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注塑模具的夹持工装的制作方法

倒数的时间
倒数的时间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4 浏览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夹持工装。背景技术:[0002]模具是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0003]注塑模具在进行注塑加工时,为增强其注塑加工时的稳定性,避免模具加工过程的摇晃,通常通过夹持工装来对模具整体进行固定,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644553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具夹持工装,其主要包括底座、凹槽、行走轨道、左夹块、右夹块、电机、丝杆,底座的中部开有凹槽,行走轨道为两条且分别固接在凹槽的前后侧壁,左夹块、右夹块通过行走轨道与底座滑动连接,电机用于驱动丝杆转动,丝杆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且螺纹旋向相反的两段分别穿过左夹块和右夹块,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时,左夹块与右夹块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对模具进行夹持。[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夹持工装只是对模具进行了水平方向x轴的限位,未对模具进行水平方向y轴的限位,工作人员在使用该夹持工装对模具进行夹持固定时,需手动对模具在水平方向y轴的大概位置进行调节,操作繁琐。技术实现要素:[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夹持工装,其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进行水平方向x轴和y轴的限位,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加工过程稳定的优点。[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7]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夹持工装,包括底座、固定块以及夹持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夹持块与固定块正对设置,且所述夹持块滑移配合于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靠近或远离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固定块水平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均滑移配合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驱动两夹持板朝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注塑模具进行夹持时,首先将模具整体置于底座上的滑块,随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当夹持块与固定块抵触于模具水平方向x轴的两侧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两夹持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滑移,从而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y轴的两侧进行限位,夹持块与固定块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的x轴进行了限位,两夹持板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y轴进行了限位,在此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模具在水平方向y轴的大概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简便,模具在水平方向的x轴和y轴进行限位后,使得注塑模具的加工过程稳定。[000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丝杆和第一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夹持块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滑移配合的滑槽,所述丝杆沿水平方向穿过夹持块并与夹持块螺纹配合,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块,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丝杆转动。[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时,夹持板因与丝杆的螺纹配合且在滑块与滑槽的限位作用下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第一电机与丝杆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00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块的与滑槽的纵截面均呈t形。[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截面均呈t形设置的滑块与滑槽使得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时,滑槽与滑块间不易发生相对偏移,从而有利于增强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时的稳定性。[00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块正对设置,所述夹持块位于限位块与固定块之间,所述丝杆沿水平方向穿过限位块并与限位块转动配合。[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起到对夹持块滑移时的限位作用,使得限位块滑移时不易脱离底座,同时,限位块起到对丝杆的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增强丝杆转动时的稳定性。[00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水平方向穿过夹持块并与夹持块滑移配合。[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起到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时的进一步限位作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时的稳定性。[00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杆、换向机构以及第二电机,所述双向丝杆水平且转动安装于固定块内,所述双向丝杆螺纹旋向相反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夹持板并与两夹持板螺纹配合,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对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进行换向,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换向机构驱动双向丝杆进行转动。[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双向丝杆进行转动时,两夹持板因与双向丝杆的螺纹配合且在滑移槽的限位作用下朝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运动,第二电机与双向丝杆的设置使得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00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一对相啮合设置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转动设置于固定块内且所述蜗轮固定套设于双向丝杆的外周面,所述蜗杆固定套设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其输出端进行转动时,双向丝杆因蜗轮与蜗杆间的啮合而随之一同转动,蜗轮与蜗杆间的自锁效应有利于提高双向丝杆转动后其所在位置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两夹持板朝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移动后其所在位置的稳定性。[00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板位于滑移槽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滑移槽的槽壁开设有供限位板滑移的限位槽。