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背景技术:[0002]目前,随着我国物联网,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爆发式的发展。如无人驾驶物流车,用于餐厅内的智能送餐人,智能垃圾桶等等。这些智能移动设备实现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0003]以上这些设备均有底盘机器人,设置在地盘机器人上用于装载货物的储物箱,由底盘机器人运载,底盘机器人根据指令将储物箱运送到指定地点,实现将货物运输到指定地点,或到指定地点接收用户投放货物运输到其他地方。[0004]这些智能移动设备如需要对底盘机器人或储物箱进行维修和更换时,需要将储物箱进行提升与底盘机器人分离,从而方便维修或更换。但是目前并没有适用于这些智能移动设备的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主要依靠人工将储物箱从底盘机器人上搬下来,这种传统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如砸伤工作人员等,还存在砸坏相应的设备的隐患。技术实现要素:[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提升装置无法适用于智能移动设备,无法将底盘机器人和储物箱进行安全的分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其无需人力辅助,能自动将储物箱提升,从而分离储物箱与底盘机器人,方便维修和更换。[0006]为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包括固定座、与固定座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连接的提升装置,还包括上u型机械手、控制装置、弧形的反光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压力检测模块;[0007]所述提升装置的至少一侧连接有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0008]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的主控制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向所述的主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0009]所述的提升装置在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上下滑动,调节上u型机械手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0010]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与提升装置之间设有第一驱动电机,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可在提升装置进行左右滑动,从而能调节u型机械手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0011]所述的反光模块设置在固定座与升降装置之间,且所述的反光模块位于固定座的中间位置上,并正对前方;[0012]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弧形导向结构,使得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呈喇叭形状;[0013]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设置在第一弧形导向结构的内侧,将检测到压力值传输给主控制模块,再通过主控制模块根据压力值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实现驱动上u 型机械手左右滑动。[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具体实际应用中,智能移动设备可以通过与无线通信模块通过获取该无线通信模块的位置信息,从而获得该提升机构得位置信息。[00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u型机械手的结构相应的设置智能移动设备的结构,使得上u型机械手能够抓取所述的移动设备,具体的可在智能移动设备的两侧设置相应的卡槽。由于现有的智能移动设备均采用激光定位方式,因此设置反光模块,智能移动设备发射的激光在反光模块上进行反射,将反光模块设置成弧形结构,使得智能移动设备尽可能多的获取反射的激光,并根据发射回来的激光获取提升机构与智能移动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但这种激光定位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上u型机械手无法直接准确的对准智能移动设备的卡槽,上u型机械手调节与卡槽相同高度时,智能移动设备可能以水平方向上的误差进入上u 型机械手。此时智能移动设备对上u型机械手的内侧产生挤压摩擦,若长期以此,可能摩擦损坏智能移动设备的壳体,影响美观,严重的导致壳体内部电路短路。因此本实施例在上u型机械手的弧形导向结构均设有压力检测模块,当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智能移动设备对上u型机械手的弧形导向结构产生挤压时。压力检测模块将产生的压力值传输给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压力信息控制驱动电机,实现上u型机械手在提升装置上进行左右滑动,主动调节适应智能移动设备进入上u型机械手的方向。[0016]若左侧的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压力值,所述上u型机械手自动往左移动,相反,若右侧的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压力值,所述上u型机械手自动往右移动。若左右两侧的压力检测模块均为检测到压力值为0,则智能移动设备控制直径行走。该方法使得上u型机械手能对准卡槽,顺利的穿设在卡槽中。当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穿设在储物箱的卡槽中,主控制模块控制提升装置进行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进行向上移动,实现上u型机械手将储物箱与底盘机器人分离,从而方便用户对储物箱或底盘机器人进行维修和更换。[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上u型机械手穿设在储物箱的卡槽中,进行抓取,在提升过程中,储物箱不易倾倒,有效避免因储物箱倾倒导致作业失败。该提升过程不需要人力参与,减少劳动力,保障了作业的安全性。