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背景技术:[0002]塑料产品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使用的较为广泛,在生产大多塑料制品的时候,通常利用的注塑工艺。注塑工艺即利用注塑机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型腔内,型腔的结构与产品结构相同,塑料在型腔内冷却完毕之后模具通过开模,然后再利用顶针将产品从模具的型腔内顶出。[0003]但是在生产一些局部结构较为复杂的塑料产品时,产品在脱模过程中易出现粘模的现象,现有的压铸机的压铸模具顶出机构一般是底端斜撑,但一些工件长度过长,但是顶针不能伸入过长,一旦顶针过长再使用时会发生抵触,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箱,且活动箱的顶部搭接有定模,且定模的顶部贴合有动模,所述定模的外侧焊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连接块并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垫块,且垫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杠杆,所述杠杆偏离中心处的位置设置有连接轴,且杠杆通过连接轴和活动箱连接在一起。[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箱的内部上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顶针,且顶针为宝塔状构件。[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针的底端中心处设置有球轴,且球轴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的末端销连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的末端和杠杆的顶部销连接。[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模的内部开设有注塑腔,且注塑腔的底端中心处开设有通腔。[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腔呈倒立状凸字型结构,且通腔的上端嵌合有帽盖,所述通腔的下端贯穿整个定模。[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帽盖的下端开设有嵌合槽,且帽盖的长度是定模高度的五分之二。[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模的高度和动模的高度相等,且定模的顶部四角边缘处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动模的底部四角开设有定位孔。[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3]1、本设置通过设计的顶出机构可以将整个工件完全顶出,避免工件的一部分留在定模内,造成脱模困难的问题,相比较于传统的斜顶脱模效果更好,装置中主要解决一些工件长度过长,但是用于脱模的顶针一旦伸入过长在使用时会发生抵触的情况,本申请采用底部垂直顶出将施力点放置在工件的顶部中心处,通过顶针的垂直顶出将力分散在工件整个底部,这样确保工件在脱膜时不会由于向上的力不均匀导致倾斜,工件在定模内产生倾斜就会形成抵触,影响脱膜。[0014]2、在进行脱膜时首先通过气缸带动连接片压迫垫块向下运动,垫块和杠杆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杠杆通过连接轴在活动箱内壁活动连接,当垫块带动杠杆一端向下运动时,杠杆的另一端向上翘,此时杠杆的端部是呈弧形运动,为了解决将弧形运动变成垂直运动,本装置在杠杆顶部设置有两个连杆可以矫正一部分弧度,然后在顶部的连杆和顶针之间设置球轴解决剩余扭力,这样通过杠杆顶部带动顶针进行上下运动完成顶出,同时为了解决顶针不能伸入太长的缺点,在定模的注塑腔内设置帽盖延长顶针长度,但是帽盖和顶针是分离式的不影响顶针运动。附图说明[0015]图1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中活动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中定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中:1、气缸;2、连接块;3、连接片;4、垫块;5、杠杆;6、连接轴;7、底座;8、活动箱;9、定模;10、动模;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球轴;14、滑槽;15、顶针;16、注塑腔;17、帽盖;18、通腔。具体实施方式[00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机构,包括底座7,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箱8,且活动箱8的顶部搭接有定模9,且定模9的顶部贴合有动模10,定模9的外侧焊接有连接块2,且连接块2上安装有气缸1,气缸1的输出端贯穿连接块2并连接有连接片3,连接片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垫块4,且垫块4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杠杆5,杠杆5偏离中心处的位置设置有连接轴6,且杠杆5通过连接轴6和活动箱8连接在一起。[0020]在图2中,活动箱8的内部上端开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顶针15,且顶针15为宝塔状构件,滑槽14的作用是为了给顶针15提供一个运动的方向和运动距离,同时为顶针15提供一个安装的位置,通过顶针15上下运动完成工件的顶出脱膜。[0021]在图2中,顶针15的底端中心处设置有球轴13,且球轴13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2,且第二连杆12的末端销连接有第一连杆11,且第一连杆11的末端和杠杆5的顶部销连接,当垫块4带动杠杆5一端向下运动时,杠杆5的另一端向上翘,此时杠杆5的端部是呈弧形运动,为了解决将弧形运动变成垂直运动,本装置在杠杆5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可以矫正一部分弧度,然后在第二连杆12和顶针15之间设置球轴13解决剩余扭力,这样通过杠杆5顶部带动顶针15进行上下运动完成顶出。[0022]在图3中,定模9的内部开设有注塑腔16,且注塑腔16的底端中心处开设有通腔18,注塑腔16是用来放置需要注塑的工件的模具的,模具同样开设有和注塑腔16上通腔18相同位置的通孔便于脱膜,通腔18的作用是为了给顶针15提供上下运动的空间。[0023]在图3中,通腔18呈倒立状凸字型结构,且通腔18的上端嵌合有帽盖17,通腔18的下端贯穿整个定模9,一些工件高度太低通过顶针15不一定能完全顶出,此时通过帽盖17加长顶针15的长度,方便顶出,顶针15直接做长会在使用时产生扭力,造成脱膜困难。[0024]在图3中,帽盖17的下端开设有嵌合槽,且帽盖17的长度是定模9高度的五分之二,帽盖17的长度过短则起不到加长顶针15的作用,过长又会破坏通腔18的作用,使顶针15不能进入通腔18,同时还在帽盖17被顶针15抬起时容易掉落。[0025]在图3中,定模9的高度和动模10的高度相等,且定模9的顶部四角边缘处设置有定位柱,动模10的底部四角开设有定位孔,该设计的高度好处是为了使顶针15加帽盖17可以将定模9内的工件完暴露出来,定位孔和定位杆用于动模10和定模9之间的连接,这是每个注塑机构上的常用部件。[00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注塑进行脱膜时,首先通过气缸1(型号为mal32)带动连接片3压迫垫块4向下运动,垫块4和杠杆5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杠杆5通过连接轴6在活动箱8内壁活动连接,当垫块4带动杠杆5一端向下运动时,杠杆5的另一端向上翘,此时杠杆5的端部是呈弧形运动,为了解决将弧形运动变成垂直运动,本装置在杠杆5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可以矫正一部分弧度,然后在第二连杆12和顶针15之间设置球轴13解决剩余扭力,这样通过杠杆5顶部带动顶针15进行上下运动完成顶出,同时为了因为顶针15不能伸入太长的缺点,在定模9的注塑腔16内设置帽盖17延长顶针15长度,顶针15向上运动嵌入帽盖17内,并带动帽盖17向上运动,这样就增加顶针15的长度,有利于脱膜,脱膜完成后顶针15复位,帽盖17随之下降,当帽盖17的底部接触到通腔18上半部分时被截留,顶针15继续下降完成分离。[002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