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观景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背景技术:[0002]观景台是指为游客提供观赏高处风景、小憩的场所。目前,在景区、公园和湖岸等场所的观景地点中,通常会设置观景台,用于供游客站立,以更好地欣赏美景。[0003]如申请号为:cn201921130021.x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景区使用且安全性能高的观景台,包括第一观景台、第二观景台和环形观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景台的外围设置有喷泉台,所述喷泉台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泉口,所述喷泉台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观景路,所述第一观景台的下端设置有隧道口,所述喷泉台上且在隧道口处均设置有通道,所述隧道口的内部设置有隧道,所述隧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休息区,所述休息区的中间设有防滑垫,所述第一观景台的上端中间设有第二观景台,所述第二观景台的上端周围设有第二观景台护栏,有益效果:第一观景台护栏、第二观景台护栏、第一楼梯扶手和第二楼梯扶手的设置是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观景台上的安全措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能够安心游玩的好环境。[0004]现有的观景台多为固定式的建筑结构,大多只有一层或者二层,观赏平台位置固定无法改变高度,使得游客在观赏景观只能通过单一视角进行观赏,局限性高,灵活性较低,且现有可升降的观景台在升降时会将进入观景台的通道关闭,导致后续游客短时间内无法进入观景台进行观赏,实用性不高。[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以解决现有观景台多为固定式的建筑结构,大多只有一层或者二层,观赏平台位置固定无法改变高度,使得游客在观赏景观只能通过单一视角进行观赏,局限性高,灵活性较低,且现有可升降的观景台在升降时会将进入观景台的通道关闭,导致后续游客短时间内无法进入观景台进行观赏,实用性不高的问题。[0007]本实用新型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0008]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包括安装基座,观景平台,楼梯定位块,随动楼梯机构,剪叉升降机构和电动推杆;所述安装基座通过螺丝拧接在地面预制混凝土基座的预留螺栓上;所述观景平台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杆;所述楼梯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一侧托板的顶部;所述随动楼梯机构由楼梯踏步板、轨道滑块和随动杆组成;所述楼梯踏步板转动连接在随动杆的内侧;所述轨道滑块插接在楼梯定位块的内部;所述随动杆的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轨道滑块的一端,且随动杆的另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观景平台一端的固定板内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由上固定杆、下固定杆、连接杆和同步杆组成;所述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中部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同步杆转动连接在上固定杆的底端;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同步杆的杆体,且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的内底面一侧。[0009]进一步的,所述剪叉升降机构在安装基座的内部设有两组,且两组剪叉升降机构为对称设计,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两侧和观景平台的底面两侧均分别设有连接块和限位块,且连接块与限位块在安装基座的内部和观景平台的底部为同侧设计,所述限位块的块体内部设有限位槽,所述上固定杆顶端和下固定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安装基座和观景平台的连接块内,且上固定杆底端的同步杆和下固定杆的顶端分别插接在安装基座和观景平台的限位槽内部。[0010]进一步的,所述随动杆在楼梯踏步板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且两个随动杆为平行设计。[0011]进一步的,所述楼梯踏步板的截面形状为“t”形,且楼梯踏步板竖板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在随动杆的杆体内部。[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伸出随动杆的部位设有随动栏杆架,且随动栏杆架的内部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在随动栏杆架的内部设有两根,且联动杆为平行设计,所述联动杆通过杆体的销杆转动连接在随动栏杆架的内部,所述随动栏杆架的被联动杆穿过的部位设有长条形的避让槽。[0013]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滑块的末端为“山”形设计,所述楼梯定位块的内部一端设有两个支撑块,且支撑块插接在轨道滑块末端的支撑槽内部。[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5]首先,该装置的剪叉升降机构能够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带动观景平台进行升降,改变观景平台的高度,使得游客能够通过不同高度对景观进行观赏,解决了传统建筑式观景台无法改变观景角度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0016]其次,当该装置的观景平台在升降时,随动楼梯机构能够跟随观景平台的高度自动改变楼梯踏步板的角度和形态,使得单个的楼梯踏步板能够始终处于平整的状态供游客上下观景台,且楼梯踏步板两侧的随动栏杆架同样能够跟随观景平台的升降改变角度和形态,供游客手扶上下以及保护游客上下观景台的安全,解决了传统升降式观景台在升降式会关闭进入观景台的通道造成游客短时间无法进入观景台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0017]再者,当随动楼梯机构改变楼梯踏步板和随动栏杆架的角度和形态时,轨道滑块能够在楼梯定位块的内部滑动以适应随动楼梯机构的位置变化,保证了随动楼梯机构在观景平台升降时能够稳定的为游客提供上下观景平台的通道,且楼梯定位块的内部设有支撑块,能够避免楼梯定位块因为轨道滑块的移动造成内部出现空缺被游客踩踏后凹陷的现象发生,使得轨道滑块能够稳定、顺畅的在楼梯定位块的内部移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变观景平台高度后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底部结构示意图。[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随动楼梯机构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c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0028]1、安装基座;2、观景平台;3、防护栏杆;4、楼梯定位块;5、随动楼梯机构;6、剪叉升降机构;7、电动推杆;101、连接块;102、限位块;1021、限位槽;401、支撑块;501、楼梯踏步板;502、轨道滑块;503、随动杆;5011、支撑杆;5012、随动栏杆架;5013、联动杆;5021、支撑槽;601、上固定杆;602、下固定杆;603、连接杆;604、同步杆。