[0018]优选地,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的正下方设有下u型机械手,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与上u型机械手连接,实现下u型机械手与上u型机械手同步左右滑动,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弧形导向结构,使得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呈喇叭形状;所述的第二弧形导向结构的内侧设有压力检测模块,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下u型机械手与上u型机械手之间的高度设置可调。[0019]优选地,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ad转换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上u型机械手的内侧,用于检测智能移动设备对上u型机械手上的第一弧形导向结构的内侧受到的挤压程度,ad转换模块将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传输给主控制模块进一步处理。[0020]进一步地,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上设有滑轨,所述的滑轨与下u型机械手垂直连接;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上设有套管,所述的滑轨可滑动的穿设在套管中,实现上u型机械手与下u型机械手之间的高度可调;所述的滑轨上还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的套管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滑动。[0021]再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的充电模块设置在上u型机械手上,所述的充电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所述的充电模块上设有用于与储物箱上的充电接口连接的触头、控制触头是否接通电源的第一微动开关。[0022]再进一步地,还包括数量为2个的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且所述的提升装置设置在2个所述的限位装置之间,位于第一支撑架下方的限位装置限位第一支撑架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位于第一支撑架上方的限位装置第一限制支撑架向上移动的最高位置。[0023]再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卡尺、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设置在提升装置上,所述的限位卡尺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与所述的限位卡尺相互配合作用,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与主控制模块连接,当第二微动开关碰触到限位卡尺时,主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微动开关的动作信号,控制提升装置停止向上,或向下移动。[0024]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座的底部设有至少4个支撑脚,设置至少2个所述的支撑脚的高度可调。[0025]再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承载台、驱动承载台进行上下滑动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的承载台两侧均设有第一滑动组件,承载台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可滑动在与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与承载台可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承载台连接,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所述的电动伸缩杆与主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主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伸缩杆驱动承载台在第一支撑架上进行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上u型机械手上下滑动,所述的承载台位于2个限位装置之间。[0026]再进一步地,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包括u型机械手本体、与u型机械手本体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承载台可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设置在连接组件与承载台之间,驱动连接组件左右滑动;所述的套管设置在连接组件上。[0027]再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升降装置上下移动距离的检测装置,所述的检测装置与主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检测装置设置在承载架上。[0028]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2个缓冲垫;2个所述的缓冲垫分别位于固定座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的一侧。[00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30]本实用新型在设置上u型机械手的两侧设有压力检测模块,并在上u型机械手与提升装置之间设有驱动电机,在智能移动设备强制进入上u型机械手的情况下,智能移动设备对上u型机械手产生挤压,主控制模块根据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压力值,控制驱动电机实现主动调节上u型机械手的左右位置,从而适应智能移动设备调节偏差,使得上u型机械手能对准卡槽,顺利的穿设在卡槽中。本实用新型实现上u型机械手将储物箱与底盘机器人分离,实现方便用户进行维修和更换。本实用新型通过上u型机械手穿设在储物箱的卡槽中,进行抓取,在提升过程中,储物箱不易倾倒。该提升过程不需要人力参与,减少劳动力,保障了作业的安全性。附图说明[0031]图1是实施例1所述的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2]图2是实施例1所述的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33]图3是实施例1智能垃圾桶与上u型机械手连接的示意图。