[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与限位槽的配合起到对夹持板滑移时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夹持板在滑移槽内滑移时,不易从滑移槽内脱离。[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0024]1.夹持块与固定块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的x轴进行了限位,两夹持板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y轴进行了限位,从而使得注塑模具的加工过程稳定;[0025]2.纵截面均呈t形设置的滑块与滑槽使得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时,滑槽与滑块间不易发生相对偏移,从而有利于增强夹持块朝固定块所在方向滑移时的稳定性;[0026]3.蜗轮与蜗杆间的自锁效应有利于提高双向丝杆转动后其所在位置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两夹持板朝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移动后其所在位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30]图中:1、底座;2、固定块;3、夹持块;4、滑块;401、竖直部;402、水平部;5、滑槽;6、丝杆;7、第一电机;8、限位块;9、导向杆;10、滑移槽;11、夹持板;111、滑移部;112、夹持部;12、双向丝杆;13、第二电机;14、蜗轮;15、蜗杆;16、限位板;17、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2]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夹持工装,包括底座1、固定块2以及夹持块3,底座1、固定块2以及夹持块3均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结构。[0033]固定块2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且固定块2靠近其所在面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沿其所在面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块4,夹持块3的底部开设有滑槽5,滑块4穿过滑槽5并与滑槽5滑移配合,以使得夹持块3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于底座1的顶部,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夹持块3朝固定块2所在方向进行靠近或远离的运动。[0034]参照图1及图2,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丝杆6和第一电机7,丝杆6转动安装于底座1的顶部,且丝杆6沿水平方向穿过夹持块3并与夹持块3螺纹配合,以使得丝杆6转动时,夹持块3因与丝杆6的螺纹配合且在滑块4与滑槽5的限位作用下进行沿底座1顶部长度方向,即朝固定块2所在方向进行靠近或远离的运动。[0035]继续参照图1及图2,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块8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结构,限位块8与固定块2正对且靠近其所在面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滑块4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块2,滑块4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于限位块8,滑块4与滑槽5的纵截面均呈t形设置,滑块4包括竖直部401和水平部402,竖直部401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水平部402固定连接于竖直部401远离底座1的一端,丝杆6位于水平部402与底座1之间,以使得该装置对注塑模具夹持时,注塑模具不易与丝杆6相干涉。[0036]参照图2,丝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块2,丝杆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限位块8,第一电机7安装于限位块8远离固定块2的一侧,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穿过限位块8并与限位块8转动配合,丝杆6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以使得第一电机7驱动丝杆6进行转动,底座1的顶部还水平设置有导向杆9,导向杆9与丝杆6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竖直部401水平方向的两侧,导向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2,导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块8,且导向杆9穿过夹持块3并与夹持块3滑移配合,以进一步提升夹持块3滑移时的稳定性。[0037]参照图2及图3,固定块2水平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滑移槽10,滑移槽10内均滑移配合有夹持板11,夹持板11的横截面呈l形,夹持板11均包括滑移部111与夹持部112,两滑移部111分别滑移配合于滑移槽10,夹持部112固定连接于两滑移部111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两夹持部112正对设置,固定块2上设置有驱动两正对的夹持部112朝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以进一步对待夹持的模具进行限位。[0038]参照图3,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杆12、换向机构以及第二电机13,双向丝杆12水平且转动安装于固定块2内,双向丝杆12螺纹旋向相反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夹持板11的滑移部111并与两夹持板11的滑移部111螺纹配合,以使得双向丝杆12转动时,滑移部111因与双向丝杆12的螺纹配合,且在滑移槽10的限位作用下带动夹持部112朝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运动。[0039]继续参照图3,第二电机13固定安装于固定块2远离限位块8的一侧,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伸入固定块2内并与固定块2转动配合,换向机构包括蜗轮14和蜗杆15,蜗杆15转动安装于固定块2内且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蜗轮14转动安装于固定块2内并固定套设于双向丝杆12的外周面,且蜗轮14位于双向丝杆12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蜗轮14与蜗杆15相啮合,以对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进行换向,进而使得第二电机13驱动双向丝杆12进行转动。[0040]两滑移部111位于滑移槽10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外形尺寸大于滑移部111的外形尺寸,滑移槽10的槽壁开设有供限位板16滑移的限位槽17,限位槽17沿滑移槽10的开口方向延伸,以使得两滑移部111在滑移槽10内滑移时因限位板16与限位槽17的限位作用下不易从滑移槽10内脱离。[004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对注塑模具进行夹持时,首先将模具整体置于底座1上的滑块4,随后通过第一电机7驱动夹持块3朝固定块2所在方向滑移,当夹持块3与固定块2抵触于模具水平方向x轴的两侧时,通过第二电机13驱动两夹持板11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滑移,从而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y轴的两侧进行限位,夹持块3与固定块2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的x轴进行了限位,两夹持板11对模具整体水平方向y轴进行了限位,在此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模具在水平方向y轴的大概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简便,模具在水平方向的x轴和y轴进行限位后,使得注塑模具的加工过程稳定。[00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布于 2023-01-07 03:19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倒数的时间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