具体实施方式[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32]实施例:[0033]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003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升降观景台结构,包括安装基座1,观景平台2,楼梯定位块4,随动楼梯机构5,剪叉升降机构6和电动推杆7;安装基座1通过螺丝拧接在地面预制混凝土基座的预留螺栓上;观景平台2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杆3;楼梯定位块4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1一侧托板的顶部;随动楼梯机构5由楼梯踏步板501、轨道滑块502和随动杆503组成;楼梯踏步板501转动连接在随动杆503的内侧;轨道滑块502插接在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随动杆503的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轨道滑块502的一端,且随动杆503的另一端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观景平台2一端的固定板内部;随动杆503在楼梯踏步板501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且两个随动杆503为平行设计,如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6和附图7所示,该设计使得无论观景平台2在任何高度的情况下,随动杆503的一端能够在跟随观景平台2改变高度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平行的位置状态;剪叉升降机构6由上固定杆601、下固定杆602、连接杆603和同步杆604组成;剪叉升降机构6在安装基座1的内部设有两组,且两组剪叉升降机构6为对称设计,安装基座1的内部两侧和观景平台2的底面两侧均分别设有连接块101和限位块102,且连接块101与限位块102在安装基座1的内部和观景平台2的底部为同侧设计,限位块102的块体内部设有限位槽1021,上固定杆601顶端和下固定杆602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安装基座1和观景平台2的连接块101内,且上固定杆601底端的同步杆604和下固定杆602的顶端分别插接在安装基座1和观景平台2的限位槽1021内部,如附图2和附图5所示,该设计使得剪叉升降机构6能够在电动推杆7的作用下带动观景平台2进行升降,改变观景平台2的高度,使得游客能够通过不同高度对景观进行观赏,且两组剪叉升降机构6的设计使得观景平台2的升降更为平稳,限位槽1021能够保证观景平台2不会过度升降造成安全事故,解决了传统建筑式观景台无法改变观景角度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上固定杆601和下固定杆602的中部通过连接杆603转动连接;同步杆604转动连接在上固定杆601的底端;电动推杆7的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同步杆604的杆体,且电动推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基座1的内底面一侧;所述电动推杆7与外部的控制开关和电源电性连接,其具体结构与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累述。[0035]其中,楼梯踏步板501的截面形状为“t”形,且楼梯踏步板501竖板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支撑杆5011,支撑杆5011转动连接在随动杆503的杆体内部,如附图2、附图4、附图6、附图7和附图9所示,该设计使得楼梯踏步板501能够通过支撑杆5011跟随随动杆503改变自身的位置和角度,且单个的楼梯踏步板501能够始终处于平整的状态供游客上下观景台,解决了传统升降式观景台在升降式会关闭进入观景平台2的通道造成游客短时间无法进入观景平台2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0036]其中,支撑杆5011伸出随动杆503的部位设有随动栏杆架5012,且随动栏杆架5012的内部设有联动杆5013,联动杆5013在随动栏杆架5012的内部设有两根,且联动杆5013为平行设计,联动杆5013通过杆体的销杆转动连接在随动栏杆架5012的内部,随动栏杆架5012的被联动杆5013穿过的部位设有长条形的避让槽,如附图2、附图4、附图6、附图7和附图9所示,该设计当联动杆5013转动改变楼梯踏步板501的角度和状态时,随动栏杆架5012能够跟随联动杆5013的转动改变随动栏杆架5012的角度和状态,方便供游客手扶上下以及保护游客上下观景台的安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0037]其中,轨道滑块502的末端为“山”形设计,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一端设有两个支撑块401,且支撑块401插接在轨道滑块502末端的支撑槽5021内部,如附图2、附图4、附图6、附图7和附图8所示,该设计使得支撑块401能够避免楼梯定位块4因为轨道滑块502的移动造成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出现空缺被游客踩踏后凹陷的现象发生,使得轨道滑块502能够稳定、顺畅的在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移动适应随动楼梯机构5跟随观景平台2移动时的位置改变,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0038]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0039]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在不改变观景平台2的高度时可正常使用,当需要改变观景平台2的高度时,只需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动推杆7工作,通过剪叉升降机构6带动观景平台2进行升降,改变观景平台2的高度,使得游客能够通过不同高度对景观进行观赏,且两组剪叉升降机构6的设计使得观景平台2的升降更为平稳,限位槽1021能够保证观景平台2不会过度升降造成安全事故,解决了传统建筑式观景台无法改变观景角度的问题,当观景平台2改变高度时,随动杆503的一端能够在跟随观景平台2改变高度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平行的位置状态,楼梯踏步板501能够通过支撑杆5011跟随随动杆503改变自身的位置和角度,且单个的楼梯踏步板501能够始终处于平整的状态供游客上下观景台,解决了传统升降式观景台在升降式会关闭进入观景平台2的通道造成游客短时间无法进入观景平台2的问题,当联动杆5013转动改变楼梯踏步板501的角度和状态时,随动栏杆架5012能够跟随联动杆5013的转动改变随动栏杆架5012的角度和状态,方便供游客手扶上下以及保护游客上下观景台的安全,当随动楼梯机构5改变楼梯踏步板501和随动栏杆架5012的角度和形态时,轨道滑块502能够在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滑动以适应随动楼梯机构5的位置变化,且楼梯定位块4内部的支撑块401能够避免楼梯定位块4因为轨道滑块502的移动造成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出现空缺被游客踩踏后凹陷的现象发生,使得轨道滑块502能够稳定、顺畅的在楼梯定位块4的内部移动适应随动楼梯机构5跟随观景平台2移动时的位置改变,从而使得游客能够跟随观景平台2的高度变化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对景观进行观赏。[004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