[0034]图4是图1中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5是图1中第一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0036]图6是图1中所述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中,1-固定座、2-第一支撑架、3-上u型机械手、4-第一弧形导向结构、 5-压力传感器、6-主控制模块、7-无线通信模块、8-下u型机械手、9-第二弧形结构、10-反光模块、11-驱动电机、12-滑轨、13-限位块、14-充电模块、15-触头、 16-第一微动开关、17-限位卡尺、18-第二微动开关、19-支撑脚、20-电动伸缩杆、 21-第一滑动组件、22-钢槽、23-滚动轮、24-套管、25-连接组件、26-红外线检测模块、27-遮光片、28-缓冲垫、29-垃圾桶、30-底盘机器人、3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0039]实施例1[0040]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提升机构的应用范围不做具体限制,具体的可以用于提升智能移动设备,主要用于将底盘机器人与储物箱进行分离,方便用户维修和更换,本实施例以智能垃圾桶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垃圾桶包括底盘机器人,装载有用于装放垃圾的垃圾桶,所述的垃圾桶上设有卡槽。且该智能垃圾桶通过激光定位方式进行定位。[0041]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主动调节的提升设备,包括固定座1、与固定座1 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2、与第一支撑架2连接的提升装置,还包括上u型机械手3、控制装置、弧形的反光模块10、无线通信模块7、压力检测模块;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光模块10采用的是反光板,且设置成v型结构,该结构取得的反光效果最好。[0042]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设置在提升装置的一侧,也可以在提升装置的两侧均设有上u型机械手3;[0043]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电源模块,所述的主控制模块6与无线通信模块7电性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主控制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均采用现有的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向所述的主控制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如所述的主控制模块6可以采用stc单片机,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7可以采用4g通信路由模块,智能垃圾桶能通过4g 通信路由模块,获取位置信息,并进行导航到所述的提升机构的附近,再结合激光定位进入上u型机械手3。[0044]所述的提升装置在所述的主控制模块6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上下滑动,调节上u型机械手3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用于穿设在智能垃圾桶的卡槽31中,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提升装置上;[0045]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与提升装置之间设有驱动电机11,在驱动电机11的作用下,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可在提升装置进行左右滑动,从而能调节上u 型机械手3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0046]所述的反光模块10设置在固定座1与升降装置之间,且所述的反光模[0047]块10位于固定座1的中间位置上,并正对前方;[0048]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弧形导向结构4,使得所述的上u 型机械手3呈喇叭形状;[0049]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设置在第一弧形导向结构4的内侧,将检测到压力值传输给主控制模块6,再通过主控制模块6根据压力值控制驱动电机11实现驱动上u型机械手3左右滑动。[005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具体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u型机械手3的结构相应的设置智能垃圾桶的结构,使得上u型机械手3能够抓取所述的垃圾桶29,具体的可在智能垃圾桶的两侧设置相应的卡槽31。由于现有的智能垃圾桶均采用激光定位方式,因此设置反光模块10,智能垃圾桶发射的激光在反光模块10上进行反射,将反光模块10设置成弧形结构,使得智能垃圾桶尽可能多的获取反射的激光,并根据发射回来的激光获取提升机构与智能垃圾桶之间的位置关系。但这种激光定位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上u型机械手3无法直接准确的对准智能垃圾桶的卡槽,上u型机械手3调节与卡槽31相同高度时,智能垃圾桶可能以水平方向上的误差进入上u型机械手3。此时智能垃圾桶对上u型机械手3的内侧产生挤压摩擦,若长期以此,可能摩擦损坏智能垃圾桶的壳体,影响美观,严重的导致壳体内部电路短路。因此本实施例在上 u型机械手3的两侧均设有压力检测模块,当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智能垃圾桶对上u型机械手3上的弧形导向结构产生挤压时。压力检测模块将产生的压力值传输给主控制模块6,主控制模块6根据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对驱动电机进行驱动。若左侧的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压力值,上u型机械手自动往左移动,相反,若右侧的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压力值,上u型机械手自动往右移动。若左右两侧的压力检测模块均为检测到压力值的差值小于n(n为大于或等于0的正数),则智能垃圾桶直径行走进入上u型机械手中。该方法使得上u型机械手3能对准卡槽31,顺利的穿设在卡槽31中,如图3所示,当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穿设在垃圾桶29的卡槽中25,主控制模块控制提升装置进行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的上 u型机械手3进行向上移动,实现上u型机械手3将垃圾桶29与底盘机器人24 分离,实现将装满的垃圾桶29提升至垃圾输入盖处,进行垃圾倾倒,或方便底盘机器人与垃圾桶进行维修更换。