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还用于根据编号信息向共享燃气灶发送确认信息。[0037]其中,移动终端采集编号信息的方式可以采用扫码,码又包括条形码和二维码等。此外,还可以直接输入燃气灶的编号。[0038]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显示码的展示牌,该展示牌具有背光灯,使得用户在较暗环境下也能准确扫码。[0039]再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微控制器31通过电源适配器6与电源2连接。[0040]其中,微控制器31还可以通过独立电源进行供能。[0041]再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源2和继电器4之间的手动开关7。[0042]其中,手动开关7主要用于防止微控制器31故障而导致点火装置1持续通电,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当微控制器31通过电源适配器6与电源2连接时,手动开关7还用于在用户要使用时,才对微控制器31进行供电,不但省电,还能防止微控制器31持续通电,从而损耗加速。[0043]再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风机8,风机也通过继电器与电源连接。[0044]其中,风机8与点火装置1并联,继电器4作为干路总开关,控制两者与电源2之间的通断。[0045]再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人体感应装置9和设置在燃气管道11中并与主燃气电磁阀5串联的次燃气电磁阀10;在燃气管道11内,燃气依次流经主燃气电磁阀5和次燃气电磁阀10;人体感应装置9和次燃气电磁阀10连接;[0046]人体感应装置9用于检测灶体附近的人体,若没有检测到人体则控制次燃气电磁阀10关闭。[0047]其中,图中燃气管道11上的箭头即为燃气的流通方向;串联次燃气电磁阀10对燃气进行联锁,并通过人体感应装置9来控制,能够防止在燃烧时,人离开后而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0048]在一个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感应装置。[0049]其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感应装置,比如声波探测、激光收发器等等。[0050]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收发器和处理芯片。[0051]其中,红外收发器用于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线以及接收人体辐射并产生对应的负荷电流,处理芯片则用于根据负荷电流进行分析处理,并控制次燃气电磁阀关闭。[0052]其中,处理芯片也可以直接为微处理器,将红外收发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即可。[0053]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共享燃气灶,包括上述的共享燃气灶的控制装置。[005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00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发布于 2023-01-06 23:2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释无边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