本实用新型通过上u型机械手3穿设在垃圾桶29的卡槽31中,进行抓取,在提升过程中,垃圾桶29不易倾倒,有效避免垃圾桶29倾倒导致作业失败。该提升过程不需要人力参与,减少劳动力,保障了作业的安全性。[005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的正下方设有下u型机械手8,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8与上u型机械手3连接,实现下u型机械手8与上u型机械手3同步左右滑动,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8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弧形导向结构9,使得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8呈喇叭形状;所述的第二弧形导向结构 9的内侧设有压力检测模块,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与主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且下u型机械手8与上u型机械手3之间的高度设置可调。本实施例设置下u型机械手8的目的是下只有底盘机器人进入时用,上u型机械手3是底盘机器人 30和垃圾桶29一起进入时用。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8用于对底盘机器人30进行导向,当底盘机器人30对下u型机械手8产生挤压时,也能通过压力检测模块进行检测,控制驱动电机11进行主动调节。[0052]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5,ad转换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5 用于检测智能垃圾桶对上u型机械手3和/或下u型机械手8内侧挤压的程度, ad转换模块将压力传感器5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传输给主控制模块6进一步处理。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包括但不限于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具体对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型号、种类不做限制,任何能用于本实施例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都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可以采用电阻应变片,其工作原理: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本实施例所述的ad转换模块为常规的电路连接,如ad转换芯片可以采用pcf8591,主要根据芯片引脚定义连接即可。[0053]本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7采用包括但不限于4g无线路由模块,所述的4g无线路由模块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等特点,其具体先将数据发送给云服务器,通过云服务器与智能垃圾桶进行无线通信。[0054]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弧形导向结构4,使得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呈喇叭形状。当所述的智能垃圾桶行驶到智能垃圾桶的提升机构附近时,其主要依靠通过激光定位的方式,这种定位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上u型机械手3无法直接与垃圾桶上的卡槽直接对应连接,因此通过在上u型机械手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弧形导向结构4,当智能垃圾桶进入上u型机械手3中时,第一弧形导向结构4能起到导向的作用,能自动调节智能垃圾桶进入的方向,使得上u型机械手3能顺利穿设在垃圾桶29上的卡槽31中,实现上u型机械手3与垃圾桶29连接。[005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3上设有滑轨12,所述的滑轨12与下u型机械手8垂直连接;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8上设有套管24,所述的滑轨12可滑动的穿设在套管24中,实现上u型机械手3与下u型机械手 8之间的高度可调;所述的滑轨12上还设有两个限位块13,所述的套管24位于两个限位块13之间滑动。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的高度可调,可以适用不同的底盘机器人,应用范围广泛。[005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充电模块14,所述的充电模块14设置在上u型机械手3上,所述的充电模块14与主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且所述的充电模块14上设有用于与垃圾桶29上的充电接口连接的触头15、控制触头15是否接通电源的第一微动开关16。所述的触头15与垃圾桶29的充电接口相互配合连接,当智能垃圾桶进入上u型机械手3后,垃圾桶29碰触到第一微动开关16,第一微动开关16接通电源,充电模块14通过触头15对垃圾桶 29进行充电或供电,实现在提升垃圾桶29时对垃圾桶29进行充电或供电,节约时间。本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模块14是现有的技术,只要能实现对智能垃圾桶进行充电即可。[005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数量为2个的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上,且所述的提升装置设置在2个所述的限位装置之间,位于第一支撑架2下方的限位装置限位第一支撑架2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位于第一支撑架2上方的限位装置第一限制支撑架2向上移动的最高位置。[0058]具体的,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卡尺17、第二微动开关18;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18设置在提升装置上,所述的限位卡尺17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上,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18与所述的限位卡尺17相互配合作用,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 18与主控制模块连接,当第二微动开关18碰触到限位卡尺17时,主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微动开关18的动作信号,控制提升装置停止向上,或向下移动。[005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座1的底部设有至少4个支撑脚19,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脚19设有4个,设置至少2个所述的支撑脚的高度可调。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座1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的固定座1也设置成u型结构,其中间连接固定横梁,固定座1的开口与上u型机械手3的开口位于同相的一侧。4个所述的支撑脚19分别设置在固定座1的4个边角处。为了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保持所述的固定座1水平,设置至少2个所述的支撑脚19的高度可调,即在固定座1的底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的支撑脚19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的支撑脚19的螺纹与螺纹孔的螺纹相对应,所述的支撑脚19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支撑脚19实现支撑脚19的高度可调。所述的支撑脚19上可以设有螺孔,调节安装好之后,可以利用螺栓通过支撑脚19上的螺孔将固定座稳固在地面上。[006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承载台、驱动承载台进行上下滑动的电动伸缩杆20;所述的承载台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动组件21,承载台通过第一滑动组件21可滑动的与第一支撑架2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架2设置为倒u型结构;所述电动伸缩杆20的一端与承载台连接,电动伸缩杆20 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2的顶部连接;所述的电动伸缩杆20与主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所述的主控制模块6控制电动伸缩杆20驱动承载台在第一支撑架2上进行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上u型机械手3上下滑动。所述的电动伸缩杆20可以采用液压伸缩杆、或主动轮与链条相互配合作为驱动装置进行替代,液压伸缩杆的连接与电动伸缩杆的连接关系相似,主动轮与链条相互配合作为驱动装置也是常规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介绍。所述的电动伸缩杆20是现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详细介绍其结构。[0061]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滑动组件21包括滚动轮23、用于连接滚动轮23的钢槽22,所述的钢槽22与承载台固定连接,所述的滚动轮23能在第一支撑架2 上滚轮,其能有效减少与第一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力。[006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3包括u型机械手本体、与 u型机械手本体连接的连接组件25,所述的连接组件25与承载台可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11设置在连接组件25与承载台之间,驱动连接组件25左右滑动;具体地,驱动电机上设有齿轮,齿轮设置在连接组件25上,相应在承载台上设有与齿轮相应的连接的齿带,所述的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实现驱动连接组件进行作于滑动。所述的套管24设置在连接组件25上,所述的下u型机械手8通过套管24、滑轨12连接再连接组件25上,实现与上u型机械手3同步滑动。[0063]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在所述的承载台上设有用于检测升降装置上下移动距离的检测装置,所述的检测装置与主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检测装置可以采用超声波测距模块、或红外线测距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的上u型机械手距离地面的距离,从而判断上u型机械手与垃圾桶上的卡槽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实现精准度的对接。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采用红外线检测模块26,其包括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的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相对设置,其具体的电路、结构都是采用现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在第一支撑架2上特定的位置设有与红外线检测模块26配合使用的遮光片27,这里所述的特定的位置是指根据工作人员进行设置,能够明确判断上u型机械手3经过遮光片27时,上u型机械手3能获取其与地面的距离即可。所述的红外线检测模块26设置在升降装置,具体可以设置在承载台上,其随着升降装置进行上、下移动,当所述的红外线检测模块26经过遮光片27时,所述的红外接收模块接收不到所述的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检测模块26将该信号传输给主控制模块6,所述的主控制模块6预先的设置即可判断出此时的上u型机械手3的位置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控制指令。[0064]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座1上还设有2个缓冲垫28;2个所述的缓冲垫28分别位于固定座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架2的一侧,其能防止升降装置失控,由于缓冲垫28的作用,其起到缓冲的作用,能避免砸伤人。[0065]以上所述的主控制模块、充电模块均是采用现有技术的,主控制模块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对其所采用的型号没有具体的限制,只要能实现本实施例控制功能即可。[006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